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不常用栏目  专题报道
NTU——青春绽放的地方
发布时间:2017-06-19 00:00:00 阅读次数:814 来源单位:宣传部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1、2、3,茄子!”“NTU,我们毕业了!”

在明媚阳光的映衬下,镜头前的张张笑脸如花朵般绽放开来。快门轻按,时间凝转,定格的一瞬间,成了永恒的记忆和永不磨灭的青春。

图书馆前,粉领、白领、黄领、灰领的学士服在风中轻荡着,初夏的微风吹皱了荷花池里的一央碧水,也吹开了学子心中浓浓的毕业情思,点点滴滴的青春记忆随着蓝天下飞舞着的学士帽,仿佛在眼前幕幕闪现。

毕业印象:一花一草皆离情

七年前,主校区的图书馆还没有建成,范曾艺术馆也没有落座,如今人来人往,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七年前,西门主干道两旁的小树苗又瘦又小,如今年轮增长,已经成了参天大树。

永远的英语角和59号座。对于文学院14级的研究生郝瑞娟而言,英语角是她永远的怀念,大一时她最爱去那儿,“和班上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在那儿办读书交流会,聊理想、谈人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回头想想,大一的光景仿佛还在昨天,而如今已是研究生毕业。研究生阶段,虽然每天的生活都被看理论书籍、写论文充斥地满满当当,但郝瑞娟一点也不觉地枯燥,“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在手机图书馆里选座位,永远的516自修室永远的59号座位。”郝瑞娟笑说,“我相信有一天重回母校,不用刻意找,我也能回到这个座位。”

启秀校区北区3号楼6楼药理实验室,那是药学132班的彭怡四年来除了教室、宿舍待的最多的地方。第一次进实验室的她,在看到学长学姐专业操作的时候就暗下决心,一定也要努力成为像他们一样优秀的人。2016年,她成功申请到了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项目——《基于何首乌活性成分二苯乙烯苷TSG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自从那天开始,实验室就成了她的“家”。“我以前挺害怕老鼠的,建模时要养40多只老鼠,在鼠房观察模型组的动态,实验让我爱上了老鼠。”对动物实验的不畏怯,全靠着她努力克服心理障碍,每天在鼠房练习腹腔注射、皮下注射和灌胃。不断试验后,她终于明确了TSG对新靶点PPARγ的调控作用。同年8月,彭怡的课题成果被SCI《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杂志全文收录。“这个实验室成就了我,它是我对通大最深刻的印象。”

他最怀念文峰校区食堂阿姨做的烧茄子;最怀念主校区北街那片繁华的天堂;最怀念清晨有朗朗书声,夜晚泛隐隐灯光的启秀校区勤人湖……本科五年,研究生三年,从大一的文峰校区、钟秀校区,到大二的主校区,再到研一的启秀校区,最后又重回主校区,八年辗转通大四个校区,这是公共卫生学院14级研究生苏光磊的通大八年。6月10日,他在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结束之后,在朋友圈发出了“八年,故乡变他乡,他乡成故乡,陈岁酒更香,年更情更浓”的感慨。他说:“八年,我走过了通大的每个角落,也熟悉了通城的大街小巷,南通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无论走多远也想回去的家”。

毕业味道:品味通大酸甜苦辣

有人在通大四年,有人在通大五年;还有人在通大七年,也有人在通大八年。文学院14级研究生秦峰说,和我在通大的校园走一走,走到,所有熟悉的地方前,也不泪流;和我在通大的校园走一走,直到斜阳残照,张謇像前,也不回头。离别在即,通大百味萦绕在毕业生的心间,挥之不去。

他说是酸。商务英语132班的颜金强说,毕业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惆怅:同窗了四年的好友或考研或就业,各自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很多谈了四年的男女朋友选择了分手,心底祝福彼此更好前行。

她说是甜。被成功保送至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孔德存兴奋地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我鼓励自己多冲多闯,见识外面的世界。毕业是一个新的起点,我期待新生活的到来。”他希望用未来三年的时间在化工专业上取得自己成长道路上的新突破。

