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 17
    2025-11
    11月15日,光明日报客户端发布题为《第十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在江苏南通举行》的报道,聚焦在我校举办的第十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江苏广播电视台、交汇点新闻、南通广播电视台、南通发布等多家媒体对论坛也进行了报道。11月14日,由我校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十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在南通举行。来自北京和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十五五’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展开深入研讨交流。主旨报告环节,24位知名专家学者从各自研究领域和关注角度,进行了主题演讲,系统回顾“十四五”时期现代化建设成效,展望“十五五”发展蓝图,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出真知灼见。论坛期间,
    2025-11-17
  • 14
    2025-11
    11月14日,《光明日报》刊发题为《十载青春接力 八千里以爱筑梦——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十年接力纪实》的报道,关注我校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十年青春接力的支教故事。我校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自2015年入选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以来,10年间横跨祖国东西部4000余公里,扎根3000米高原、西北边陲,将志愿服务事业主动融入江苏对口支援青海、新疆,南通对口援建贵德、伊宁的重大方略中,为西部基础教育事业输送一线教师200多人。支教团发起“通大爱传青海”“疆海寄书心”等公益行动,在支教学校开设心理讲座、创建图书角,成立“异”口“同”声校园广播台,举办“和静课堂”课外兴趣拓展班,多维
    2025-11-14
  • 13
    2025-11
    11月12日,中国教育报客户端发布题为《南通大学举办首届张謇教育家精神学术论坛》的报道,关注我校举办的该项学术活动。江苏教育报、南通电视台、南通发布等媒体也进行了报道。11月8日,我校举办首届张謇教育家精神学术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张謇兴办现代教育的基本动因、张謇的教育生涯与教育思想等展开研讨。研讨会历时一天半时间,专家学者们共进行5个主题的主旨报告,对张謇兴办教育的实践经验做深度挖掘与系统梳理,为国家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启迪与借鉴,助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此次论坛是我校推进“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的举措之一,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传
    2025-11-13
  • 29
    2025-10
    10月29日,《新华日报》刊发题为《南通大学 “医德”“医术”“医创”三维淬炼开拓育人融合路径》的报道,聚焦我校医学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文章从“四位一体”医德教育体系铸牢立德树人之魂、“三平台·四融合”支撑体系夯实临床“基本功”、“专创融合”跨学科体系点燃创新火花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我校近年来深化“浸润式”医学人文教学改革,围绕“临床岗位胜任力”与“交叉学科素养”两大核心,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交出的一份医学人才培养的精彩答卷,为医学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出具有示范作用的“通大方案”。(杨淑霭)相关链接:https://xh.xhby.net/pc/layout/202510/29
    2025-10-29
  • 27
    2025-10
    10月20日—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10月27日,《新华日报》头版刊发题为《凝聚思想力量 展现社科担当 我省社科理论界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报道,聚焦我校专家学习感悟。此外,南通电视台也关注了我校师生第一时间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校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表示,全会充分肯定“十四五”时期我国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科技创新等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系统总结应对风险挑战的成功经验,为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面向未来,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锚定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国家安全屏障等七大目标,为“十五五”
    2025-10-27
  • 24
    2025-10
    10月23日,《中国交通报》刊发主题为《就业新岗位 未来新选择》的专版报道,以“给自动驾驶车做'大脑'体检”为题聚焦我校交通运输专业2024届硕士毕业生周航的就业故事。据报道,周航是一名 MCU(微控制单元)软件工程师,如今专注于汽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中 MCU 的软件开发,日常工作围绕自动驾驶系统的“大脑”——域控制器展开,需要基于 AUTOSAR(汽车开放系统架构),完成芯片驱动及诊断功能开发。在通大期间的专业学习和项目实践,为他如今的工作筑牢了根基,搭建无人船避障控制系统、研发无人扫地车底盘控制器、研究四足机器人感知与规控算法等多个项目提升了他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也成为了他进入自动驾驶行
    2025-10-24
  • 21
    2025-10
    10月18日,新华网以《第13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论坛在南通大学举办》为题,报道我校承办的学术论坛。交汇点新闻、南通电视台、南通发布等媒体也进行了报道。本次论坛由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通大学主办,我校商学院(管理学院)承办。论坛共为期三天,以“智汇人才,质领未来:人工智能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使命与创新”为主题,设有9场主题报告、4场平行论坛、2场企业家讲座、40场分论坛,以及海报展示和学术期刊面对面交流活动。来自全国各地230余家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的近600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博硕士研究生,聚焦人工智能加速演进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使
    2025-10-21
  • 24
    2025-09
