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北纬29度的信仰

724
分享

发布时间:2016-05-13 00:00阅读次数:724来源单位:宣传部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关亚博说:“西藏是一个有信仰的地方。”

对他而言,他的信仰,就是在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奉献自己的青春。

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青藏线上,特制的DF4DK燃油机带动着绿色的铁皮箱,载着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关亚博一路向西行,去往布达拉宫的方向。

剪不断的西部缘

结束高考的那个夏天,在开往青海湖的列车上,一次与陌生人的对话让关亚博第一次对“西部”这个词赋予了新的想象力。“我们没有留下联系方式,甚至我都有点记不清他的五官,但是我不会忘了他略带沙哑的嗓音和明显的高原红……他大我很多岁,曾经参加过西部计划,一路上,他给我讲述着自己在西藏工作的点点滴滴,”关亚博声音淡淡的,有点回忆,更多的是感激。

萍水相逢的奇妙,“陌生人”关于祖国西部的种种描述,在一直以来对边邑地带印象仅仅停留在“西部大开发”这五个字的关亚博心中,种下了一颗想去西部一探究竟的种子。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关亚博在中华支教网上发现了“星星公益”爱心支教团到四川省大凉山区的支教计划,第二天,他就递交了自己的报名表。

2013年夏天,正赶上四川特大山洪泥石流暴发。当关亚博到达瓦普村时,旅途的疲惫、饥渴全被眼前的震撼替代,“如果让我用三个词来形容那时所见到的场景,那就是——震撼!震撼!震撼!”回忆起那天的情景,关亚博的声音有些颤抖。所谓支教的小学,其实就是两间开裂的土房子,几个小孩儿赤着脚,穿着破洞的衣裳,上衣耷拉到膝盖,袖子长长地拖在地上,有些甚至直接赤裸着身子,鼓着因为长期吃土豆消化不良的肚子,脸上身上全都脏兮兮的。

站在用石块堆成的讲台上,关亚博决心要改变些什么。他在竹竿制成的简陋国旗下,教孩子们一起唱国歌;讲课没有粉笔,就用泥水在黑板上写字教孩子们写数学;他们陪孩子们做游戏,他跟他们讲着外面的世界……离别时,关亚博看到那个因为火灾而丧失双臂的小男孩阿举格日,他用胳膊夹着铅笔,一笔一划地在本子上写着刚刚学会的字。周围寂静无声,眼泪就那么流下来。

“如果有机会,我还要到西部更需要我的地方去,”在回南通的火车上,关亚博脑海里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

2015年6月,关亚博结束了他大学四年的学业,当身边的同学都在为考研、就业奔波时,他递交了自己的西部计划申请书。大学四年,我努力把自己变的更加优秀,这样才可以去那里,去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关亚博说得很坚定。

学会做一个西藏人

“或许出发前我还有些迟疑,但当我踏上青藏高原的土地,迈开第一步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无论多辛苦都要坚持下去。”2015年7月,关亚博成功入选“西部计划”江苏援藏队,和其他31名队员一起坐上了去拉萨的火车。四十多个小时的行程,3851.8公里,这批怀揣着西部梦想的人们第一次踏上了高原的土地。

经过简单的西藏风俗以及相关的职业培训后,关亚博正式成为了青年志愿者的一员。他被分配到拉萨市国家税务局,分析统计数据,撰写税务材料一下子成为了这个从生命科学学院毕业的年轻人每天的工作。“当时知道这份工作我是拒绝的,你们也知道我是学生物技术的,和税务完全不沾边这怎么干啊,不能对国家不负责啊”关亚博回忆起第一天去上班的场景还是忍不住发笑,“正在我茫然无措时,单位里有许多耐心的前辈主动一点点地教我,工作也在慢慢的练习中逐渐熟悉。”

工作单位给关亚博的宿舍安排在四楼,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刚到拉萨,关亚博还很难适应拉萨的海拔高度,稀薄的氧气使他产生了剧烈的高原反应。每爬一个楼层,都需要停下休息片刻。4层楼的高度,本该是轻轻松松的距离,但对刚来的关亚博来说,却是个不小的麻烦,走走停停,仅仅80个台阶,关亚博常常能走上个两三分钟。和他同住的,是一个叫仁青朗杰的藏族小伙子,为了让他能够适应高原的环境,带着他进行一些常规的锻炼,并给他准备了酥油茶来逐步适应高原气候。