他说是苦。在备战省“青春飞扬 法治同行”大学生法治微创作大赛期间,纺织服装学院的周小贺每天都呆在纺化楼12楼的学生会办公室,整理素材、剪辑视频、编辑字幕、制作特效,工作到十一二点早已是常事,“尽管准备过程又苦又累,但是拿到荣誉的那一刻,我们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他说是辣。从大一到大五,从上台发言紧张到手抖到现在镇定自若地主持上百人的会议,临床126班的虞铭哲深有感慨:“成长是刺激,是逼迫,是超越,是挑战不可能。感谢母校,不仅授予我知识,也培养了我、锻炼了我。”

他说是咸。交通学院的冯旭阳记忆最深的就是暑假咸咸的汗水,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联赛国赛准备阶段,几乎每天都在通宵,睡眠时间不足三小时,倍受高温、疲劳、压力的折磨,但他最终还是走完了整个比赛。他很庆幸自己的坚持不懈:“付出了不一定有回报,但是不付出肯定是一无所有!”

他们都说,其实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酸的是各奔东西的离愁;甜的是心心相印的甜蜜;苦的是独自面对的孤独;辣的是历经坎坷的成长;咸的是携手拼搏的奋劲。

毕业寄语:祝福学子前路更长

图书馆旁“鲁迅路”上的格桑花在盛夏骊歌声中谢了又开,因为离别,没说再见。自习室里,曾有你们通宵学习的身影;黑板上,曾留下了你们写字作画的痕迹;张謇像旁,是你们合影留念的必经之地;啬园路9号,承载着你们永远的青春记忆。毕业不悲伤,祝福在胸怀。

“不管将来身处何方、身居何位,希望你们永远记得这座城市、这所学校。”每每送走届届毕业生,理学院副书记周平的心中既觉喜悦又感酸楚。喜悦的是,这群孩子可以走进社会,迎接他们下一阶段的精彩人生;酸涩的是,四年、一千多个朝夕相处的日子,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春风十里染芳菲,拼酒斗诗乐未央。曲到终了丝竹醉,相逢他日笑离殇。”这是文学院毕业生辅导员胡淑英赠予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学子们的毕业诗,“愿同学们春风十里,写意人生,归来仍有少年心!”

“转眼即毕业,幸好,我还能将对通大的眷念延续到今后的漫漫时光。”政治学院14级研究生陈碧君即将走向通大辅导员的学生工作道路,对于自己的三年同窗,她说:“不管我们身在何方,我们的心都在一起。”

“分别总是在六月,回忆是思念的愁。勤人湖边的垂柳,亲吻着我额头。在那座张謇的雕像前,我认真凝视你。通大带不走的,只有你。”这是广电151班的崔頔送给2017届全体毕业生的毕业礼物——通大版《成都》。“相信每个毕业生都有自己心中的《通大》,他们比我更有感触。学长学姐们回家的车票都买好了吗?记得一定要买双程的哦!”崔頔俏皮地向毕业生们喊着话。

“为你们高兴,为你们骄傲,你们永远是我们的牵挂……”22号学生宿舍公寓楼楼下的黑板上密密麻麻写着满黑板的祝福语,宿管阿姨邵勇语重心长地说,“四年来,如果说对你们的标准高了点、要求严了点,恳请你们体谅;如果说平时有点啰嗦和唠叨,请你们理解。因为我们都把你们当成是自己的孩子。”

“十年了,看到太多的孩子从进校到毕业,每到分别的时候心里总是不舍的。”主校区一食堂面包房的工作人员黄小丽在通大已有十个年头,当问及想对毕业生说些什么的时候,她笑笑说:“希望阿姨做的面包能成为你们美好的回忆,想吃了就回来,阿姨给你们做。”

六月的花是靓丽的,青春在这里绽放;六月的天是湛蓝的,梦想在这里放飞;六月的心是赤忱的,理想在这里追赶;六月的你们是最好的,欢呼、跳跃、拥抱,站在人生的阶梯上和过去告别;挥手,落泪,转身,站在时光的渡口走向未来。

(校报实习记者 张莉丽 校报学生记者 崔春琴 张萌萌 纪清钊 陈露)

2017届毕业学子在图书馆广场前留影。(樊世龙/摄)

2017届毕业学子校园留影。(杜鹏/摄)

2017届毕业学子在范曾艺术馆前留影。(张善善/摄)

2017届毕业学子在教室里留影。(樊世龙/摄)

2017届毕业学子在“鲁迅路”留影。(张善善/摄)

2017届毕业学子在操场留影。(曾毅/摄)

    打印本页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