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估专家组来校进行模拟考核。专家组组长、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黄桂成教授在生命科学学院考察时,对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赞不绝口:“不夸张地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从我和学生简短的接触中,我就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国家、对学校、对学院、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感恩之心,这是一种真挚的、纯洁的、发自内心的感情。”
专家组组长的评价是对生命科学学院工作的肯定,是学院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学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探索“爱国荣校”教育的最好见证。
一、坚持问题导向,起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从2012年起,学院启动学生国情校史教育,一份《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国情校史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同学们普遍对国情校史了解不深,对学院和学校的发展情况不甚关心;学生对学院和学校有着较高的期待,希望能与学院和学校有着良好的互动和沟通。
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指挥员,辅导员老师也对学生工作中的新情况进行了梳理:从2012年起,学院接收新疆民考民学生38人,他们学习基础差,绝大多数同学有宗教信仰,个别同学还存在极端宗教意识;学院考研学生的目标大部分都是985、211高校,面临调剂的时候,很多高分学生会选择再次复习;学院花精力培养的优秀学生或者学生干部,在需要他们参加学院建设工作时选择拒绝,缺乏感恩之情。
这些都成为摆在学院老师面前的一道道难题。难题促进反思,在准确把握教育的缺失点后,学院开始根据存在问题,制定相应的计划措施,全面实施“爱国荣校”教育。
二、开展主题活动,提升学生爱国荣校的认知水平
“爱国荣校”的自我认知实质上是需要学生们正确理解其内涵和内容。为了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南通大学和生命科学学院(海洋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学院重点开展了“新生第一课”系列活动。主要包括:学院党总支书记每年为新生讲授第一课,组织全体新生参观校史馆,了解南通大学百年历程和沿革历史,培养学生爱校意识;邀请各类专家学者,为学生开展专业发展讲座,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组织学生参观科研院所,让学生实地感受生命科学研究;开展“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系列活动,组织各类优秀学生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积极发挥朋辈榜样效应引领新生成长。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新生心中种下了一颗爱国荣校的种子。
此外,学院注重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结合新媒体开展线上线下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在通大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把传统的党课、团课、微团课、主题团日活动,与团委官Q、微信公众号、微博、青年之声等新媒体平台有效结合,引发了全院学生的围观、探讨和热议,激发了学生爱国荣校之情。
三、强化全员育人,促进学生爱国荣校的情感认同
辅导员是陪伴学生成长的领路人。为了让同学们获得更有效的资源和教育,他们根据学生成长的不同需求、不同阶段的特点,为学生们量身定制了学业生涯全程教育计划:一年级开展“时间去哪儿”问卷调查,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时间管理;二年级开展“每天进步一点点”个人行动微计划,从每天的上课、参与活动、课外阅读等具体行动方面制定计划;三年级开展“我的梦校”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确立考研目标,为大四备战考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四年级开展“研路相伴、未来有约”考研计划,通过贴心安排考研教室、考研心理辅导等方式为考研学生创设优良的考研氛围和环境。学院还针对二、三年级的学生,开展科研训练与素质拓展大赛等活动,通过积极备战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新计划训练项目、数学建模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学院着力推行班导师制,选聘学院内外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关心学生、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专业老师担任班导师。班导师工作不仅限于日常班级管理等工作,更侧重于生涯指导和专业引领。学院还针对特殊学生启动了教工党员“爱生一帮一、成长并肩行”志愿服务项目。每名教工党员结对1-2名学生,从理想信念、学习科研、心理就业等各个方面关心特殊学生的成长成才。
老师们以诚挚的爱心、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引领着学生的发展。每年毕业季,学生们都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学院的留恋、对恩师的不舍。
四、拓展实践渠道,实现学生爱国荣校的意志表达
实践是大学生践行自我认知、增长才干的重要平台。学院始终将构建“以我所学,服务社会”的实践平台作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培养爱国荣校意识的重要渠道。
2011年,学院成立了“生动一小时”微志愿服务实践团,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去雁滨小学为孩子们上生物课,走进观音山镇开展生物知识讲座、道德讲堂,走访常青·乐龄护理院、崇川区老年公寓、狼山镇养老院。每年40余次的社会公益活动,深受社会各界好评。活动入选2014年江苏省“助梦行动,益起来”项目,获得2016年南通市公益大赛立项资助。随着时间推移,同学们对团队的认同度越来越高,每年招募志愿者的时候,师范专业学生都会主动报名参加,自己所学的专业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学生深感自豪的同时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
2014年,学生党支部开始推进“党员责任区”工作。学院党员同学主动在新生接待、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党员发展等工作中展示自己的风采,积极参与到学院建设发展各个环节。党员责任区的行动让他们更加明确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更愿意用具体的行动中告知大家“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学有所样,见贤思齐。普通同学也纷纷向党员靠拢,在他们心中,不仅成绩好能成为党员,信仰坚定、热心奉献的人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五、确立行动标杆,助推学生爱国荣校的行为转化
目前,“爱校”渐渐溶进了同学们的血液,“通大人”的意识也在同学们内心扎根,他们在校内和校外都时刻准备着“为通大代言”。
2016届毕业生新疆“民考民”学生伊利伟拉经过组织的培养,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在毕业前,她主动申请参加西部计划,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在伊利伟拉的影响下,有三名“民考民”同学以前报名参加了“西部计划”。2015届毕业生关亚博在大学四年间,创立公益群、赴四川大凉山瓦普村支教、参加西部计划……“大学四年,我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样才可以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他希望以此来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志愿服务的队伍中。对于关亚博而言,他的信仰就在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奉献自己的青春。
在2017年“回母校看一看——我为通大代言”寒假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中,学院共组建了19个实践团队,73名学生在全国10个省、自治区,13个地级市,20个县区留下了自己足迹,走访了21所高中,开展了21场宣讲会。参与的学生向高中母校的师生介绍南通大学,自己也更深入地了解了通大的校情校史。在学校的表彰大会上,汤晓璇同学在发言中说:“为通大代言,是一种责任;回母校看看,是一种感恩;学院悉心的指导,是一种暖心;再一次牵手通大,是一种信任。”作为一名成绩优异的大四学生,她最终选择免研本校。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据麦可斯调查结果,学院2014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为98%,位列学校第一,生物师范专业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连续两年100%。2016届毕业生蔡茜茜同学被评为“2015年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苏北计划人数逐年递增。2017年3月,关亚博同学荣获“全国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学院免研、报考南通大学的人数逐年增加,2017届共有6名免研生,其中5名学生主动申报南通大学。
(吉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