“西藏是个很特殊的地方,我如果想要融入到藏民生活,就必须理解并且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关亚博来到西藏就开始积极跟着身边的藏民学习简单的日常用语并尝试着去接触一些藏族传统文化。在西藏,有很多民族气息浓重的节日,藏民大多信佛,沐浴节时,藏民们会在拉萨河中洗头洗澡,祈祷除去接下来一年的灾难疾病。天气渐冷,这是关亚博来到拉萨以后的第一个沐浴节,一条大河中站立着一群皮肤黝黑的人们,他们正从头到脚不断用河水浇灌清洗自己的全身,关亚博和几个朋友也来到拉萨河边濯足,以表敬意和希望。

“这边的海拔很高,高原反应剧烈,紫外线强,辐射很大。对大家身体都会造成一定伤害。所以那些志愿者……嗯,真的很值得敬佩。”现在的关亚博的声音有点沙哑。西部计划不同于人们印象里的那些公益性质的志愿者服务,他们处在基层,每天准时上、下班,必要时也会进行一些志愿活动,因为西部人少,很多时候哪里需要,他们就要往哪里去。关亚博说自己做过检票员、交通引导员,春运时去车站维持秩序,特殊时期到基层、社区进行慰问……

援藏是一生的信仰

“拉萨不大,每天在路上都可以见到那些不远百里、千里,三步一叩首朝拜过来的信徒,一路的风尘让他们早就衣衫褴褛,他们来到拉萨是为了信仰,我也是!”关亚博说起他的援藏之路,眼中更多的是坚定。

将近一年过去了,当初三十余人的江苏队,现在只剩下十多人。今年下半年还会有一批人离开,留在西藏的包括关亚博在内,不会超过五人。“到时候,就更孤独了。毕竟是一个地方来的,总会觉得亲近些,等到他们走了以后……”关亚博垂着眼睑,抿了抿嘴唇。但旋即,他又抬起了头,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我会一直待在这里,两年之后转正或是考当地的公务员,亦或是在西藏创业,做与西藏特产有关的工作。”对他而言,要么就一直待在西藏,要么就不要去。因为少有人愿意扎根西藏,这个决定更使得关亚博与他人不同。追问缘由,他的回答相比他的选择太过简单:“这里比别处更需要我。”

在轻狂不羁的年纪,总会有个偷偷喜欢的女孩。关亚博递交了西部计划申请书的那一刻,就选择了沉默。“一个人想要坚持着最初的信仰,就必须放弃另一些东西。”来到了西藏,关亚博就很少去想还在河南老家的父母,只是因为害怕,害怕那种想家难回的感觉。3270.9公里,这是每次他和爸爸妈妈聊天时,手机上看到的距离的定格。“好久没有回家了,今年五一节放假一定要回家看看,”关亚博暗暗告诉自己。

但等到五一到来时,正逢拉萨市税收改革,整个办公室都开始加班加点,决战营业税改革。关亚博看看手中早早的准备好了回家的车票,再看到身边的同事们都忙的焦头烂额,咬咬牙,将车票攥成了团。“在西藏待了快一年的时间,这个时候让我离开,我已经做不到了。”

五四青年节,在拉萨市直机关工委老式单位楼里,来自各地的援藏志愿者们汇聚在一起,他们一起淘米、择菜、洗碗、做饭……热气腾腾的各地家乡菜被端上了桌,关亚博举着手中的青稞酒,“来,咱们走一个,为我们自己能够坚持下去,也为了西藏能更好。”

饭菜香味在空气里扩散,这些青年志愿者们来自不同的省份,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心中都有一个援藏梦。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饭菜,昏黄的灯光下,一张张原本稚嫩的面庞,多了些成熟甚至还泛着高原红。拉萨是离天最近的城市,他们就在这与天最近的地方,畅谈着人生理想。这些人海茫茫中因为信仰聚集到一起的青年,彼此惺惺相惜的感情在夜色中慢慢交融升腾。

有人说,青春可能就是三五年,而对于关亚博来说,三年五年却是一生一世。

(校报学生记者  叶珊迪  崔春琴  顾家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