最新动态

奋斗的青春最无悔

——记“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我校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交通运输162班杨岭

1677
分享

发布时间:2019-11-20 16:42阅读次数:1677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挂靠) 责任编辑:刘佳昕

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伯藜之星”之“励学之星”......我校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交通运输162班学生杨岭通过三年的刻苦努力,获得多项荣誉,但她依然为梦想不懈奋斗。近日,在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评选活动中,杨岭还获得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入校以来,她始终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不断提升自我,用“志立”“志强”“志愿”书写了无悔的青春。

志立:年少立志

“养父自我记事起,经常告诉我,人穷志不穷,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要活得精彩,活出价值。”从小,杨岭就立志走出山村,考上大学。

杨岭的家乡在河南省唐河县源潭镇何庄村。“1998年8月,当时已年近花甲的养父收养了尚在襁褓里的我。”然而2003年,她的养父在务农时不小心右腿受伤,失去劳动能力。从此,杨岭家里条件更加拮据,只有靠国家资助政策和社会救助来生活。

小时候,杨岭就一直在想长大后要干什么。读书的时候老师经常和同学们一起畅想未来的生活。那时候老师说,要致富,先修路。贫困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之所以收入低,生活困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居住地交通运输不畅,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运不出去,信息闭塞。要想致富,首先要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交通条件的改善,带动当地农村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中学时,杨岭在省示范性高中读书,每次放假,她就开始发愁该如何回到村里。从市区到杨岭家有五十多公里的路程,没有客车途径,坐车到了镇上又没有公交乘坐,得步行三四公里回去。“什么时候才能让通向家乡的道路从窄小的泥泞小路变成城市里那样宽阔的柏油马路,什么时候村里可以通上公交车,让村里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们不再看个病还要自己颤颤巍巍骑个自行车过去呢?”杨岭无数次思考过这个问题。

“我想为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做点该做的,希望未来能为家乡的道路规划做出贡献。通过交通的改变,早日让自己的家乡脱贫致富,让像父亲一样勤勤恳恳的农民过上好日子。”杨岭意识到交通能带动经济发展,使农民提高生活质量,使家乡变得更加美好,她下定决心报考交通运输专业。

她放弃午休时间,一遍一遍地做各种习题,认真总结。“每天早晨,杨岭都是第一个到教室的,背书、做题,直到关门。”她的高中班主任曹晓霖回忆道。经过努力,她成为了何庄村为数不多走出去的大学生,成为父亲的骄傲。

怀着满腔热血和抱负,抱着一颗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炽热的心,杨岭以高分录取梦寐以求的南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志强:青春逐梦

怀着一份建设家乡的美好初心,杨岭一进大学就奋力追逐自己的梦想。

“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觉得自己不能同时兼顾多门功课的学习。”大二的时候,杨岭找辅导员李勤倾诉自己的苦恼。李勤举了个例子:“每天背一句英语句子,一天一句并不多,而你不仅学到了单词,还能学到短语、固定搭配;句子积累多了,还能写好文章。难的不是学习的内容本身,而是有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还有是否能吃这份苦坚持下来。”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很多时候我并不是真的学不会,而是给自己的懒惰寻找合理的借口。”期末复习的时候,面对一大堆背诵的内容,宿舍熄灯后,杨岭就蹲到图书馆台阶上背。“只要一到备考月,我总是很少能看到杨岭。”舍友唐莎说。由于力学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杨岭上课的时候学得很辛苦,她提前两个月就开始复习。先在网上找相关的视频学习,然后再结合老师的PPT,一遍一遍地做例题、习题,直到完全理解。

“这世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杨岭还通过查阅报纸杂志、阅读专业论文等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参加并顺利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上海外语中级口译等专业考试。这些光环背后,是她不懈的努力,“只有现在学好专业知识,才有更美好的未来。”她对学习有着清醒的认识。

