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秋风送爽,又一届新生迎来了他们人生的新篇章。9月20—21日是南通大学2020级本科新生报到的日子。7064名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青年学子,走进百年通大,踏上了人生新征程。迎新现场既热情,又温暖,让新生们体会到了丰富精彩的大学生活。
“一人一组”新方案 大数据系统持续发力迎新生
到校后,坐上校园接驳车辆,在学长们带领下直奔各宿舍报名点,打开健康码、报到二维码给工作人员扫取,不到30秒钟,入学报到轻松搞定,让很多新生直呼“So easy!”。
今年,学校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进一步完善了迎新系统。系统于9月10日开放,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或电脑端两种方式登录迎新系统进行预报到。报到当天,新生仅需测量体温、扫描校园二维码即可入校。学生在这个迎新系统上不仅可以完成缴纳学费住宿费等相关事宜,还可以提前了解住宿信息和班主任、辅导员信息。
因疫情防控需要,家长的送行车辆得即停即走。学校精心设计了“‘一人一组’迎新生,志愿服务全过程”的迎新方案,各个学院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伍,在新生入校前一周与其建立联系,提前统计好新生报到时间、地点,从其抵通或抵达校门开始,就提供全程的志愿服务,引导新生报到及办理入住,帮助新生尽快熟悉校园,直到新生完成好所有的报到手续,安排好公寓内的一切事宜。在南通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均设有专门的新生接站点,各校区校门口配备大巴、平板车、电瓶车等接驳车辆,志愿者在完成新生的测温、扫码识别身份的工作后,接送新生直达宿舍园区。此外,各学院还在宿舍园区设立新生服务站,安排志愿者为学生提供结对帮扶服务,一组志愿者对接一个学生,帮忙他们行李运送、入住指引、手续办理等。“志愿者的全程服务真的感动到我,特别感谢他们的热心帮助。”报到的新生们对志愿者很是感激。
新生喜过特别生日 与通大共赴四年之约
“祝你生日快乐,爱读书,爱生活,做一个快乐的人。”报到当天恰逢21名新生生日,学校党委书记浦玉忠向他们赠送书籍并题写寄语,勉励同学们要多读书,用知识提升内涵、增强自信。辅导员和同学们也早早地布置好场地,向他们送上生日蛋糕和生日的祝福,和他们一起吹蜡烛、唱生日歌。
“谢谢学校这么用心为我们过生日,老师和学长们太温暖了。”在大家的祝福声中吹灭蜡烛,闭眼许愿,体育科学学院新生张翔说这是一次快乐与难忘的经历。对张翔来说,他与通大的缘分还远不止这个。作为南通人,他的哥哥曾在通大求学,前几年他就和哥哥一起参观过通大,对通大有了很深的亲切感。“那一颗颗参天大树、那个饭菜可口的食堂还历历在目。”再一次来到通大,张翔很是感慨,“我希望我能抓紧这四年的时间好好学习,不负青春。”
当天,各学院还为新生准备了具有各自专业特色的迎新活动。生命科学学院的“栀子之约,守候花开”活动吸引了大批新生的关注。新生在到校第一天以宿舍为单位,和班导师一起在南通大学植物园种下一颗栀子树,四年里宿舍的同学共同负责养护,见证彼此的成长。栀子花有“永恒的爱”、“坚强与执着”、“希望与喜悦”的花语之说。学院希望新生在入学的第一天就在心中种下对通大、对学院、对专业“永恒的爱”“,希望他们能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优秀人才,永葆内心的善良纯真,懂得奉献与感恩。
展担当显壮志 “00”后萌新初长成
据新生大数据显示,“00后”已占据新生总数89.97%,成为校园的“主力军”。成长在新时代,他们更愿意用开放、独立、自信来证明自己。虽然刚步入大学校园,但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信心十足。
在今年新生群中有这样一对“最抢眼”的同学,他们是来自江苏盐城的双胞胎姐弟何虹霖、何虹钢。今年高考,姐弟俩一位考了390分,一位考了362分。填志愿时,何虹霖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填报了临床医学专业。何虹钢一直对前沿科技很感兴趣,填报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尽管双胞胎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经历相同,他们却都有各自精彩的大学计划。他们想在大学期间学好专业本领,多多实践,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人才。
来自广西北海的张驰在今年入学新生中年龄最小,出生于2004年11月,只有16岁。他以519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南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虽然年龄小,但是张弛对于未来的学习生活规划地井井有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对我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但我很喜欢挑战自我,我希望能够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争取拿到奖学金。”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00”后受今年疫情的影响,积极投身到了公共卫生专业的学习。公共卫生学院的新生苏海翰熙就是其中一位。“生命健康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我想要对预防医学进行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她清晰地认识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对于自己的大学学习目标,苏海翰熙的态度很是坚定,“希望在以后可能出现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我也能像抗疫勇士们一样挺身而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
(校报学生记者 王倩 乔心怡)
报到日当天过生日的新生收到校党委书记浦玉忠赠送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