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王建浦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在Nature发表

10
分享

阅读次数:10发布时间:2025-11-13 15:24来源单位:科学技术处 责任编辑:余小乔

近日,校长王建浦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发表题为“High performance tandem perovskite LEDs through interlayer photon recycling”的研究论文。

随着显示与照明领域对高性能、低成本光源需求的不断提升,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ED)因其高亮度、高效率、高色纯度和低成本而备受关注。钙钛矿LED的发光效率已逐步接近商业化有机LED水平,并且在亮度与色纯度方面更有优势。当前商业化有机LED普遍采用叠层结构,通过串联多个发光单元,在相同电流密度下实现亮度叠加,已成为提升LED亮度与使用寿命的关键路径。但叠层钙钛矿LED的发展受限于界面脆弱、能级匹配难和制备溶剂损伤等挑战,发光效率与亮度甚至还不如单结器件。因此,如何实现高效率叠层钙钛矿LED一直是领域难题。

王建浦教授、中科院院士黄维教授与南京工业大学王娜娜教授联合报道了一种基于层间光子循环的新型串联钙钛矿LED结构。该器件通过巧妙设计的连接层,成功将两个钙钛矿发光单元整合为高效协同系统。该研究首次证实,在离散型钙钛矿薄膜构成的叠层结构中,发光单元间存在显著的辐射耦合效应,即一层发光单元产生的光子可被另一发光层重新吸收并再次发射,从而显著提升整体出光效率。制备的叠层器件外量子效率高达45.5%,同时兼具高亮度与长工作寿命,其发光性能显著超越单结器件的理论叠加极限,达到了1+1>2的效果。此外,与传统叠层有机LED相比,叠层钙钛矿LED在构建低工作电压、高亮度、高色纯度器件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顾丽)


文字作者:
图片作者: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