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看点 / School Dynamics

  • 近日,2025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名单公布。我校学子奋勇争先、表现卓越,徐良玉、郭依涵、陈舒婷获一等奖,赵丽君、李源、樊嘉诺获二等奖。此外,还获江苏省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2项,总获奖数达25项。“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是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也是首批列入“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A类赛事。竞赛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据悉,2025年共有来自全国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837所院校或校区、
    2025-11-20
  • 11月14日—16日,第十三届“江苏省大学生工程管理创新、创业与实践竞赛”暨第十一届“江苏省工程管理类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在我校举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徐骏,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王华,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与房地产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德智,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监张刚,深圳市斯维尔科技有限公司总监赖鹏辉等出席开幕式。来自省内23所高校的400余名师生参赛。徐骏在致辞中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发展概况以及在工程管理领域的特色优势。他指出,南通大学始终坚持走校地互动、融合发展之路,主动对接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为建筑业和地方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通大力量”。他表示,本次竞赛为全
    2025-11-20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外人士思想政治引领,11月19日,校党委统战部组织党外知识分子代表前往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和海太长江隧道智慧中心开展社会调研。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朱城出席活动。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隶属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旗下的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航运装备,其工程项目覆盖从近海到深海的全部海洋能源开发装备类型。在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调研组参观了企业文化展厅,详细了解企业在海洋工程装备研发、生产经营布局及全球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发展成就;深入3号引桥口生产现场和质量工艺展馆,实地观摩大国重器的核心制造流程,近距离感受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
    2025-11-20
  • 11月18日下午,我校召开智慧治理与数字人文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陆俊杰出席会议并讲话。陆俊杰强调,实验室建设要聚焦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实验科学支撑应用研究,避免空泛理论。他指出,当前我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与省内兄弟院校相比存在差距。针对研究方向,他提出要整合三大领域资源:语言与传统文化传承智能领域,需整合文学院、图书馆、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现有资源,建设语料库、地方文化数据库;大健康治理与政策智能研究领域,要依托公共卫生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结合健康政策、数理统计等方向;社会治理与数字创新领域,需依托教育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商学院
    2025-11-19
  • 11月18日下午,我校召开2025年学位授予点专项合格评估工作会议。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施佺出席会议并讲话。施佺指出,开展学位授予点专项合格评估工作,是进一步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需要,也是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培育高质量人才的需要。各学位授予点务必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通力合作,以评促改,以评促进。针对本次专项合格评估工作,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站位,系统谋划,深刻领悟合格评估的重要意义;二是细读指标,精准对标,高质量完成材料填报;三是协同联动,凝聚合力,严格把控填报质量。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吴丽主持会议。校研究生教育督导廖萍教授对相关指标填报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和指导,与会人员就如何做好
    2025-11-19
  • 11月18日上午,我校举办“十五五”文化建设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座谈研讨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吉明明在会上讲话。南通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二级巡视员黄正平,南通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光,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实践处处长刘晖出席会议并建言献策。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如高,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朱城出席会议。吉明明在讲话中指出,大学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场所。科学编制“十五五”文化建设事业发展规划,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就“十五五”时期文化建设工作,吉明明代表学校党委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坚持
    2025-11-18
  • 日前,第28届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招募宣讲会暨支教团成立十周年分享会在我校啬园校区艺术中心剧场举行。现场,一个个感人的支教故事让人热泪盈眶。“把自己的热爱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奋斗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徐雨辰的发言得到了所有支教团成员的共鸣。自2015年入选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我校组建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10年间,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横跨祖国东西部4000余公里,扎根3000米高原、西北边陲,为青海、新疆基础教育事业输送一线教师200多人。用爱心浇灌成长的花朵“老师,我是福利院的,没有爸爸妈妈……”望着刚刚还在课堂上交头接耳、调皮捣
  • 心血管疾病长期位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首位,面对庞大的心电监护和防范化解疾病风险的实际需求,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心联智护”科创团队从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入手,提出复合导联设计理念,开发出可穿戴化的智能监护原型,有效提升了心电监测的精准度与稳定性。团队作品“可穿戴式复合导联智能心电监护系统”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团队一等奖、新思科技人工智能企业专项奖。项目成果在2家三甲医院和2家医疗单位成功应用,实现了智慧医疗的普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全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超过3.3亿人,如何做到早筛、早诊
  • “希望你们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矢志强农报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让涉农院校更加坚定了厚植爱农情怀、建设农业强国的信心和决心。多年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积极投身农业科技创新,引导鼓励师生扎根农业生产一线,练就兴农本领。今年上半年,我校参与共建的江苏省(南通)特色蔬菜科技小院,获批成为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之一;参与共建的通州樱桃番茄科技小院,入选江苏省科技小院并获立项资助。随着越来越多的我校师生参与科技小院建设,一个个扎根农村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的乡土实践逐渐丰盈,一条条农科教融
  • 百年通大,栉风沐雨!自办学之初,学校便始终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紧密相连,孕育形成了通大的校训精神和价值追求。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段烽火岁月中,通大人于枪林弹雨间辗转办学,用青春和生命守护信仰,用执着和坚毅诠释担当。一张照片,定格一个瞬间;一组影像,再现一段历史。“抗战中的通大记忆”主题展中泛黄的照片传递着永不褪色的抗战精神,展现出通大人的热血与忠诚,时刻提醒我们化作奋进力量,绘就新时代通大的崭新画卷。作为我国最早独立创办的医学和纺织高等院校之一。抗战前夕,我校农、医、纺三科已形成完善的办学体系。各学科均拥有专属的校舍与门类齐全的实验室,并建有规模化实习基地
  • 颈髓损伤、四肢瘫痪了十年多,通过“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再经过康复训练,能神奇地完成抓握木块、圆球等动作,甚至还能徒手抓起葡萄送入口中……9月25日上午,在附属医院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研究型病房,神经疾病中心康复团队正在对患者顾先生进行功能评估,他是南通市首例、全省第二例接受“植入式脑部采集刺激系统”手术的患者。经过50余天的康复训练,他的康复成效令人振奋。技术革新:脑机接口的“南通样本”从科幻到现实,脑机接口技术正以惊人速度突破边界。这项通过直接读取大脑神经信号,实现人脑与外部设备交互的前沿技术,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6月11日,附属医院神经疾病中心面向全国公开发
  • 又是一年秋韵初染。九月的通大,一群新生从不同的经纬跨越山河湖海赶来,拖着行李箱、背着梦想,相聚在通大这所百年学府。他们中有人携着馕香与乡愁,有人把家人的经历当成理想,有人手握专利追梦……他们以通大为舟,立志在这里乘风破浪。他们的故事,随着开学典礼的举行,正轻轻翻开扉页。从此,山海同赴,梦想启航。以乡情为根,花开通大行李箱碾过祈通大道的轻响,藏着无数跨越山海的故事。天南海北的新生们,带着故乡的印记和对未来的期许,将难以割舍的牵挂与热爱一一铺陈在通大这片崭新的图谱中。从新疆霍尔果斯市远程而来的王玥同学,刚下飞机就感受到与家乡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江苏有着和新疆一样毒辣但体感更胜一筹的夏日午后,还有潮

科研聚焦 / Research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