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追求卓越的力量(七)

3651
分享

发布时间:2019-10-05 16:53阅读次数:3651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挂靠) 责任编辑:范苏

在医疗学术的战场上,她心间盛满使命,永保冲锋姿态,用智慧坚守奋战。2014年以来连续五年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榜单,以高超的学术理念引领专业发展,以千次被引的闪耀成绩展示通大人的精彩,点亮了疼痛和神经科学领域天空中最亮的星。她就是我校特种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高永静教授。

追求不止 力求精进行致远

受聘为江苏特聘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担任Neuroscience Bulletin编委、《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委、中国疼痛学会基础组副组长、中国神经科学会胶质细胞分会秘书长、中国神经科学会感觉运动分会委员……高永静教授在胶质细胞和慢性疼痛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前沿水平,在科研征途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今年初,国际著名科技出版集团Elsevier发布了“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她再次荣登神经科学榜单。这已是高永静教授自2014年以来连续五年入选该榜单。入选“高被引学者”名单,意味着该学者在其所研究领域具有世界级影响力,其科研成果为该领域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躯体感觉传递紊乱而导致的一组疼痛综合征,是临床上难治的慢性疼痛之一。“从调查比例上讲慢性疼痛的病人很多,成年人百分之三十甚至百分之四十都有慢性疼痛,而且慢性疼痛没有很好的治疗药物,我们希望能发现新的机制、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秉持着这样的愿望,她从硕士时期就开始研究慢性疼痛,几十年如一日,带着自己的科研团队攀登这座学术高峰。

你总能看见高永静披着白大褂在实验室中忙碌穿梭的身影,周末本应该是休息的时间,但她却会经常选择留在学校处理工作,这一切都来源于她对科研和工作的热情。团队里的吴小波副教授认为高永静这种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也对他自己的科研态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佩服地说道,“本来你觉得自己可能已经投入的够多了,但是看到高老师后,你就会觉得还有人比你投入的更多而且做的更好,这就需要你要不停地拔高自己对工作的认识和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她在我们团队里一直是一个引领者和榜样的作用。”

近几年来,高永静团队承担了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Brain behavior Immunity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但是高永静却觉得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她希望自己的团队能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原来做的疼痛主要是研究脊髓这一低级中枢阶段。慢性疼痛的病人还会引起抑郁焦虑,这种精神上的折磨也很痛苦。我们还会继续沿着这个课题继续深入地去做,研究方向上从低级中枢拓展到高级中枢。”

学海无涯 祈通中西眼界阔

“初中的时候我就决定学医,当时我的奶奶和姑姑都因为乳腺癌相继去世。如果我学医的话,或许就可以早点发现这些疾病的端倪。”高永静深刻地体悟到病痛给一个家庭所带来的折磨,所以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医学这条道路。

1990年考入南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开始,高永静就和学校结下了不解的缘分。来到南通后,她渐渐将自己融入了这个原本对她而言的有些陌生的环境,开始专注地浸泡到相关专业的学习中去。1995年本科毕业,因成绩优异,高永静得以留校工作,成为一名人体解剖学老师。

“在我刚工作的时候,耳濡目染的是黄竺如教授身后把心脏捐给学校、夏元贞教授把遗体捐给学校做成骨骼标本的感人故事,以顾晓松教授为代表的通医优秀知识分子群体为科研的献身精神和对学校的热爱。”老一辈通大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勤奋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高永静。在学校的支持下,她决定继续深造,攻读了学校人体解剖学硕士研究生。求知若渴的她又考取了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研究生。

“如果一直呆在同一个地方就不会知道世界到底有多大。我想开阔自己的眼界,也特别希望自己能够有一段时间在世界顶尖的学府中学习。”高永静没有停下自己求学的脚步,她又陆续在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和哈佛大学进行深入学习,并取得了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结束了五年的留学生涯后,高永静也曾想过直接留在美国发展,但是几经考虑还是选择了回到南通大学工作,“不仅学校希望我能够回来,而且我对学校也有着深厚的感情。通大的环境更适合我,我要坚守在南通大学做出一番成就。”出国留学的经历使得高永静开阔了眼界,积累了大量国外医学专业的先进成果。回国后,高永静组建了“疼痛医学研究”实验室。

“除了团队的努力,成绩的取得还离不开学校对我的关心支持。”高永静指着实验室里那价值一百万的电生理膜片钳说道,“学校设立创新人才资助项目,增加了我们的科研经费,使我们具备了开展科研的先进设备。校领导还鼓励我们走出校门参加国内外会议并和国外高水平实验室建立合作关系。”

高永静这一路的求学经历无一不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做了最好的诠释。

兢兢业业 传承教风授知识

踏入啬园校区18号教学楼619办公室,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张干净而整洁的办公桌。高永静正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右手扶着鼠标,专注地阅读着电脑上学生的科研报告。电脑左侧还放着一捧盛放的鲜花,高永静弯了弯嘴角,露出一抹微笑,“昨天是毕业生答辩,是他们送给我的。” 

曹德利是从09年就开始跟随高永静的研究生,长时间的相处,使得她对于高永静的了解更为透彻,“我们学生都不用刻意去学,看到高老师勤奋刻苦的样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在课题方面她会一点点地教我们整理自己的思路,锻炼我们的表达能力。高老师的耐心指导使得我们的科研能力和写文章能力都有了大大的提升。”

“之前听学长学姐说高永静老师特别好,建议我考一下这个老师的研究生。”谷盼阳听取了学长学姐的建议,现在也成为了高永静名下的一名在读硕士研究生。“除了课题上的耐心指导,高老师生活中也很关心我们。寒暑假因为有大量实验的缘故,我们要留校。有时候忙的吃不上饭,高老师就会从家里带饭菜给我们。”谷盼阳笑着说。

“她在对待学生方面,向来是性格温和、耐心和循循善诱的。”张志军教授说道。但是对待学生态度温和,从来不意味着高永静会放低对学生课题的严格要求。她十分注重细节 ,一个实验经常要求学生反复的验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科研数据的准确无误。对待科研高永静始终严谨认真,团队里正在进行的课题有二十多项,但是她依旧坚持对每一个课题进行亲自指导和检查。

“在我刚入职成为一名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老师的时候,亲眼看到我们的老教师精心准备每一堂课,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高永静在那时受到了优良教风的感染,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现在对于学生的教学风格。

正如高永静在南通大学建校107周年的发言中说的那样,“在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如果不加速奔跑,就会被甩得越来越远。”她从未停下自己追求学术的脚步,“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精神已融入高永静的血液之中,内化为“通精极致”的特质,成为她不断向前发展的恒久动力。

(校报学生记者 施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