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做好学生引路人(三)

722
分享

发布时间:2017-09-13 00:00阅读次数:722来源单位:宣传部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为什么细胞会产生电现象?”“心电图的波形变化与此有关吗?”……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生理学课堂上,马颂华提出了有关细胞的“新奇”问题,引发学生们热烈的讨论。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教学理念对马颂华影响颇深。作为医学院PBL医学整合教育研究室负责人,他更加注重学生的医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的改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马颂华先后荣获南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南通大学“最勤敬业”好青年、南通大学医学院优秀教师等荣誉。今年教师节,他还被评为南通市高校青年教学名师。

循循善诱 质疑与思考并行

“情景一:环卫工人老张,男性,62岁,喜好抽烟,每日1-2包,吸烟二十多年。一天前,家里为孙子办满月酒,忙前忙后,晚上回家便觉得有些心慌和气短,嘴唇还有点发紫,双下腿浮肿。在家人的劝说下,第二天他来到了医院门诊就诊。”

“患者为什么会呼吸困难?是由于呼吸系统产生问题,还是心脏系统出现问题引发心衰?”“可能是因细菌感染引发炎症。”“但患者并没有产生发热症状……”教室里的学生或站或坐,对患者症状进行着热烈讨论。马颂华则坐在学生之中,时不时提出几个问题。

质疑和思考,是马颂华对学生们的要求;争论,是他课堂的常态。“以问题为导向是马老师上课的一大特点,他总是在课上提出各种问题,引导我们自主寻找答案。”临床141班的包胜男说道。

在十多年的教学观察中,马颂华发现,传统医学课堂只是将各类知识“割裂”地塞进学生脑中,以至于学生难以在进行临床实践时将知识与病例结合起来分析,毕业后的医学业务能力并不高,但PBL教学能解决这一问题。PBL即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符合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对医学生培养模式的要求。

走进医学院PBL教室,四张长桌围成圈,东西两面墙各挂三块白板,北面是个巨大显示屏,每八个学生一组。“教师在授课中只起引导作用,知识的寻找与融会全靠学生自己。”马颂华介绍道,“《由支气管炎引起肺气肿而导致的心衰》是我给学生们带来的第一个案例,它涉及到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诊断、内科学等多方面学科知识,有些是他们学过却缺少应用的,有些还没接触到。但为了解决‘患者’的问题,自如应对别人对此提出的质疑,学生们就必须查阅大量资料。”

学无止境 致力教学改革

“我第一次听到马老师上课方式时,就有点儿懵了。”临床141的王贺说。马颂华要求学生们课前先预习,课上他根据知识点随机提问,让学生根据具体案例阐述自己的观点。“课堂的半开放式以至于讨论不断,我有些担心这个老师能否在规定时间里讲完所有内容……但最终结果十分完美,马老师讲述的部分,是我掌握得最扎实的内容。”王贺笑着说,“这应该是马老师教学的‘个人特色’,在之后进行PBL学习后我才明白,原来马老师早已将PBL的理念运用在平日的教学中了。”

以问题为导向的PBL课程改革在通大进行教学已将近四年,马颂华看着它的成长,将PBL理念融合进自己的教学中,也见证着学生的改变。他认为,PBL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对医学生的核心能力的培养。

临床142的吕金阳在回忆马颂华老师的课堂时说,“在课堂上,所有人都必须说话,发表观点。就算观点是错误的,马老师也不会直接指出来,而是让我们在进一步讨论分析中自行发现与更正。我们考量提取情境关键词,相互间不断质疑观点、否定和重建结论。”学生的思维主动发散,考虑多种可能病情病因,各科知识也在慢慢融会贯通。

“PBL教师团队联合通大附院的几位临床医生,根据学生的特点改写真实的临床案例。往往一个案例就要经过选题、改编、审核与修改、学生反馈、进一步修改、再反馈、再修改等时间跨度很长的一系列过程,他们力求每年都有新案例,课程改革更加完善。”马颂华作为医学院PBL课程负责人带头研究,不断学习,对课程进行优化。2013年由马颂华带领的仅十名教师的PBL教学团队,现已成长为一支由四十多位骨干教师和医生组成的优秀团队。2014年起,医学院开设了PBL选修课,当时的客观条件只限报64名学生,今天,却已有百余名对此感兴趣的临床医学学生们能够报选。就在采访当天,还有学生打电话来申请参加这学期的PBL课程学习。

去年,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期间,PBL教学改革的特色获得临床专业认证专家的肯定。《以构建医学生5大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医学整合式PBL课程改革》是现在马颂华正在研究的一个教改课题。马颂华说,PBL之于学生,不论是专业能力、批判性思维、临床思维、归纳总结、口才应变,还是今后是否对患者具备仁爱之心都有绝对的好处。

严谨治学 紧跟时代步伐

配制溶液、动物中心领取大鼠、组织切片、人工脑脊液孵育脑片、玻璃微电极制备、膜片钳实验记录神经元离子通道电流……在第15次重复实验后,马颂华的脸上终于有了笑意。

膜片钳装置前,马颂华一边操作着仪器,一边眼睛看着显微镜,一动不动地坐上半小时进行一次电生理学实验记录,仿佛成了实验室里的一道风景线。每天上午,马颂华都会来到膜片钳实验室,一身白大褂,手上动作行云流水。他正在研究神经元离子通道在AD模型中的作用,由于切片上各神经元活性强度不一,他往往要反复进行几十次玻璃电极封接,才能寻找到一个符合活性要求的神经元,有时连续一周的重复实验,就只为得到一个满意的数据。

他所在的实验室已研究神经免疫学几十年,马颂华专攻电生理学技术。由于电生理实验对操作者技术要求很高,他先后主动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南京大学等电生理技术基础好的院校观摩,学习国内先进的电生理技术。同时,他也多次前往美国、德国实验室进行相关课题的学习和交流研究。

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马颂华主持和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市厅级课题,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3篇。马颂华常说:“当今时代人,应有长远的眼光,与时俱进;作为医者则更应与国际接轨,学习世界前沿理论与技术,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面对未来,他希望培养的学生们能成为医学行业的出色人才,也希望他们能有很强的岗位胜任能力,懂得随机应变、寻找突破口进行分析与学习。他最大的骄傲是培养出比自己更优秀的学生。马颂华说:“我热爱教师这份职业,更爱我的学生。我希望我的学生能更好地发展,这是我永远努力的方向。”

(校报学生记者 叶珊迪 马睿)

2017南通市高校青年教学名师、医学院马颂华副教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