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看点 / School Dynamics

  • 10月23日—25日,由江苏省高等学校后勤协会独立学院后勤分会主办、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承办的江苏省高校后勤协会独立学院后勤分会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暨分会工作研讨会在启东校区召开。校党委副书记王卫东,江苏省高等学校后勤协会副会长、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孙兵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江苏省高等学校后勤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后勤协会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江南大学原副校长田备作“十五五”发展规划专题报告。王卫东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独立学院后勤服务正面临需求升级与模式变革的双重机遇,期望通过本次研讨实现经验共享、智慧聚合,为“十五五”规划注入新思路,为江苏独立学院后勤事
    2025-10-26
  • 10月24日上午,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我校教师教育学院承办的江苏省2025年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课程教学创新改革(师范类)培训班在我校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施佺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施佺表示,此次培训对于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政策把握、探讨数字化改革措施、促进高校师范专业课程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培训,将进一步带动全省师范类课程教师数字化改革的热情和动力,为我省培养出具有先进数字化观念和教法的教育人才。本次培训为期四天,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主题,开展“数字教育理论、人工智能教学应用、教学成果培育、数字资源开发、智慧教育实践、教学创新设计”六大核心模块的专题培训,构建了完整的数字化
    2025-10-26
  • 10月24日下午,中共南通大学离退休委员会党员代表大会在启秀校区召开。校党委副书记王卫东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如高出席会议。115名离退休党员代表参加大会。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王卫东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全体离退休党员代表致以敬意。他强调,老干部工作承载着党中央对老同志的关心爱护,广大离退休党员同志坚持“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 。他代表学校党委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组织离退休同志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守组织生活制度;二是发挥独特优势,贡献银发智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关心
    2025-10-25
  • 10月22日下午,南通团市委书记曹铖一行来校调研共青团工作,并就加强校地合作进行座谈。校团委副书记(主持工作)施玮对曹铖一行表示欢迎,对南通团市委长期以来给予校团委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他从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实践育人、文化浸润、服务青年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我校共青团工作情况。他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加强与团市委的合作交流,立足通大特色与地方发展需求,打造青年工作品牌项目,搭建青年成长平台,助力通大学子青春梦想在通启航。曹铖对我校共青团为地方发展和青年工作做出的重要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作为南通地区的知名高校,近年来南通大学在校师生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的不断提升,校地双方在文化创
    2025-10-25
  • 10月24日上午,我校召开校友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校长王建浦出席会议。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校友会副会长施佺主持会议。王建浦对各位校友一直以来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我们要秉持“一生都是通大人”的理念,把保留校园原有风貌作为维系校友情感的精神纽带,把校友工作作为检验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标志,持续加强与广大校友的情感联络,用心用情做好校友服务。他就高质量做好大会筹备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坚持高站位谋划,确保方向正确。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系统总结第三届理事会经验,科学设计新一届理事会规模、结构与产生办法,使换届成为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推动发展的过程,确保换届结
    2025-10-24
