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看点 / School Dynamics

  • 6月17日下午,医学院举行2025届本科毕业生欢送会暨邢白奖学金颁奖仪式。武汉恒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康宁,校党委书记、校长杨宇民共同为获奖学生颁发证书。校党委副书记王卫东宣读《关于表彰2025年邢白奖学金获得者的决定》。徐康宁的夫人庄伟琪女士,原副校长丁斐出席活动。医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陈罡代表学院寄语全体毕业生,希望同学们厚植家国情怀,以爱国之心铸就医者仁心;坚定通医自信,用拼搏奋斗擦亮青春底色;秉持奉献精神,以仁爱之心标定医学追求。他衷心祝愿每一位
    2025-06-19
  • 为全面推动人文社科在研项目高质量实施,强化过程管理和精准服务,6月18日,我校召开人文社科省部级以上在研项目专题推进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陆俊杰出席会议并讲话。陆俊杰围绕省部级以上在研项目推进工作,提出了五个维度的工作要求。一是思想维度,绷紧科研责任之弦。要绷紧神经,一鼓作气,承担省部级项目是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的重要使命,需将学术探索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筑牢科研初心。二是目标维度,强化成果导向机制。明确“立项—研究—转化”全链条管理目标,各团队要对照任务书细化阶段性成果指标。三是过程维度,构建阶梯式推进路径。倡导“淡季抓基础、旺季促突破”的科研节奏,不急不躁,按序推进。四是组织维度,深化团
    2025-06-19
  •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省纪委关于“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的有关要求,同时加强对人财物重点领域、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6月18日上午,校纪委组织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和专职纪检监察干部赴南通市看守所开展现场警示教育。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派驻监察专员周振修参加活动。全体人员在看守所警官的带领下,有序穿过重重铁门,步入高墙电网,近距离参观羁押人员的监舍、放风区、监控指挥中心等场所,目睹了在押人员的生活环境与日常管理情况,感受失去自由的痛苦与代价。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实地参观和现场教育,深刻感受到“高墙内外”的巨大反差,对纪律法律的刚性约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2025-06-19
  • 6月18日,受中共南通市委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委托,南通市市级机关群团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我校开班。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卢志勇代表学校向全体参训学员致以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我校历史沿革、办学成就和社会培训工作概况。他表示,学校高度重视本次培训,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重要指示精神,将群团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校政合作战略支点,精准对接南通市级机关工委需求,着力提升群团干部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改革创新的核心能力,以高站位承办市级机关群团干部培训班,彰显高校的责任担当。南通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副书记季建军作开班动员。他指出,举办此次培训班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
    2025-06-19
  • 6月17日下午,2025年江苏省“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巡回宣讲会第二场报告会在我校举行。江苏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陈静,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吉明明出席活动。吉明明代表学校向与会领导嘉宾及“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南通大学作为“莫文隋”精神的发源地,涌现出一批扎根基层,奉献青春,服务人民的优秀学子。一位又一位像胡贵鹏、周金菊一样的优秀毕业生,以实际行动彰显了通大学子的担当,在服务基层工作实践中书写着通大人的时代答卷。吉明明向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志存高远,胸怀家国。自觉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树立起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远大志向。二要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珍惜在
    2025-06-18
  • 6月17日下午,我校举行202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暨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出征仪式。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吉明明宣布实践团队出征。吉明明充分肯定了我校历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和“两个计划”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全体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学生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在扎根中国大地的实践中筑牢信仰之基;二是要厚植家国情怀,在服务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展现有为之姿;三是要练就过硬本领,在破解发展难题的实践中提升专业之能;四是要发扬奋斗精神,在投身强国伟业的实践中激扬青春之力。他强调,青年学子要充分认识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力戒形式主义,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为
