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救助一个生命我感到很高兴也很光荣,如果下次还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后勤保障部医疗服务中心医务工作者孙劲草在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坚定地说道。
8月17日,从上午8:50到下午1:50,历经长达5个小时的采集,孙劲草所捐献的324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将第一时间注入一名9岁患白血病的小男孩体内,让这9岁的生命获得延续的希望。这也让孙劲草成为了我校首位、南通市第55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早在学医之初,孙劲草就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截至目前在南通血站的无偿献血记录已达28次,折合全血量达11100毫升,并曾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
2017年12月8日,这一天是孙劲草的40周岁生日。她给自己送上了一份特别礼物,在崇川区青年中路献血屋采样加入中华骨髓库。从此,孙劲草除了“献血者”这一角色,又多了一重身份——造血干细胞采样志愿者。
加入中华骨髓库三年多来,孙劲草像以前一样继续着自己的献血事业。有所变化的是,她由普通献血转变为成分献血。“现在需要血小板的患者很多,我希望用实际行动来实践自己的承诺。”成分献血流程更加严格,时间也要更长,但孙劲草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一次次伸出手臂,用热血传递爱心。
今年5月6日,孙劲草接到红十字会通知,她的样本与泰州一位患病的9岁小男孩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初配成功。这意味着,孙劲草的干细胞,有可能让一颗濒临死亡的小心脏继续跳动。我国现有血液病患者400万人,而且每年还以4万人的速度在递增,这其中60%是青少年儿童,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挽救他们的有效途径。
茫茫人海,两个陌生人之间匹配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这不仅仅是我和那位小朋友的缘分使然。我还咨询了专业的血液科医生,小患者接受移植后,治愈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八十。如果我的捐献能够治愈他的病症,那我们所有人的努力就不会白费。”在和家人商讨之后,孙劲草谨慎做出了决定,来到南通市红十字会签署了捐献同意书。
在赶赴泰州之前,南通市红十字会为孙劲草及家人举办了一个简短温馨的欢送仪式。仪式上,一段场景十分感人,一位妈妈告别自己孩子,去救助外地的孩子。孙劲草有两个孩子,一个12周岁,一个6周岁,虽然不太明白是什么事情,但他们知道,妈妈去救一个小朋友,他们的妈妈很了不起。
补充营养、加强锻炼、充足睡眠……8月12日开始,孙劲草为成功捐献做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普通献血的不同之处在于,捐献造血干细胞需要注射“动员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以便进行采集。“‘动员剂’会让人有轻微的四肢酸痛和暂时头晕的感觉,不过有以前捐献成功的志愿者和我谈心,讲她当时的反应,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我基本上平稳度过准备期,没有特别不舒服。”虽然“动员剂”会有一些不良反应,但孙劲草坚持注射了九针。
8月17日上午,注射完最后一针“动员剂”后,孙劲草开始正式捐献造血干细胞。躺在病床上,鲜血从她右臂静脉处流出,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富含造血干细胞的血浆,其它血液成分再从其左臂处回输体内。“当时有口唇麻木和手脚麻木的感觉,我及时补充了钙剂,反应不重,过了20分钟左右慢慢恢复了,一切都很顺利。”谈及采集过程,她表示很有成就感,感觉像完成了一件大事。
每一份热血都是赠予生命的礼物,每一份爱心都是希望的延续。捐献结束后,孙劲草给接受她干细胞捐赠的小朋友买了玩具,并为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写到,“愿你像奥特曼一样战胜病魔,早日康复,在你的身后有许多关爱你的人,我们一起加油!”
“脱下白大褂,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志愿者。能在工作中给予患者救助,是我作为医生的欣慰,而能在普通人的行列里用另一种方式帮助别人,是我的骄傲。”计划休整两个星期后,孙劲草就回到工作岗位。她说,“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努力工作,继续参加献血活动,向更多的人宣传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相信我们学校和社会肯定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这项博爱的事业中来。”
(校报记者 范苏 校报学生记者 陈乐延)
后勤保障部医疗服务中心医务工作者孙劲草为患白血病的9岁小男孩捐献造血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