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看点 / School Dynamics

  • 11月21日—23日,我校举办2025年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分析及应用学术会议。副校长陈玉娟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陈玉娟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我校发展历程与办学成就。她期待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入交流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动理论创新与实际应用的融合发展。她希望进一步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学术共同体。开幕式上,深圳大学数学学院院长杜力力教授对我校举办学术会议为大家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表示感谢,并表示将持续关注并支持我校数学与统计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共绘发展新蓝图。南京大学数学学院孙永忠教授在闭幕式上感谢本次会议的成功组织,期待共同营造开放包
    2025-11-23
  • 11月20日下午,恬园“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平安社区∞”赋能行动暨第十期“书记荟客厅”活动。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省监委派驻监察专员周振修出席活动。 在社区学生发展中心,周振修作题为《与“纪”同行,与“法”相伴——大学生廉洁修身与法治素养养成》的专题党课。他从明辨是非、修身正己、知法守法、融合贯通四个层面展开,系统阐释了“法”作为社会行为底线与“纪”作为组织自律准则的内涵关系,强调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强化纪法意识是个人成长与社会担当的必然要求。他勉励全体学生要将“纪”与“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与“纪”同行,行有所止,心有敬畏;与“法”相伴,思有所方,胸有尺度,努力成
    2025-11-22
  • 近日,江苏省第十四届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落下帷幕。我校60名参赛学生中有44人获奖,其中一等奖14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20人,一等奖获奖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充分展现了我校师范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该赛事是全省教师教育领域的重要品牌,引领师范生培养院校的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改革方向。本次大赛由省教育厅主办、省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承办,南通大学、扬州大学、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京晓庄学院和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共同协办。大赛分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理科、中学文科和艺体教育五个比赛组别,旨在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提升新师资培养质量,检测师范生培养成效。在江苏省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选手,迎来了更广阔
    2025-11-22
  • 11月21日上午,我校举办2025年“领航行动”第六期辅导员沙龙,本期沙龙以“深耕育人主业 笃行护航初心”为主题。专题分享环节,学生工作处夏光祥、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杨轶凡、电气与自动化学院伏诗文围绕“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研究型辅导员成长、校园安全等主题,结合实践经验与外出学习成果展开分享。夏光祥梳理了“一站式”学生社区政策发展历程,介绍了我校“1110工程”的实践成效,并结合社区育人案例,分享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辅导员育人的实践路径;杨轶凡结合省级思想政治骨干专题研修收获与科研思考,分享了辅导员科研“从茫然到洞察、畏难到笃定、想法到成果”的三重进阶路径,明确了选题需锚定国家战略与学生需求
    2025-11-21
  • 11月20日下午,外国语学院举行校友捐赠仪式。1978级校友、美国中国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席、环球集团董事长朱瑞凯,校党委副书记王卫东,原副校长丁斐出席活动。朱瑞凯深情回顾在母校的求学岁月,感恩母校的培养与教诲,并表示会始终如一地支持母校的发展,带动更多校友的关注、支持母校的事业。他说,此次捐赠是其对母校培育之恩的回馈,更是对母校未来发展的殷切希望。他勉励学子们珍惜校园时光、深耕专业、开拓视野,并常怀感恩之心、勇担社会责任,努力成为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王卫东高度评价朱瑞凯在推动中美文化艺术交流、支持国家经济发展、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充分展现了“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精神
    2025-11-21