    2025-06-18
  • 5月18日,我校美术馆内人潮涌动,2025“炫·青春”毕业展演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帷幕。这场以“向上而生”为主题的展演,不仅集中呈现了我校艺术学院2025届毕业生千余件毕业作品,更以学术论坛、系列画展、非遗展示、艺术市集、智能交互艺术展等多个版块的113场主题活动,构建起一个全域联动、全时在线的立体艺术生态圈。作为艺术学院深耕九载的文化品牌,“炫·青春”毕业展演如同一簇永不熄灭的艺术火种,在南通大学的沃土上生根、抽枝、绽放,以青春之名,串联起美育传承的匠心之路、服务地方的实践之志和对话世界的开放之姿。以美育人 构建多维美育生态2017年初夏,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内,首届“炫·青春”艺术展演
  • “虽然我是寨子里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但我从来没有后悔选择回到家乡。”在自己的故事被《人民日报》报道后,周金菊向一直保持联系的刘逸巍老师分享道,“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还有许多像我一样的青年人,我会继续扎根基层,和乡亲们共同奋斗,见证着家乡越来越美好!”6月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专栏,专题报道了我校政教师范专业2018届毕业生周金菊扎根西部基层,带领乡亲振兴乡村的奋斗故事。周金菊毕业后,以“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者身份回到家乡,在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流长苗族乡从事扶贫开发和农村电商服务工作。大学生基层服务志愿者考核连续两年获第一名,荣获家乡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七年来,
  • 以“通医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为原型,通过青年教师肖松、手外科医生唐波、血液科医生刘纯之等话剧人物的成长和奋斗历程,展现时代的变迁、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和医患双方的情感互动。作为庆祝我校建校113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连续在艺术中心剧场上演两场的大型原创话剧《通医人》,受到师生观众热烈欢迎。从“通医现象”到“精神解码” 20世纪90年代,“通医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称为“通医现象”,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号召全国人民学习,“立志成才、艰苦创业、爱国奉献、勇攀高峰”是对他们的高度总结。话剧《通医人》为《大国良医》系列三部曲之二,是继《通医魂》之后的又一现实主义话剧力作。该剧将镜头对准2
  • 一套一拉一扣,9岁的果果坐在轮椅上,顺利地穿上了志愿者姐姐递来的无障碍裤装。由于腿部肌无力,上肢力量不足的他从未完成自主穿衣,这是他第一次自己成功穿上裤子,果果妈妈在一旁既欣慰又感动。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我校“翼心衣意”无障助行社会实践团以志愿服务弘扬“平等、融合、共享”价值理念,聚焦残疾人群服装领域,创新穿脱方式,实现残障人士自主穿衣愿景;研制混纺纱线,以专业知识护航衣物舒适无菌;亲自走访设计,让“穿得好看”不再是梦寐以求。让残障朋友们不将就当前市场上的传统无障碍服装常采用前侧纽扣开口的穿脱设计,布料之间仅由纽扣链接,坐姿状态下极易露出大腿皮肤,版型松散又不美观,纽扣之间的缝隙往
  • “参加完这次活动后,我心中便涌起无尽的崇敬与感动。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们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面对困难时百折不挠、攻坚克难,而在荣誉面前,他们却谦逊退让。他们的事迹就如同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给予我源源不断的力量,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这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杜万聪同学在李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参加由辅导员老师组织的“科学家的故事我来说”活动后分享的内容。与辅导员一起驻守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还有科创导师、论文导师、心理咨询师、退休老教师和企业HR等,他们对学生进行面对面专题辅导交流,引导专业选择、督导课程学习、辅导学业科创。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作为牵头部
  •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2014年12月,我校主动策应国家战略,依托江苏沿海沿江发展研究院,成立专门服务于长江经济带与江苏发展的高校智库——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十年来,研究院倾力打造“头雁”领航、“强雁”协同,带动“群雁”齐飞、“雏雁”振翅的雁阵效应,及其勠力创新、聚智辅政的不懈探索,成功入选CTTI来源高校智库百强榜,是江苏省宁外高校唯一省级重点高端智库。内联外引,构建专兼互补“人才矩阵”与社会智库、党政部门智库相比,地方高校智库不仅具有学科基础和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还具有人才密集和对外交流广泛的独特优势。

科研聚焦 / Research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