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 18
    2025-03
    癌症防治,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造影检测是肿瘤筛查中的必要环节。药学院师生团队从肿瘤代谢特性出发,研发出基于肿瘤选择性的体外喷洒型荧光造影剂HTC,创新给药方式,突破解决适应性窄的问题,能够让肿瘤快速“现踪影”,大幅度降低使用剂量同时还对患者无副作用。团队研发成果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秦创原”创新挑战赛国赛中斩获金奖。“当下的显影剂副作用大、选择性低、成像时间模糊不定,给患者和医生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团队指导老师、药学院凌勇教授介绍道,肿瘤显影剂作为癌症诊断和治疗重要一环,显影剂市场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目前国内外用于临床的荧光造影剂主要有亚甲基蓝和吲哚菁绿,但显影剂存在对肿
    2025-03-18
  • 05
    2025-03
    我是来自公共卫生学院预防213班的李佳悦。今年,我有幸获得2023—2024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它让我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决心愈发坚定。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中的点点滴滴,这是一段满溢着温暖与成长的逐光之旅。梦想启航:志愿萌芽绽微光2021年金秋十月,我背上行囊,来到了江海之滨的南通,就此开启了憧憬已久的大学生活。开学典礼上,校长讲述的南通“莫文隋”原型汤淳渊老先生的故事,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内心的角落。那句“别人有困难,我就要帮助他”,宛如一颗饱含善意的种子,深深埋入我的心田,从此,志愿服务的萌芽便在心底
    2025-03-05
  • 04
    2025-03
    首次发现大脑以外的肿瘤与神经系统之间的功能性连接,研究证明了胃癌细胞与感觉神经元之间存在功能性神经元回路,为胃癌治疗领域带来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2月19日,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支小飞在世界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了题为《Nociceptive neurons promote gastric tumour progression via a CGRP–RAMP1 axis》(感觉神经元通过CGRP-RAMP1轴促进胃癌进展)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是南通大学、南通地区首次以唯一第一作者在CNS正刊上发表的高质量研究型论文。“85后”青年医生支小飞以其卓越的科研成就,为学校医学学科的发
    2025-03-04
  • 28
    2024-11
    江风海韵,不忘先贤;教泽传承,砥砺奋进。今年,我校迎来了合并组建20周年。二十载栉风沐雨,二十载薪火相传。合并组建以来,学校始终秉承先校长张謇“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扎根江海大地,优化学科建设,大力培养人才,助力地方发展,阔步迈向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培养的学生中涌现出12名两院院士,9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成功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承担南通市产学研项目约四成,平均每年有2000多名毕业生留通创业就业……正是与南通这座城市融合发展、创新协同中,我校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众望所归,追求合并的最大值大学是所在地方的一张“名片”,既代
    2024-11-28
  • 27
    2024-11
    9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在《2024中国大学评价》中位居第100位;累计为地方培养了25万余名高素质人才,涌现出12名两院院士……作为江苏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学校始终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精神和“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扎根江海大地,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将人才、科技等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增强学科人才队伍与城市智力资源的耦合度,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者。锚定“育人之要” 人才培养向新而
    2024-11-27
  • 26
    2024-11
    实施尊师重才战略、筑原造峰战略、改革驱动战略、开放融合战略、文化引领战略“五大战略”,推进“培根铸魂行动”“科技攀升行动”“文科振兴行动”“开放拓展行动”“文化赋能行动”等“十大行动”,南通大学第四次党代会全面开启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新征程。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学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笃实的行动、更加卓越的精神,扎实走好改革创新之路、内涵发展之路、校地融合之路。固本培元 理论武装提效能“每个工作日,辅导员、专业教师轮班深入学生社区,送教、送学、送服务,护航学生成长。”在南通大学,10个已经建成投用的“一站
    2024-11-26
  • 25
    2024-11
    “我为自己能参与‘智慧天网’卫星通信创新工程感到荣幸和自豪!”看到所在的“追星通信”团队研发的面向“智慧天网”地面应用示范系统方案成功应用于我国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通信工程223班周艳平受到极大鼓舞,“我将持续聚焦新质生产力这一课题,学习前沿科技知识,围绕通信及其相关算法开展深入研究,为卫星互联和天地一体通信发展赋能添力。”近年来,我校主动适应学习革命与高等教育变革,将“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融入时代发展脉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加大教学投入,完善育人体系,多措并举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推动人才培养向“优质”“高质”“新质”方
    2024-11-25
  • 24