  • 11月19日,我校举办“青春赴科创之约 实践砺强国之志”——“强国志·青春说”主题分享会。我校高度重视科创和社会实践工作,始终将科创育人、实践育人作为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的核心抓手,立足学校学科特色与青年成长需求,搭建多元平台、整合优质资源,推动科创与实践深度融合,让青年在知行合一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本次分享会分为实践团队分享、科创团队分享和主题沙龙三个环节,集中展示了我校在暑期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竞赛中的育人成果与学子风采。实践团队分享环节中,“戎光汇星火”实践小分队、“石榴籽”民族团结实践团、江海思源青年研习社依次分享了他们在记录抗战老兵口述史、赴新疆开展民族团结实践、深入家乡七市服务乡村振
    2025-11-21
  • 日前,第28届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招募宣讲会暨支教团成立十周年分享会在我校啬园校区艺术中心剧场举行。现场,一个个感人的支教故事让人热泪盈眶。“把自己的热爱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奋斗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徐雨辰的发言得到了所有支教团成员的共鸣。自2015年入选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我校组建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10年间,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横跨祖国东西部4000余公里,扎根3000米高原、西北边陲,为青海、新疆基础教育事业输送一线教师200多人。用爱心浇灌成长的花朵“老师,我是福利院的,没有爸爸妈妈……”望着刚刚还在课堂上交头接耳、调皮捣
  • 心血管疾病长期位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首位,面对庞大的心电监护和防范化解疾病风险的实际需求,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心联智护”科创团队从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入手,提出复合导联设计理念,开发出可穿戴化的智能监护原型,有效提升了心电监测的精准度与稳定性。团队作品“可穿戴式复合导联智能心电监护系统”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团队一等奖、新思科技人工智能企业专项奖。项目成果在2家三甲医院和2家医疗单位成功应用,实现了智慧医疗的普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全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超过3.3亿人,如何做到早筛、早诊
  • “希望你们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矢志强农报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让涉农院校更加坚定了厚植爱农情怀、建设农业强国的信心和决心。多年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积极投身农业科技创新,引导鼓励师生扎根农业生产一线,练就兴农本领。今年上半年,我校参与共建的江苏省(南通)特色蔬菜科技小院,获批成为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之一;参与共建的通州樱桃番茄科技小院,入选江苏省科技小院并获立项资助。随着越来越多的我校师生参与科技小院建设,一个个扎根农村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的乡土实践逐渐丰盈,一条条农科教融
  • 百年通大,栉风沐雨!自办学之初,学校便始终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紧密相连,孕育形成了通大的校训精神和价值追求。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段烽火岁月中,通大人于枪林弹雨间辗转办学,用青春和生命守护信仰,用执着和坚毅诠释担当。一张照片,定格一个瞬间;一组影像,再现一段历史。“抗战中的通大记忆”主题展中泛黄的照片传递着永不褪色的抗战精神,展现出通大人的热血与忠诚,时刻提醒我们化作奋进力量,绘就新时代通大的崭新画卷。作为我国最早独立创办的医学和纺织高等院校之一。抗战前夕,我校农、医、纺三科已形成完善的办学体系。各学科均拥有专属的校舍与门类齐全的实验室,并建有规模化实习基地
  • 颈髓损伤、四肢瘫痪了十年多,通过“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再经过康复训练,能神奇地完成抓握木块、圆球等动作,甚至还能徒手抓起葡萄送入口中……9月25日上午,在附属医院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研究型病房,神经疾病中心康复团队正在对患者顾先生进行功能评估,他是南通市首例、全省第二例接受“植入式脑部采集刺激系统”手术的患者。经过50余天的康复训练,他的康复成效令人振奋。技术革新:脑机接口的“南通样本”从科幻到现实,脑机接口技术正以惊人速度突破边界。这项通过直接读取大脑神经信号,实现人脑与外部设备交互的前沿技术,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6月11日,附属医院神经疾病中心面向全国公开发
  • 又是一年秋韵初染。九月的通大,一群新生从不同的经纬跨越山河湖海赶来,拖着行李箱、背着梦想,相聚在通大这所百年学府。他们中有人携着馕香与乡愁,有人把家人的经历当成理想,有人手握专利追梦……他们以通大为舟,立志在这里乘风破浪。他们的故事,随着开学典礼的举行,正轻轻翻开扉页。从此,山海同赴,梦想启航。以乡情为根,花开通大行李箱碾过祈通大道的轻响,藏着无数跨越山海的故事。天南海北的新生们,带着故乡的印记和对未来的期许,将难以割舍的牵挂与热爱一一铺陈在通大这片崭新的图谱中。从新疆霍尔果斯市远程而来的王玥同学,刚下飞机就感受到与家乡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江苏有着和新疆一样毒辣但体感更胜一筹的夏日午后,还有潮

科研聚焦 / Research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