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不常用栏目  专题报道
三十载光阴 不改初衷
发布时间:2016-10-17 00:00:00 阅读次数:701 来源单位:宣传部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编者按:10月15日,180余名原南通纺织工学院86届毕业生满怀阔别三十周年的思念,重返母校,感谢师恩,共叙同窗深情。大学生记者团的小记者们采访了其中几位杰出代表,感受他们对同窗情谊的怀念以及母校在他们的成长岁月中所给予的源动力。

曹华:三十载光阴 不改初衷

金秋十月,硕果盈枝,在这充满收获和希望的美好季节,美丽的通大校园迎来了86届工科校友回校团聚,共享喜悦。三十年,弹指一挥间,许多校友回想起这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共品相聚的浓浓校友情,无不是热泪盈眶。“毕业了三十年,我们与母校的感情还是很深。”曹华谈起回校感想时说道。

曹华,原南通纺织工程学院86届染整专业毕业生,经过三十年的拼搏努力,现已经是南通大信染纱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回顾当初的读书时代,曹华说,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走出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相遇即是一种缘分,关键的还是深厚的同学情谊,这是联系我们每个人的纽带。

“衣食住行,‘衣’在第一位,有衣服就会有颜色,纺织和印染这两个专业会永久发展下去,我们需要的是怎样使它更清洁、更环保、更高效、更节能。”曹华对母校的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对染整专业的学弟学妹们提出期望,不仅要学知识,还要有能吃苦,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步入工作岗位后,更要脚踏实地、精益求精,能够“与自己过不去”,生活上要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

(校报学生记者 费俊杰)

汪辉:为母校发展尽自己一份力

“去年年底校友会换届大会我刚来过。”来自连云港的校友汪辉每次回到母校都十分的激动,“毕业10周年、20周年、30周年,我都会回母校来看看。”走在美丽的校园中,汪辉不禁感慨万分,“和我们当时相比,校园面积更大了,更漂亮了,学校现在的办学规模也更大了。”

汪辉,原南通纺织工学院自动化专业86届校友,现任连云港市灌云县政协主席,是我校连云港校友会名誉会长。连云港校友会成立于2014年,通过校友会,汪辉积极参与学校的大事小情。“校友会的设立很有意义,通过这个平台,增强了校友们和母校的联系”。汪辉说,“短短两年时间,校友会的发展势头良好,在连云港的校友们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关心母校发展,为母校发展建言献策。通过我们的宣传发动,连云港的几个重点中学都已经挂牌成了我们南通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在介绍校友会建设和发展的同时,汪辉也呼吁校友们根据自身情况,积极通过自己的力量来促进学校的发展。

此次校友返校,学校专门为校友们找出了他们当年入学的照片,印成胸牌。看着刚入学的黑白照片,汪辉不禁感慨万分,“今天看到阔别已久的同学、老师,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张张熟悉的笑脸,确实是感慨万千,十分激动。”回忆求学时光,汪辉不止一次地强调,“大学学习真的很重要。”他表示在母校学习,得到的不仅是系统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技能的掌握以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千言万语,道不尽他对母校的思念,说不完他对学弟学妹的期待。汪辉勉励通大学子,珍惜在校学习的美好时光,学好知识;择业时,考虑自身发展,认真选择;就业时踏实做事,干一行,爱一行。

(校报学生记者 黎菲菲 朱袁琪 朱琳)

孙金山:母校的学习时光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最美好的回忆就是大学时光了,直到现在我还时常想起母校,想起以前的那些日子。”原南通纺织工学院棉纺专业86届毕业生孙金山在提及学生生涯时说到。

孙金山现任无锡市明珠纺织专件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虽是江苏无锡人,但在心中将生活学习四年的南通当作他的第二故乡。时隔多年,重回母校,诧异于母校环境的改善和南通的迅速发展。再见到老同学,心里全是当年同窗读书的岁月,他说:“同学之间的感情是最纯粹的,我们表达情感可以是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拥抱,有困难也会互相帮助。”

“我现在最常做的梦就是坐在班里进行考试,同学们都做好交卷了我还剩一大半,心里紧张的呀!”孙金山嘴上说着,眼角却泛起了笑纹,让人仿佛穿越到三十年前的某一天,看到一个满头大汗的年轻人在奋笔疾书。

当年的孙金山是班级的班长,他们的班级经常举办活动。“就是在组织这一次次的活动中,我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他认为与人交往的能力是大学生最应该学会和具备的技能,同时他也希望学弟学妹也能够趁着在校的时光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锻炼自己,多参加义工行动丰富自己,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人格更加饱满。

1986年毕业时,孙金山被分配到无锡市明珠纺织专件有限公司,初入社会的他从基层做起,积极地学习各种技能,从车间基层到车间副主任,再到后来的总经理,他的每一步都是自己脚踏实地,稳稳地走出来的。比起如今初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在他的身上更多的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生活认真的态度。孙金山认为要在社会立足不光要踏实肯干,还要懂得不断提升自己,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淘汰。而青年人在刚步入社会的时候更不可急功近利、眼高手低,要踏踏实实在学好一门技术的基础上,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这样才能和这个社会一起进步。

