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通大要闻
我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省市两会
发布时间:2025-01-23 17:15:50 阅读次数:241 来源单位:党委统战部(社会主义学院挂靠)  责任编辑:陈虹

近日,江苏省两会和南通市两会相继召开。校党委书记、校长杨宇民,校党委副书记王卫东,副校长陈玉娟,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施炜,原副校长董正超等20多位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别出席会议。驻苏全国政协委员施卫东、全国人大代表刘璠应邀参加省两会。

会议期间,我校省市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认真听取和审议各项报告、决议,积极参加小组和代表团讨论,围绕社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在打造地方特色文旅产业、赋能海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效、促进沿海经济增长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

南通市人大代表杨宇民指出,南通大学与南通市人民政府自签订“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协议以来,着力打造校地“彼此赋能、携手共进”的发展样板,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想地方所需,谋产业所要,急企业所难,形成了“人才共育、平台共建、资源共通、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生态圈。校地双方对标江苏“1650”和南通“616”现代产业体系,紧扣“331146”年度重点任务,以党建联盟为链,以项目考核为点,建立起一套“任务分解、责任落实、跟踪督办、定期考核”工作闭环机制,通过“四大机制”推动融合深度,“四大模式”提升融合高度,“四大平台”增强融合力度,确保工作落地落实,构建了“名城育名校、名校润名城”的互动发展新格局,并在人才引进培养、科技产业攻坚克难、打造产业创新中心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就。未来,南通大学与南通市政府将继续双向奔赴,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共创校地融合发展新篇章,为南通和江苏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南通长江沿线生态资源丰富,众多历史遗迹和传统民俗分布沿线。近年来,南通文旅产业已有一定发展基础,为打造特色文旅项目创造了良好开端。针对南通文旅产业长江游目前存在的项目规划缺乏针对性、特色文化挖掘浅表、未能形成完整连贯旅游产品体系等难点,南通市政协委员王卫东建议,要加快明确定位,精准实施市场调研,推进资源整合,建立健全市场反馈机制;深化文化挖掘,组建专业研究团队,融入多元创新文化,精准开发文创产品;统筹水陆发展,系统科学规划线路,协同配套设施建设,一体高效推进运营管理。通过打造长江游项目,为南通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文化需求,提升南通的文化影响力与城市知名度。

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强省、强化人才队伍关键支撑。就如何激发科技创新的“主引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陈玉娟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学校积极推进优质本科扩容,以一流专业建设为核心,主动布局“四新”专业。整合重点学科资源,推出个性化培养方案及“智能+”大类专业,拓宽学生发展路径。依托张謇学院,进一步加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学校深化内涵建设,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多项原创性、标志性技术成果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通大力量,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几年,异地就医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医保本、异地就医政策中存在支付、报销方面的问题。为此,省人大代表施炜建议,要统一省外医用耗材、诊疗项目等医保目录和报销标准、省内DRG细分组及支付标准、省外异地就医纳入医保基金总额管理、省外异地就医纳入DRG结付以及统一异地就医的医保基金监管,建立省内、省外异地就医的协同监管机制,进行参保地、就医地同质化医保基金监管。通过这些举措,减少地区间的政策性差异,确保医保政策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政策性引导逐步形成区域医疗错位发展、优势发展、量质齐升的良好局面,落实医保惠民政策,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我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承载着全校师生的厚望,以充沛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履职尽责、彰显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在江苏和南通的新实践,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在省市两会期间,我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共提交建议、提案近50件,并有多项提案被两会立案,展现了积极参政议政的精神风貌和胸怀大局、情系民生的履职风采。

(张慧敏/文 崔宇青/摄)

    打印本页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