    2024-11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对帕金森病的确切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道医学难题。教育部·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孙诚教授团队深耕帕金森病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发现蛋白脱乙酰酶SIRT1对缓解帕金森病具有显著作用,并进一步研究阐明了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成果于今年8月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报道医学》上刊发,为深入探究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我校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一个生动缩影。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聚焦科技前沿,推动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是我校实施“科技攀升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征程中,学校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
    2024-11-24
  • 23
    2024-11
    由我校发起的生物医药未来产业(长三角)创新联合体近日揭牌成立。该联合体聚焦生物医药未来产业新赛道,将进一步推动区域内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构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生态,为促进长三角生物医药未来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探路。自2023年10月与南通市人民政府签订“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协议以来,我校充分发挥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形成“名城名校”双向赋能发展新局面。优化学科体系 瞄准地方发展新需求微电子集成电路技术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石,在推动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去年11月,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我校成立微电子学院(
    2024-11-23
  • 22
    2024-11
    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中心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先进单位、江苏省涉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江苏高校外国留学生教学观摩比赛一等奖、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称号……近年来,我校强化对外交流交往,以国际视野推进教育改革,在人才培养、师资引育、联合科研等方面不断深化教育国际合作内涵,开放性办学成果捷报频传。搭建平台,培养国际化人才每晚7点至9点,艺术学院排练室里乐声悠扬,南通大学国际交响乐团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这支由外籍专家担任指挥、70余名音乐专业师生组成的高水平乐团,已成为学校一张闪亮的名片。乐团创新推动中西音乐文化交流与发展,已在多个知名剧院上演数十场音乐会,不仅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还推动国际化办学模式,
    2024-11-22
  • 15
    2024-11
    肝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在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为41万,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八成以上患者在发现时已进入中晚期。肝癌早筛早诊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的有效途径。国家卫健委等机构多次发文提出肝癌早筛早诊的重要性。如何快速高效地让肝癌早日“现形”,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师生团队聚焦肝癌新型标志物,让“沉默的杀手”无处遁形。近日,团队的项目“智谱科技——肝癌早筛领跑者”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中荣获全国金奖。“进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后我了解到,肝癌高死亡率的根源在于早诊率低,我希望能够利用所学,造福更多家乡的病患。”项目负责人研24临床学硕王馨玥如是说。能
    2024-11-15
  • 06
    2024-11
    在全民运动的大时代背景下,运动康复患者基数庞大、康复人才稀缺、智能康复技术受到国外掌控、现有康复设备笨重等成为难以忽视的难题。我校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的智动团队自主研发新型非接触式实时康复评估技术,首创多位一体智能“康复+”分析系统,促进了AI赋能医学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团队研究成果实现了人工智能与医疗康复相结合的重大突破,填补了空白,并荣获2024“华为杯”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一等奖,这也是我校团队在该赛事首次荣获一等奖。“现有的康复评估系统往往是利用可穿戴产品,结合计算机系统对动作进行评估分析。”团队队长、控制工程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张鹏程介绍道,但笨重的器械和厚重的检测服不仅给被测
    2024-11-06
  • 23
    2024-10
    道路与桥梁作为物流交通的重要载体,是安全工程的重点建设对象。加强城市道路安全监测,提高路面病害识别速率,完善路面情况数据是建设生命线工程的重点、要点、难点。我校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虹固长通”团队利用无人机与巡检车结合,搭配高精度相机和传感器,结合自主研发的数据处理技术和先进的图像识别手段,研发出“三位一体”的路面健康监测系统,精准解决道路安全痛点,让路面病害无处遁形,打造城市道路上的“智慧眼”。不久前,该项目获得第五届全国智慧城市与智能建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一等奖。“有需求就能有技术”“一座桥梁每个月的监测数据经常会有几百个G。”团队成员、工管223班曹玉钱说道,“我们就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探
    2024-10-23
  • 27
    2024-09
    在南通市人民政府与南通大学携手签署“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协议后的第20天,2023年11月21日,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举行挂牌仪式,成为南通大学推进实施“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的首个重要举措。学院拥有教育部现代产业学院——通科微电子学院、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封测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2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江苏省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江苏省一流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学院党总支始终坚持立德树
    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