  • 10月23日,江苏省首届技术经理人竞技比拼活动(生物医药产业赛)在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生物医药谷举办。经过项目初筛、网络答辩、现场展示等多轮激烈角逐,我校技术转移中心王林靖荣获二等奖,医学院孟润、技术转移中心张倩获优秀奖。本次比赛由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江苏省高校科技发展中心、南京市科学技术局主办,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承办,吸引了来自全省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代表参赛。在项目展示环节,我校技术经理人紧扣生物医药产业前沿,结合自身丰富的科技成果转化实践经验,围绕科研成果核心优势、市场应用前景、技术转移实施路径等关键维度展开深入阐述,充分彰显了我校技术经理人“既懂技术
    2025-10-24
  • “希望你们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矢志强农报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让涉农院校更加坚定了厚植爱农情怀、建设农业强国的信心和决心。多年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积极投身农业科技创新,引导鼓励师生扎根农业生产一线,练就兴农本领。今年上半年,我校参与共建的江苏省(南通)特色蔬菜科技小院,获批成为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之一;参与共建的通州樱桃番茄科技小院,入选江苏省科技小院并获立项资助。随着越来越多的我校师生参与科技小院建设,一个个扎根农村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的乡土实践逐渐丰盈,一条条农科教融
  • 百年通大,栉风沐雨!自办学之初,学校便始终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紧密相连,孕育形成了通大的校训精神和价值追求。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段烽火岁月中,通大人于枪林弹雨间辗转办学,用青春和生命守护信仰,用执着和坚毅诠释担当。一张照片,定格一个瞬间;一组影像,再现一段历史。“抗战中的通大记忆”主题展中泛黄的照片传递着永不褪色的抗战精神,展现出通大人的热血与忠诚,时刻提醒我们化作奋进力量,绘就新时代通大的崭新画卷。作为我国最早独立创办的医学和纺织高等院校之一。抗战前夕,我校农、医、纺三科已形成完善的办学体系。各学科均拥有专属的校舍与门类齐全的实验室,并建有规模化实习基地
  • 颈髓损伤、四肢瘫痪了十年多,通过“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再经过康复训练,能神奇地完成抓握木块、圆球等动作,甚至还能徒手抓起葡萄送入口中……9月25日上午,在附属医院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研究型病房,神经疾病中心康复团队正在对患者顾先生进行功能评估,他是南通市首例、全省第二例接受“植入式脑部采集刺激系统”手术的患者。经过50余天的康复训练,他的康复成效令人振奋。技术革新:脑机接口的“南通样本”从科幻到现实,脑机接口技术正以惊人速度突破边界。这项通过直接读取大脑神经信号,实现人脑与外部设备交互的前沿技术,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6月11日,附属医院神经疾病中心面向全国公开发
  • 又是一年秋韵初染。九月的通大,一群新生从不同的经纬跨越山河湖海赶来,拖着行李箱、背着梦想,相聚在通大这所百年学府。他们中有人携着馕香与乡愁,有人把家人的经历当成理想,有人手握专利追梦……他们以通大为舟,立志在这里乘风破浪。他们的故事,随着开学典礼的举行,正轻轻翻开扉页。从此,山海同赴,梦想启航。以乡情为根,花开通大行李箱碾过祈通大道的轻响,藏着无数跨越山海的故事。天南海北的新生们,带着故乡的印记和对未来的期许,将难以割舍的牵挂与热爱一一铺陈在通大这片崭新的图谱中。从新疆霍尔果斯市远程而来的王玥同学,刚下飞机就感受到与家乡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江苏有着和新疆一样毒辣但体感更胜一筹的夏日午后,还有潮
  • “老师讲得特别清楚,我终于弄懂这个公式了!谢谢江苏的哥哥姐姐!”在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石榴籽”民族团结实践团开展的“七彩假期”线下支教活动中,一位维吾尔族学生在课后说道。暑假期间,这支由12个民族、15个专业学子组成的团中央全国重点团队,跨越新疆、青海、贵州、云南等8省13市,以“理论+科技+教育+文化”为笔,在边疆村寨、牧区草原、社区课堂、非遗工坊深情书写新时代民族团结新篇章。今年暑假,校团委紧密围绕“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通过成立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校院两级指导机制、细化全流程管理规范等机制保障,精心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3万
  • “为了不当亡国奴,我16岁就参了军!为了抗战胜利,我愿意牺牲小我。”97岁抗战老兵刘学坚的真情流露,打动了参加老兵寻访活动的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戎光汇星火”社会实践团队的每一位同学。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戎光汇星火”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参与由南通市委老干部局和南通市委党史办、南通日报社联合开展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老兵寻访活动,深入挖掘宣传抗战老兵的感人事迹。专业积淀:用规范与温情传递敬意与文献记载、文物展示等传统历史传播方式不同,口述史从个体视角去解读历史,通过个体讲述让宏大的时代叙事展现出生动且具象的细节。而在战争年代,一粒尘沙就是落在人们身上

科研聚焦 / Research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