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 21
    2025-10
    “希望你们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矢志强农报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让涉农院校更加坚定了厚植爱农情怀、建设农业强国的信心和决心。多年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积极投身农业科技创新,引导鼓励师生扎根农业生产一线,练就兴农本领。今年上半年,我校参与共建的江苏省(南通)特色蔬菜科技小院,获批成为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之一;参与共建的通州樱桃番茄科技小院,入选江苏省科技小院并获立项资助。随着越来越多的我校师生参与科技小院建设,一个个扎根农村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的乡土实践逐渐丰盈,一条条农科教融
    2025-10-21
  • 11
    2025-10
    百年通大,栉风沐雨!自办学之初,学校便始终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紧密相连,孕育形成了通大的校训精神和价值追求。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段烽火岁月中,通大人于枪林弹雨间辗转办学,用青春和生命守护信仰,用执着和坚毅诠释担当。一张照片,定格一个瞬间;一组影像,再现一段历史。“抗战中的通大记忆”主题展中泛黄的照片传递着永不褪色的抗战精神,展现出通大人的热血与忠诚,时刻提醒我们化作奋进力量,绘就新时代通大的崭新画卷。作为我国最早独立创办的医学和纺织高等院校之一。抗战前夕,我校农、医、纺三科已形成完善的办学体系。各学科均拥有专属的校舍与门类齐全的实验室,并建有规模化实习基地
    2025-10-11
  • 28
    2025-09
    颈髓损伤、四肢瘫痪了十年多,通过“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再经过康复训练,能神奇地完成抓握木块、圆球等动作,甚至还能徒手抓起葡萄送入口中……9月25日上午,在附属医院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研究型病房,神经疾病中心康复团队正在对患者顾先生进行功能评估,他是南通市首例、全省第二例接受“植入式脑部采集刺激系统”手术的患者。经过50余天的康复训练,他的康复成效令人振奋。技术革新:脑机接口的“南通样本”从科幻到现实,脑机接口技术正以惊人速度突破边界。这项通过直接读取大脑神经信号,实现人脑与外部设备交互的前沿技术,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6月11日,附属医院神经疾病中心面向全国公开发
    2025-09-28
  • 13
    2025-09
    又是一年秋韵初染。九月的通大,一群新生从不同的经纬跨越山河湖海赶来,拖着行李箱、背着梦想,相聚在通大这所百年学府。他们中有人携着馕香与乡愁,有人把家人的经历当成理想,有人手握专利追梦……他们以通大为舟,立志在这里乘风破浪。他们的故事,随着开学典礼的举行,正轻轻翻开扉页。从此,山海同赴,梦想启航。以乡情为根,花开通大行李箱碾过祈通大道的轻响,藏着无数跨越山海的故事。天南海北的新生们,带着故乡的印记和对未来的期许,将难以割舍的牵挂与热爱一一铺陈在通大这片崭新的图谱中。从新疆霍尔果斯市远程而来的王玥同学,刚下飞机就感受到与家乡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江苏有着和新疆一样毒辣但体感更胜一筹的夏日午后,还有潮
    2025-09-13
  • 25
    2025-08
    “老师讲得特别清楚,我终于弄懂这个公式了!谢谢江苏的哥哥姐姐!”在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石榴籽”民族团结实践团开展的“七彩假期”线下支教活动中,一位维吾尔族学生在课后说道。暑假期间,这支由12个民族、15个专业学子组成的团中央全国重点团队,跨越新疆、青海、贵州、云南等8省13市,以“理论+科技+教育+文化”为笔,在边疆村寨、牧区草原、社区课堂、非遗工坊深情书写新时代民族团结新篇章。今年暑假,校团委紧密围绕“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通过成立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校院两级指导机制、细化全流程管理规范等机制保障,精心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3万
    2025-08-25
  • 11
    2025-08
    “为了不当亡国奴,我16岁就参了军!为了抗战胜利,我愿意牺牲小我。”97岁抗战老兵刘学坚的真情流露,打动了参加老兵寻访活动的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戎光汇星火”社会实践团队的每一位同学。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戎光汇星火”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参与由南通市委老干部局和南通市委党史办、南通日报社联合开展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老兵寻访活动,深入挖掘宣传抗战老兵的感人事迹。专业积淀:用规范与温情传递敬意与文献记载、文物展示等传统历史传播方式不同,口述史从个体视角去解读历史,通过个体讲述让宏大的时代叙事展现出生动且具象的细节。而在战争年代,一粒尘沙就是落在人们身上
    2025-08-11
  • 04
    2025-07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已成为重塑交通生态的核心驱动力。当前数字技术赋能交通还存在哪些瓶颈?未来智慧交通又将如何演进?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智慧车联网移动通信科研团队系统梳理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发展脉络与工程实践,并针对跨域协同感知、实时车路通信状态同步、边缘计算与云端算力协同、仿真验证与现实应用迁移、安全和隐私保护标准化等智慧交通发展的关键瓶颈,提出了场景驱动的验证框架与可扩展的数字孪生平台,为未来智慧交通技术演进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在国际通信领域权威期刊《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and Tutor
