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工程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迈向更高水平,1月17日下午,工程训练中心召开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徐骏在会上讲话。
徐骏指出,学校正处于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高质量考核等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工程训练中心召开此次研讨会,非常及时且必要。全国教育大会就新时代加快推进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系统部署,在此背景之下,工程训练中心的每位教职工都要积极思考“通大何为”、“工训何为”、“我又何为”。围绕研讨议题,徐骏提出三点意见,一是面对未来人工智能时代,要准确分析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工程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充分调研社会、企业及学生需求,实施目标定位和需求牵引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式改变,以适应时代需求;二是加强教师人工智能素养的提升,推动“走出去”“请进来”等教师培训措施落实落地,并充分共享校内教师资源,保障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的师资需求;三是积极拓展工程实践教学的空间与时间,教师要与产业紧密联系,将来源于实际生产的真实项目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开展项目化教学,将课程思政、劳育、美育、创新教育等融入教学之中,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工程训练中心主任刘红梅主持会议,对中心2024年的工作进行总结,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并传达了学校目标考核会议精神。她希望全体教职工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对于中心及学校整体发展的重要性,瞄准学校发展的主导方向和重要指标,明确自身责任和努力方向,勇于担当,敢于突破,齐心协力探索工程训练中心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学校及中心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会上,中心全体教职工围绕工程创新实践教育教学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及挑战;如何在项目化教学中实施美育、劳育、创新竞赛等融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工匠精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化解中心发展中面临的较为突出的矛盾等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各小组教职工踊跃发言,中心副主任仇群仁、施志坚、李晓燕作为组长分别汇报了各组讨论意见。全体教职工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为促进中心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奠定了基础。
(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