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小舞台诠释大情怀

记省大学生话剧展演月小品类二等奖作品《子孙满堂》

1451
分享

发布时间:2019-03-26 16:22阅读次数:1451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挂靠) 团委 责任编辑:张莉丽

 “爹、娘、孩子、媳妇,来生再见!” 临上战场,全村青年聚在村头齐声大喊。一旁的太爷爷恍惚中似乎看见了那个穿着大红嫁衣的少女一弯浅笑向他迎面走来……323日,我校艺术团曲艺协会编排的小品《子孙满堂》应邀在江苏省大剧院上演。此前,该剧凭借其优异的表现获得2018-2019年度“水杉杯”江苏省大学生话剧展演月小品类二等奖。

独特匠心藏剧本  发人深思

“这个小品以‘太爷爷在重孙喜宴上走丢’为开头,塑造出太爷爷可爱顽皮的形象,抛出了一系列的喜剧包袱。但当醉酒的太爷爷看见太奶奶的幻觉,说出‘我的老伴走了好几年了’这句话后,故事便从原本轻松愉快的风格走向沉重,用回忆实现了三个时空的转换,继而将一个精彩的故事铺陈开来。当时选中这个小品就是因为叙事巧妙、寓意深刻,第一次读就被感动到了。”校艺术团曲艺协会会长魏欣对于这个剧本可谓是“一见钟情”。

《子孙满堂》讲述了主人公“太爷爷”在小孙子的大喜之日醉酒,回忆起抗日战争胜利前后桩桩往事的故事。《子孙满堂》以笑中带泪的方式,将小家之情与大国之爱相结合,借新颖的表现手法,重现时代生活面貌,将抗战精神的代代传承娓娓道来。

初见饰演太奶奶的女主角陆佳音时,很难想到,这样一个白净腼腆的女孩身上竟有如此爆发力,她演绎出太奶奶成亲时对感情的坚定让人感到震撼。当问到陆佳音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场戏时,她回答到:“应该是太爷爷和太奶奶成亲的那一场。因为太爷爷明天就要上战场,所以不愿意揭开新娘的盖头,太奶奶穿着一身鲜红的嫁衣温柔而又坚韧,她跪在太爷爷的身旁,泪眼朦胧地三拜天地。那个时代的女子,看似柔软,实则如水一般坚韧不拔。家国大情与小家之情在她们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虽然她们没有亲上战场,却在以自己的方式与出征的丈夫们共同作战。” 在排练过程中,她全神贯注地将自己浸润在太奶奶这个角色中实现共情,进而融入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舞台上炽热的红色灯光洒落一地,“苍天在上,日寇侵我中华,掠我国土。我辈炎黄子孙,生当其时,身负干戈,不逐日寇,誓不为人!”伴随着悲壮的音乐,子孙辈的男儿郎们手持武器,单膝跪地,高声疾呼,举起武器,慷慨赴死。“这是小品的最后一幕,纵观《子孙满堂》的每个细节,整个小品无不浸透着这样的家国情怀,正是因为剧本里所蕴藏的深刻内涵,使得整个故事更加饱满厚重,也使得它能够脱颖而出,闪耀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导演姬卫国说。

全员协作共打磨  尽善尽美

初次接触剧本,主演马巴勤以为太爷爷这个角色只是一个活泼还有点可爱的小老头,但一步步地深入,太爷爷不为人知的往事被揭开,新婚妻子翠儿亲自送他上战场,兄弟为了保护他牺牲了自己,历经生死之后决心和妻子一起抚养战友的遗孀,在那些血肉之躯所铸造的幻想里,这位老者的形象被不断丰富。

小品的核心人物就是太爷爷,要饰演好这样一位90多岁饱经风霜的老人,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位老者的动作和神态、准确地拿捏并演绎出复杂的情感,对于马巴勤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排练的一个多月里,他每天晚上都会花大量的时间酝酿情绪和台词,在学长的指导下一次又一次地揣摩,到后来念台词念得嗓子都哑了。“每个演员都为了角色付出了很多,但我觉得这些都是值得的。”他笑着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配角们的精彩表演也为这部剧增色不少。他们用心揣摩人物,由于戏份不多,想要将观众带入情境,就要比主角更懂得情感的表达,所以在排练时,他们往往要与每一个人物进行多次的对词排演。不仅是剧情,这部小品在服装、道具、化妆上也十分用心。“剧中那些衣服上的稻草是演员们一根一根仔细粘上去的,他们一直做到了凌晨一点。为了契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男演员们为买来的布衣布鞋,亲手缝上了补丁,歪歪扭扭的缝线里透露出的认真,让所有的人都为之动容。” 身为场务的秘书182班陈一诺说。  

“我觉得整个舞台灯光变换地恰到好处,日军轰炸时全场昏暗,只有一束惨白的光照在太爷爷身上,烘托出惨烈悲壮的氛围,同时最让人震撼的就是结尾高潮时打在舞台上的红光,传递出的红色信念直抵内心。”来自南京林业大学的谭玉珊同学看到表演后如是说到。

而这些灯光,都是魏欣和灯光组负责人俞丁凡表演前临时加上去的。由于设备有限,平时排练时难以测试灯光效果。临到比赛前的彩排,魏欣和演员们抓紧时间讨论修改,最终呈现出完美的舞台效果。“正是所有的团队成员尽心竭力、认真负责,这部《子孙满堂》才被打磨地尽善尽美。” 姬卫国总结到。

思政教育化春雨   润物无声

3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就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子孙满堂》的教学过程正是学校对非课堂思政教育的有益尝试。指导老师李兴旺说:“我认为小品表演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是一种极具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思政教育,也许传统的课堂思政教育会比较枯燥,但是如果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去实践它,印象会更加深刻一点。”

而演员们对剧本的体悟也恰恰佐证了这种思政教育方式的可行性。“‘旺叔’在指导我们排小品时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的课本教育。它让大家在笑与泪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的熏陶,向我们传递出正确的价值观。”这是陆佳音演出后的又一感悟。与她有同样感触的还有出演小品的每一个学生演员,他们仿佛一起经历了抗战年代炮火的洗礼,萃取了自己血液中流动的爱国精神。

不仅演员们在演绎的过程中感悟深刻,小品的精神内核也准确传递给了观众们。《子孙满堂》在江苏大剧院演出时,不仅收获到满场的掌声,同时也引起了全场观众的共鸣。 “当时现场效果非常好,该笑的时候大家就笑得很大声,该深思的时候我也听到了低沉的抽泣声。” 魏欣描述了当时台下观众们的反应。“这部小品人物塑造地很丰满,子孙满堂并不只是一家人的子孙满堂,更是中国精神的生根发芽。” 在水杉剧场公众号上,一位观众发表了这样的评论。

“这种展演形式,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党员和广大青年弘扬爱国、爱党、爱校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校团委书记朱城介绍到,学校正在着手筹划《子孙满堂》的校园公演活动,让爱国主义教育惠及更多的青年学子。

(校报记者 张莉丽 校报学生记者 施怡 赵恒/文 程怡/摄) 

演出现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