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不常用栏目  专题报道
以工匠精神传递红色文化
访我校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获奖团队
发布时间:2021-03-08 16:37:30 阅读次数:2995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挂靠)  责任编辑:范苏

五载的不懈追求、日夜的辛勤绘画、三十多封感谢信……艺术学院“红色匠心——基层爱国主义传播先行者”项目团队先后走进我国7个省份40多个乡村地区,设计红色主题作品累计760余件,开展“一绘双讲”微课堂1000余次,参与人数2800余人,面积多达15000余平方米,影响人数80余万。去年年底,该项目团队还荣获了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他们扎根乡村和社区,用手中的画笔和颜料,在实践中弘扬中国红色文化,为广大市民带来了视觉与精神的盛宴。

将红色文化传递到基层最后一公里

“一开始成立的时候,我们的名字还叫‘益行粉刷匠’,团队只有四五个成员。”团队指导老师叶欣欣说,团队从2015年便开始运行。“当时由于周边社区有墙绘需求,我们便根据这些需求开展活动。”他们针对老旧墙面或社区需求做了各种各样的墙绘涂鸦,墙绘内容涉及人文风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青山绿水、卡通人物等方方面面。

然而想要成为一个成熟的团队,不可避免地需要一个明确的主题。他们意识到每一幅墙绘都应该有它独特的寓意,有着宣传教化作用。于是,叶欣欣带着团队成员开始探索项目中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创新点。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积累了丰富的墙绘经验的他们便想到,墙绘本身就是一种直观的表现形式,不妨利用这种的形式去讲好红色故事、宣扬最新政策,将时事以生动的图画传递到乡村基层去,在美化了乡村生态环境的同时,又传播了中国红色文化。

“红色匠心”的雏形由此诞生了。他们正式成立了项目,确立了用墙绘将红色故事、红色精神传递到基层中去的主题。他们组建了社会实践小分队,背上画桶,穿上印有项目标志的志愿服,前往各地进行红色墙绘活动。

凭借单纯而又真挚的热情,越来越多的同学受到鼓舞加入了团队。从起初的人手不足,渐渐到设计、绘图分工明确,再到多学院间相互配合,团队形成了近千人的队伍,绘制的墙绘也不可计数。项目前负责人李承寅同学表示,“我们希望能在优化居民居住环境的同时,满足他们精神文化层次的需求,将红色文化艺术延展到乡村的最后一公里。”

一切的辛苦和汗水都是值得的

墙绘的绘制并不像她想象中的简单,社区的墙面大小不一,既要加入项目的理念,又要迎合社区的要求,每幅墙绘的设计稿成了绘制的难题。

许多团队成员在第一次参加墙绘活动时都极为紧张,团队现任负责人、美术师范184班的李袁洋溢也不例外。顶着三十几度的炎热高温,在社区的楼道里被蚊虫咬出无数的包,但是她却充满热情地坚持画完了一整副墙绘。“当时温度很高,有一个推车的阿姨抱着她的孩子在树荫下看我们画了一个下午。”这是支撑李袁洋溢坚持下去的动力,“她告诉我们,画了墙绘后她抱着孩子路过的时候心情也会变好。”阿姨的肯定的目光和亲切的笑容让她感受到,一切的辛苦和汗水都是值得的。

2018年开始,李袁洋溢便开始不停进行墙绘活动。“我是在为社会做贡献,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这是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一次次的绘制让从前内向敏感的她慢慢接纳外界的声音,从一个不敢上台发言的小女孩到如今的项目的负责人,与“红色匠心”一起成长的,是无数个像她一样的志愿者们。

虽然是公益墙绘,但偶尔也会不被理解。由于有些社区老年人居多,对于墙绘并不了解。在一次墙绘过程中,一位住在附近的老爷爷,误认为是一群年轻人在乱涂乱画,会破坏小区环境,于是强硬阻止。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李承寅当即决定停止绘画,安抚了老人激动的情绪,并与社区负责人进行沟通协商,耐心给老爷爷进行了墙绘活动的科普。“你们这一群大学生确实是在为社会做贡献了。”了解到真实情况后的爷爷真诚地道歉并肯定了他们,最终拿起画笔共同绘制了一副环保窨井盖墙绘。

 “绘画的过程中,我们永远不是孤军奋战。”墙绘途中,不断地会有小朋友以及居民跑来围观加油,大胆一点的也会一起动手绘制。这让李承寅觉得他们并不是在做表面工程,而是真正可以调动居民参与进来,一起理解他们所想要表达的红色故事与精神,这比绘画本身更有意义。

在团队进行“艺术点亮童心”的乡村美术支教活动中,一封来自乡村男孩冯国强的感谢信,深深地打动了团队的每一个人。信中写道:“哥哥姐姐画的天安门好漂亮,我长大也要像哥哥姐姐们一样。”落款署名后,男孩郑重地印下了自己的红色指印。看着这样一封满怀期许的梦想,团队成员更加坚定了要将项目做下去的信念。

将红色匠心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时,恰逢南通举办“城市森林旅游”文化宣传活动。团队受社区邀请,将南通城市特色与祖国诞辰七十周年相结合,绘制了一副十五米长的墙绘作品。“70”表示中国七十周年华诞,两个南通旅游宣传吉祥物手拉手住在像天安门广场的“0”字圈内,绿色的树叶肺,表达了想要通过“森林旅游”呼吁民众保护生态环境,将绿色生态与红色文化融入整个城市的希冀。

长期的实践中,“红色匠心”团队也与许多社区达成了长久的合作伙伴关系。几年来他们和颐和社区合作完成了“3D立体锦鲤楼梯”“长征线路版图”,帮助青龙桥社区的残疾人葡萄种植园完成了巨大面积的墙绘……社区与团队一直以来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甚至也会帮助项目进行宣传,双方成为了默契的搭档。

五年来,红色匠心项目团队足迹已遍布江苏省各市区,并辐射至黑龙江、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5个省份40多个乡村地区。项目作品得到了广大村民的喜爱,产生很好的社会反响,并陆续获得2019年“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江苏省第二届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铜奖”、“南通市第三届公益项目大赛银奖”、“南通市第五届公益项目大赛铜奖”、“2018年度江苏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小分队” 等荣誉称号。

2020年,疫情肆虐,团队无法进行线下活动。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们化身为“抗疫小斗士”, 转线下为线上,进行线上美术支教、制作视频微课堂、建立墙绘素材库,创作了抗疫作品800余件、抗疫歌曲30余首、抗疫视频20余个。

对于李袁洋溢来说,“红色匠心”不仅仅是挂在嘴边的口号。“从2015年至今,我们从未放弃过,也希望项目不会仅止步于我们这一代。”在她眼中,“匠心”是一种传承精神,一代代的项目志愿者将永远怀着工匠精神,将红色理念从思政课堂中带到线下,用墙绘的形式让人民直观地感受到。

未来,“红色匠心”项目不会就此止步。团队将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墙绘与文创产品交替的方式,与社区乡村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结合当地的思想文化进行更好的传播。并联合全国高校美术专业同学,聚集美育资源,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团队,面向全国实现“爱国主义墙绘进基层”志愿服务目标,真正将爱党爱国精神传递到基层民众心中,将红色匠心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校报学生记者 周璐 李淑仪 曹司怡)

“红色匠心——基层爱国主义传播先行者”项目团队在进行墙绘创作。


    打印本页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