(校报学生记者 罗丕慧)

盛霄:母校给予我的永久财富——朋友圈、学习力、管理力

盛霄,原南通纺织工学院棉纺专业86届毕业生,现任江苏江鸿国际集团中天控股有限公司日本代表处首席代表。

十年前, 86届纺织工学院毕业生二十年同学聚会中,盛霄和其他校友一起在学校栽下两株松树苗,如今松树已初长成。盛霄说:“重回母校,较之十年前的校园,不论在建筑规模、还是硬件设施的改变都称得上是翻天覆地。”

盛霄毕业后,正赶上八十年代的淘金热潮,外贸企业中人才稀缺,于是盛霄进入江苏江鸿国际集团并工作至今。“我们主要从事纺织产品出口的工作,公司当时看中的是我的专业特长。”但这项工作不仅与棉纺织挂钩,它同时还要求外贸才能,这就需要盛霄从零开始学起。“社会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向前。”盛霄认为在大学期间培养出的学习能力,是自己在大学收获的最大的财富之一,而在校期间作为副班长所培养出的管理能力,也给盛霄如今在公司中的管理工作奠定下了一定的基础。

“我认为社会上的朋友与大学时代朝夕相处的同学们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自走向工作岗位以来,盛霄和以前的同学从没断过联系。“大家的工作范围分布很广,有什么需要,相互之间都能帮忙。”盛霄说:“这些年,有很多优秀的南通大学毕业生进入我们公司工作。现在的企业也是人才紧缺,相信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学弟学妹们加入我们。”

回顾过往三十年,盛霄感慨万千。他希望母校的学弟学妹们,能够好好把握住青春,在大学中培养好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领导管理能力,珍惜友谊,把握时光,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校报学生记者 叶珊迪)

薛南云:母校,深藏同学情

时光荏苒,转眼即逝。原南通纺织工学院棉纺专业的86届毕业生薛南云,已是淮安百隆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南通大学淮安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踏上母校的土地,他不禁感慨母校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大多了,环境优美,建筑的功能齐全。”

30周年联谊大会上熟悉的面孔,使得薛南云脑海中的大学往事纷纷浮现,大学时煤灰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上追逐的身影,难以割舍的师生情、同学情。“今天,我们的几位辅导员老师和一届同学几乎都来了,大家多年未见,但情谊却更加深厚了。”

2008年,南通大学淮安校友会成立。薛南云在第一届淮安校友会民主选举中,当选副会长兼秘书长并连任至今,“在淮安各行各业的校友通过淮安校友会这个平台,不仅互相交流、增长了各方面的知识,也促进了各自情感间的深厚度。”世界色纺行业的领军行业——淮安百隆实业有限公司,每年的四五月份都会来南通大学招聘人才,为通大应届毕业生提供岗位,他说,“我为通大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在众多领域取得了傲人成绩而骄傲,为通大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是自己的荣幸。”

(校报学生记者 钱颖科)

郭建华:母校是我发展的底蕴

“母校是我发展的底蕴。”86年从南通纺织工学院机械毕业到现在成为苏州四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离开母校30年,郭建华对于母校依旧充满感激。

86年从学校毕业后,郭建华被分配进入苏州四纺机工作,由于专业对口加上扎实的功底使得郭建华在同一批入厂的同行中脱颖而出。“沉下心去,要踏踏实实工作,更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这是毕业前老师对郭建华和同学们的要求,他也做到了这一点,几十年如一日,彻底扎根四纺机厂。在98年国有制企业改革中,郭建华接过了“老四纺”的接力棒,通过国有制改革,他成为了现代的苏州四纺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产品一定要和市场相结合,新四纺不能像以前那样一成不变,要紧跟市场需求,做到个性化服务。”郭建华的理念使新四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新四纺的厂址选择在苏州工业园区,周边紧靠着多家外资企业。由于四纺生产的纺织机械品质高、个性化强而且匹配度极高,他们大都成为了四纺的忠实用户。目前,苏州四纺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已经出口到朝鲜、印度、埃塞俄比亚、阿塞拜疆等国家。“先进的理念是企业活力的核心。”郭建华介绍说,“这一切来源于我实践中的不断学习,就像老师毕业前嘱咐的那样。”

时隔十年,再一次回到母校的郭建华,对于母校的变化欣喜不已,同时他也希望能够从母校获得机械方面的科技支持。“母校是我的发展底蕴,我希望能与母校在的纺织机械方面建立起一些合作,也希望母校的优秀人才可以来到我们四纺工作实习。”郭建华对未来和学校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充满了期盼。

(校报学生记者 顾家奇)



    打印本页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