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

9850
分享

发布时间:2018-09-30 15:58阅读次数:9850来源单位:宣传部 责任编辑:陈妍

“学校比我优秀的老师还有很多很多。我的成长,得益于许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好老师、好同行、好前辈的言传身教。”提及刚刚获得的“2018年南通市高校青年教学名师”,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华亮谦虚地说。

十七年的从教生涯,华亮始终坚持只有自己做得好,学生才能被带动。他带领学生团队参加竞赛,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频频获奖。华亮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始终坚定自己的信仰,“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他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从教之道培养了一届又一届优秀的学生。

 教书先育人,育人先育德

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说过:“智育只能是德育的辅助品,学问只能作为辅佐品德之用。”相比于学生的成绩,学生品德才是华亮更看重的:“做老师不仅是教书还要教怎么做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

在华亮的科研团队中,有一个不常见的现象,参与他课题研究的学生许多不是班里成绩优秀的,因为他坚持道:“在我的团队中工作,我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态度和责任心,有了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不管基础怎么样,什么事都可以做好。”

电气15级的念路兵刚入学时成绩不太理想,也没有报名参加过学科竞赛。但有一次,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准备期间,明明不是参赛队员的念路兵,却总在实验室里帮参赛同学做实验、熬夜整理数据,这马上吸引了华亮的注意。“现在有些同学功利心偏重,为了参赛而参赛,为了获奖而参赛,而他的品质很可贵。”从此,华亮就让他加入自己的科研团队,与团队成员一起开展课题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念路兵在2015年全国“挑战杯”中带领团队获得了全国二等奖。毕业后他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史丹利的业务骨干,由于他的加入增加了企业对南通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度,企业每年都到学院来选拔毕业生。

“合格工程师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要有团队协作能力。”华亮十分注重学生团队意识培养,不管什么项目,华亮都会组织学生协同作战,“这对于他们也是一种锻炼和能力的培养。”

参与设计过很多机器人,唯独张涛的毕业设计“独居老人摔倒的监护系统”让华亮印象深刻。华亮发现了张涛对社会、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并且想通过自己的专业技术去服务更多的弱势群体。于是,华亮便多次找他聊天,并引导他去参加一些创新设计大赛,渐渐地,张涛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并且发挥得很好。“他毕业后去世界五百强企业BOSCH公司面试时,把名牌高校的学生都pk掉了。”华亮言语之间充满自豪。

相比于学生在专业上的成才,华亮更注重他们人格素养上的提升;相比于自己学术研究上的成果,他更欣慰于学生们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扬创新风帆,育科技人才

“我们培养的都是工程师,不能只是单纯的理论家,必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多地锻炼动手能力,更加深入理解理论知识。”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里进行实践,贴合企业环境和用人需求,华亮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虚拟仿真实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一个东西,但这恰恰是学院的“专利”。“我们是电气工程学院,老师们都致力于培养出的学生能在企业独当一面。”华亮和其他老师们投入大量精力,推进校企协同人才培养,针对高危、高成本、实操难、观测难的电类实验项目,校企联合开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虚实结合演练对接工业实践场景,提升学生解决企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华亮还邀请企业家走进课堂为学生授课。电142班的李鹏飞回忆起自己的机器人研究初心,“我一开始对机器人的认知只停留在书本上,但是有一次华老师邀请了企业专家来到课堂为我们讲课,完全激起了我对机器人研究和推广的兴趣。”投影仪上,一张张企业开发的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幻灯片飞速闪过,冲击震撼了他一颗热爱智能机器人的心。他立即报名加入了华亮的机器人研究团队,毕业后他也顺利进入南京福加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继续在市场上推广自己研究的机器人。

“两年前,华老师带我们去中远船厂实地考察,与一线工人们一起工作,我们发现大型结构件焊后残余应力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回忆起当初的课题灵感来源,科技创新团队队长、自动化152班的田肖杰兴奋地说。被启发的团队队员们产生了研制全自动应力处理机器人的想法,由此开始了他们长达两年的焊后焊缝三维跟踪及应力处理机器人项目,最终在第十五届江苏省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挑战杯”全国竞赛江苏省决赛上斩获一等奖。

电气学院创新实验室的“才干在求索中积淀、理想在创新中腾飞”的红色大字十分醒目,而这也是学术研究的关键。“每次遇到问题,大家都会分工合作。不管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我们总能想出许多新点子。华老师总让我们不要害怕失败,大不了再来一遍,不能失去自己想点子的热情。”说起华亮,研18电气的任晓琳满是敬佩之情。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是华亮对学生教导最多的话。他时常告诉自己的学生,做事不能理想主义、功利主义、本本主义,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水到渠成,这也是他对科研的态度。

“有一次我们遇到一个小问题,华老师来指导我们,但是又要忙学院的事,前一天晚上他没怎么睡觉,我们都劝他回去休息,但是他宁愿用风油精提神,也要在实验室陪我们,直到我们把问题解决他才回去。”研18任晓琳回忆道,即便最终2017年“挑战杯”竞赛三等奖的比赛结果不令他们满意,但是华亮的一句“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也让他们明白,相比于结果,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华亮常常挖空心思给学生不一样的课程体验,“那样他们记忆会更深刻,理解更透彻。”为了给学生提供系统学习、在线学习的平台,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课程资源,华亮组织学院老师一起开发在线开放课程。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华亮还要抽出大量的空余时间录制微课视频。中午吃饭也只是草草两口,累了就在椅子上休息一会儿,但他从未抱怨过,“我的工作量是增加了,但是同学们学习知识更加方便快捷,值了。”身为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又肩负科研重担,熬夜已成为华亮的常态。“参加工作到现在17年了,我每天都是凌晨才睡,所以成了现在这样子。”华亮摸着自己凸起的肚皮笑着说。

付出终有回报。近年来华亮指导学生获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一等奖、全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多次获得各类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指导学生获得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创业训练与实践计划项目8项,指导本科生申请发明专利近50人次,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交通教育学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众多教学成果的背后是华亮严谨的态度,是不忘初心、永不止步的坚持。谈及对未来的的设想,华亮平淡地说:“我们青年教师既然选择了讲台,就选择了奉献,我始终会坚守在科研和教学一线,服务学生,服务学校。”他信奉老子的“尚善若水之德”,不争,包容且有利万物,造福社会。

“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华亮真正做到了他所坚持的信念。

(校报学生记者  吕宝洁 王雨雯 石冰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