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五一劳动节,一场大爱行动在通大附院上演

1624
分享

发布时间:2019-05-06 16:45阅读次数:1624来源单位:附属医院 责任编辑:陈妍

51日凌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9号手术室内灯火通明,气氛紧张又庄严肃穆。手术台上是一位特殊的病人,她是一位普通的打工者,刚刚因车祸去世,家属们替她做出一个大爱决定:捐出肝脏、肾脏、眼角膜去帮助别人,在这清冷的五一节凌晨,这位伟大的劳动者用另一种方式温暖着世界。

54岁的袁大妈和丈夫老余老家湖北恩施,七八年前,亲戚带他们来到海门三星叠石桥一家纺织厂打工。这些年,老板对他们挺好,老余在厂里车间干活,袁大妈负责买菜和保洁,他们的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安稳幸福。427日早上,老余用电瓶车载着袁大妈去买菜,岂料飞来横祸,路上被一辆货车撞倒,老余被就近送到张芝山医院救治,袁大妈伤势严重被送往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抢救,住在神经外科监护病区。430日,通大附院的医生们告诉袁大妈的儿子,虽经过全力抢救,无奈袁大妈伤情太重,没有救回的希望了,目前已经脑死亡,符合器官捐献的条件,如果家人们愿意,可以用袁大妈的器官去挽救其他人的生命。

只要和袁大妈的儿子交谈几句的人,都会深切感受到这一家人的善良、淳朴、真诚、孝顺和大爱,所有与他们接触过的医务人员都对他们充满敬意。袁大妈的大儿子在贵州工作,夫妇都是教师,分别教高三和初三,小儿子在湖北老家做厨师打工,老婆没有工作在家带孩子。据他们介绍,母亲一向为人厚道,乐于助人,在家乡有口皆碑,这次出了车祸突然离去,得到消息的乡亲们都痛哭不已。

母亲高中毕业,虽常年生活在农村,但却是个与时俱进的人,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向孩子们了解学习智能手机的用法,对社会新闻很感兴趣。儿子们说,最了不起的是父亲老余,关键是他,自己头骨骨折,鼻梁骨折,颅脑积水,在病床上签字,为母亲做了这样的决定,他懂得老伴的心思,他知道她会愿意的。全家人在经受着亲人突然离去的巨大的悲痛的时刻,意见一致,共同做出这样的大爱决定,非常少见。在交谈中,还有个感人的细节:大儿子说,交警告知,事故的处理过程繁琐复杂,需要两个月才能出结果,期间还要家属配合,而他们都在外地,夫妇教的都是毕业班,高考中考将近,这负责任的老师几次流泪,自言自语自责追问:“我的孩子们怎么办啊?!”

430日晚,在通大附院医务人员、器官捐献协调员、南通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等人的见证和协调下,袁大妈的器官捐献完成了所有手续。51日凌晨三时许,带着袁大妈体温和活力的肝脏、肾脏、两只眼角膜顺利取出,医疗专家们用特殊容器小心装好,它们将会用最快速度到达新主人身边,两个肾脏将移植给两位患者,肝脏移植给一位患者,眼角膜将在通大附院让患者重见光明。

通大附院器官捐献协调员袁鼎山介绍说,我国每年因病需器官移植约有150万人,而合适“供体”仅能满足其中1%,有时甚至连1%都不到。美国器官移植的等待者和器官捐献者之间的比例为51,英国为31,而中国高达1501,相差非常悬殊。一方面,大量的潜在捐献者找不到便捷合法的捐献途径,放弃捐献;另一方面,众多患者因缺少器官供体,面临失去生命。近几年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迅速发展,符合伦理的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在我国初步建立并稳健发展。“每一位器官捐献者都是天使,她的生命在其他人身上得到延续,她的在天之灵也一定会感到欣慰!”

52日上午,袁大妈的眼角膜已经成功移植给了来自如东的61岁患者陈伯伯,帮助其及时得到了救治。据了解,当下,角膜捐献量非常少,通大附院有专门的眼库,也有专业角膜移植团队。通大附院已有70多位医务人员填写了志愿身后捐献眼角膜申请书,希望有更多的人士加入到这一爱心队伍,让生命在最后一刻更有价值。

(薛晓慧  施琳玲)

眼角膜移植手术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