    近日,人民网、新华网、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中新网、南通日报、南通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在我校举行的南通市公民道德宣传日主题活动暨“莫文隋”塑像揭幕仪式。三十年前,原南通工学院副院长汤淳渊以“莫文隋”化名,匿名捐资助学,由此引发的精神文明“南通现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三十年来,“莫文隋”在我校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活动中,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冬梅,校党委书记杨宇民共同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莫文隋”原型汤淳渊塑像揭幕。作为一所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我校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在学校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在“莫文隋”精神的浸润下,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大爱奉献已在校园里蔚然成风,
    2025-09-24
  • 16
    2025-09
    9月16日,《新华日报》刊发题为《江苏首个与意大利合作办学机构揭牌》的报道,聚焦我校锡耶纳未来生物技术学院揭牌。交汇点、荔枝新闻、江苏教育新闻网、南通发布、掌上南通客户端等媒体也纷纷进行了报道。9月10日,“智汇通大·意启未来”2025中意教育合作对话在我校举行,“中意教育文化协同发展中心”“意大利语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我校“锡耶纳未来生物技术学院”同步揭牌。锡耶纳未来生物技术学院是我校与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合作开办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首批设置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技术、自动化3个本科专业,今年启动招生,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学生入学后,将同时注册南通大学与锡耶纳大学学籍,修业
    2025-09-16
  • 15
    2025-09
    9月6日,南通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发布题为《南通大学新生报到首日》的报道,关注我校2025级新生。今年我校共招收本科新生9627人,他们从五湖四海赶来,其中有2对双胞胎,33名同学与通大同一天生日,还有许多新生的父母也是通大校友。报道重点关注了我校锡耶纳未来学院的龙凤胎新生朱湘旋和朱相宇姐弟以及和妈妈成为校友的预防医学专业新生戴宇辰。报到日,校领导与新生代表座谈交流,询问他们来校适应情况,听取他们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期待、对未来发展的憧憬,并向他们送去祝福。校领导为当天过生日的新生代表送上生日蛋糕和书籍,和他们一起吹蜡烛、唱生日歌,还走进学生宿舍,与新生及其家长亲切交谈。9月12日,新华网江苏频道发
    2025-09-15
  • 01
    2025-09
    今年暑期,我校学子积极投身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围绕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多个热点领域深入调研、服务社会,取得了丰硕成果,引发《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闻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江苏网、江苏教育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30日,各级各类主流媒体发布报道124篇,其中国家级媒体45篇,省级媒体25篇。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青年网、交汇点新闻等多家媒体关注我校乡村生态富民调研团的实践活动。团队利用暑假已调研六个乡村,探寻乡村产业兴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典型案例与成功经验。中国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新闻网聚焦我校学子开展的AI科普社会实践,“智启未
    2025-09-01
  • 18
    2025-07
    7月17日,《中国交通报》发布题为《扎根一线 磨练轨道建设技术》的报道,聚焦我校交通工程专业2020届校友韩骁的成长故事。心怀投身交通强国建设梦想的韩骁在高考后毅然选择了我校交通工程专业。通过四年的学习和实践,他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毕业季,他在学校组织的云端招聘会中顺利通过线上面试,带着建设大国工程的决心,入职了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入职以来,从“优秀见习生”到年度“技术管理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见证了他从见习生到管理组技术负责人的一路淬炼,也见证了他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虚心求教、认真学习的工作态度和扎根工程一线,以实干践行初心,用专业诠释担当的追求。7月16日,《新
    2025-07-18
  • 12
    2025-07
    7月11日,江苏电视台教育频道《江苏教育新闻》栏目聚焦7月9至10日在我校举办的“建行杯”江苏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决赛。光明日报客户端、新华网、中国改革报改革网、紫牛新闻客户端、《南通日报》、南通广播电视台、南通发布等多家媒体对大赛进行了报道。本届大赛由省教育厅联合省委统战部等11个部门(单位)共同主办,南通市人民政府和我校共同承办。今年全省共有157所高校的8万余支团队、32万余人次报名参赛,再创历史新高。经过激烈角逐,共有230个项目获一等奖,229个项目获二等奖,360个项目获三等奖。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涌在赛前寄语广大参赛学生,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南通市人
    2025-07-12
  • 11
    2025-07
    6月25日,《新华日报》整版报道我校2025年本科招生亮点。报道从办学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积淀深厚; 学科建设步伐加快、特色专业实力强劲; 师资力量雄厚卓越、科研创新捷报频传;招生计划大幅增加、专业布局更加优化;名城名校融合共建、校地合作成效显著;国际交流成果丰硕、中外合作携手同行六个方面对我校优势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我校2025年面向全国计划招生9600人,其中在江苏省招收7396名,在北京、上海、天津、新疆和西藏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安排招生计划2204名。总体招生计划比2024年增加1400人,专业布局更加优化,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计划增加200余人,人工智能、基础医学、药学、通
    2025-07-11
  • 11
    2025-07
    7月3日,中国交通新闻网发布题为《南通大学团队研发智慧交通技术场景验证框架》的报道,聚焦我校科研团队研发场景驱动的验证框架与可扩展的数字孪生平台。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已成为重塑交通生态的核心驱动力。我校智慧车联网移动通信科研团队系统梳理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发展脉络与工程实践,并针对跨域协同感知、实时车路通信状态同步、边缘计算与云端算力协同、仿真验证与现实应用迁移、安全和隐私保护标准化等智慧交通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场景驱动的验证框架与可扩展的数字孪生平台,为未来智慧交通技术演进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在国际通信领域权威期刊《I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