学习之余,为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锻炼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杨岭还积极参加全国基础性学科竞赛。2018年2月,杨岭参加2018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自1月参赛队伍组建起,杨岭就抱着势必走到最后的信念,不轻言放弃。“刚开始,我和我的团队伙伴毫无头绪,只能跟着曹阳老师的节奏,学习已有的论文,借鉴前人的思路入手。 回忆起那段备赛时光,杨岭脸上泛起笑容。“她会耐心倾听队友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知网上查找相关文献来完善模型。”指导老师曹阳这样评价她。“我们能拿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杨岭的‘强迫症'。编写代码来运算数据是一件很痛苦的过程,但她经常对着书学习代码内容,一遍一遍反复修改、核对,有时候一道题需要计算十几张数据表,她也从来没有抱怨。”杨岭的队友齐绪存这样说。

对于这段参赛经历,杨岭用了“累、乐”两个字概括。“累”,是在实验室不眠不休的埋头钻研;“乐”,是完成实验后所得的满足与快乐。“建模比赛高强度的赛程后,我整整睡了两天才缓过神来。”付出总有收获,她所在的建模团队获2018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二等奖,杨岭也被授予交通学院“创新之星”称号。

志愿:回馈社会

“将近日收集到的棉衣整理,把大家写给贫困儿童的明信片装入袋中,尽管忙碌了许久,却十分兴奋。唯愿这些凝聚着爱心的衣物能给他们带去温暖,让他们在这个冬天不受寒冷之苦。”

“看到护理院的爷爷奶奶,渴望与人交流,有人陪伴玩耍的模样,开始挂念家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愿我每次的到来,能让爷爷奶奶得到片刻的欢乐。”

......

打开杨岭的朋友圈,满满当当都是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感悟与宣传。“从小到大,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众多关怀。”为此,杨岭比任何人都知道感恩,在学习和工作之余,她带着感恩之心,也开始了奉献爱的旅程。

入学初,一年上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让这个贫困的家庭不堪重负,也让杨岭陷入沉思:除了申请国家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大学生能不能自己走出一条助学之路?在学院助学宣讲会上,杨岭第一次接触伯藜。她被伯藜学社“助学创业,立己达人”的学社宗旨深深吸引,这与她当初的想法不谋而合,因此她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伯藜学社。杨岭在伯藜学社中抓住每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既然选择,就要承担”,她用简单的八个字总结着自己的工作,并用它时刻激励自己。

“杨岭是个外向、开朗,能用她的正能量感染他人的学生。对于工作,她充满了热情。”伯藜学社指导老师刘逸巍这样评价她。在她的努力下,伯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如与信仰对话、新生入社宣誓仪式、趣味运动会、读书交流会、英语情景剧大赛等。

“工作一忙起来,我经常是一大早从宿舍出门,直到晚上宿舍熄灯后才回宿舍,工作到深夜,这已经是我工作时的一种常态。”问及她是否感到辛苦时,她笑笑说:“相比辛苦,我得到的更多。”

怀着满腔热情,她参加了学校红十字会组织的“三对一义务家教”,帮助对象是一名留守儿童。同年11月,杨岭还参加了校红会举办的“微心愿”活动,帮助留守儿童的完成心愿。“经过那两次活动,我对志愿服务有了新的认识。”杨岭说道。

从那以后,她利用一切时间和资源参加志愿服务,参与并开展活动年均30余次,年均累计志愿服务时长约200小时,先后参与南通大学红十字会2016级新生初级救护培训、义务家教之教员招募、“爱暖冬日”冬衣募捐、汽车东站义务引导员、无偿献血、雷锋月出动、可再生资源回收中心收书季收书、重阳节敬老活动、暖冬计划—衣心衣意和“忘忧萱草,护理老人”等几十项活动。

“志愿服务给我的不只是温暖,还有感动。”这是杨岭一直挂在嘴边的话。在志愿服务中,杨岭不仅懂得了责任与担当,更收获了感悟与成长。

“进入大学后,我喜欢用‘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勉励自己,我并不求经历有多惊艳,但求来日回首问心无悔。”如今的杨岭,正积极准备考研。面对未来,就像她曾在南通大学伯藜学社学期经验交流会上说的那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无外乎那些胸怀大志,勇往直前和勇于担当的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努力践行‘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理念。”她相信奋斗的青春最无悔,这段时光必将在她的人生之路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校报记者 刘佳昕)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我校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交通运输162班杨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