    2025-07-04
  • 13
    2025-06
    5月18日,我校美术馆内人潮涌动,2025“炫·青春”毕业展演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帷幕。这场以“向上而生”为主题的展演,不仅集中呈现了我校艺术学院2025届毕业生千余件毕业作品,更以学术论坛、系列画展、非遗展示、艺术市集、智能交互艺术展等多个版块的113场主题活动,构建起一个全域联动、全时在线的立体艺术生态圈。作为艺术学院深耕九载的文化品牌,“炫·青春”毕业展演如同一簇永不熄灭的艺术火种,在南通大学的沃土上生根、抽枝、绽放,以青春之名,串联起美育传承的匠心之路、服务地方的实践之志和对话世界的开放之姿。以美育人 构建多维美育生态2017年初夏,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内,首届“炫·青春”艺术展演
    2025-06-13
  • 05
    2025-06
    “虽然我是寨子里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但我从来没有后悔选择回到家乡。”在自己的故事被《人民日报》报道后,周金菊向一直保持联系的刘逸巍老师分享道,“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还有许多像我一样的青年人,我会继续扎根基层,和乡亲们共同奋斗,见证着家乡越来越美好!”6月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专栏,专题报道了我校政教师范专业2018届毕业生周金菊扎根西部基层,带领乡亲振兴乡村的奋斗故事。周金菊毕业后,以“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者身份回到家乡,在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流长苗族乡从事扶贫开发和农村电商服务工作。大学生基层服务志愿者考核连续两年获第一名,荣获家乡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七年来,
    2025-06-05
  • 28
    2025-05
    以“通医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为原型,通过青年教师肖松、手外科医生唐波、血液科医生刘纯之等话剧人物的成长和奋斗历程,展现时代的变迁、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和医患双方的情感互动。作为庆祝我校建校113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连续在艺术中心剧场上演两场的大型原创话剧《通医人》,受到师生观众热烈欢迎。从“通医现象”到“精神解码” 20世纪90年代,“通医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称为“通医现象”,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号召全国人民学习,“立志成才、艰苦创业、爱国奉献、勇攀高峰”是对他们的高度总结。话剧《通医人》为《大国良医》系列三部曲之二,是继《通医魂》之后的又一现实主义话剧力作。该剧将镜头对准2
    2025-05-28
  • 19
    2025-05
    一套一拉一扣,9岁的果果坐在轮椅上,顺利地穿上了志愿者姐姐递来的无障碍裤装。由于腿部肌无力,上肢力量不足的他从未完成自主穿衣,这是他第一次自己成功穿上裤子,果果妈妈在一旁既欣慰又感动。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我校“翼心衣意”无障助行社会实践团以志愿服务弘扬“平等、融合、共享”价值理念,聚焦残疾人群服装领域,创新穿脱方式,实现残障人士自主穿衣愿景;研制混纺纱线,以专业知识护航衣物舒适无菌;亲自走访设计,让“穿得好看”不再是梦寐以求。让残障朋友们不将就当前市场上的传统无障碍服装常采用前侧纽扣开口的穿脱设计,布料之间仅由纽扣链接,坐姿状态下极易露出大腿皮肤,版型松散又不美观,纽扣之间的缝隙往
    2025-05-19
  • 29
    2025-04
    “参加完这次活动后,我心中便涌起无尽的崇敬与感动。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们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面对困难时百折不挠、攻坚克难,而在荣誉面前,他们却谦逊退让。他们的事迹就如同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给予我源源不断的力量,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这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杜万聪同学在李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参加由辅导员老师组织的“科学家的故事我来说”活动后分享的内容。与辅导员一起驻守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还有科创导师、论文导师、心理咨询师、退休老教师和企业HR等,他们对学生进行面对面专题辅导交流,引导专业选择、督导课程学习、辅导学业科创。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作为牵头部
    2025-04-29
  • 15
    2025-04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2014年12月,我校主动策应国家战略,依托江苏沿海沿江发展研究院,成立专门服务于长江经济带与江苏发展的高校智库——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十年来,研究院倾力打造“头雁”领航、“强雁”协同,带动“群雁”齐飞、“雏雁”振翅的雁阵效应,及其勠力创新、聚智辅政的不懈探索,成功入选CTTI来源高校智库百强榜,是江苏省宁外高校唯一省级重点高端智库。内联外引,构建专兼互补“人才矩阵”与社会智库、党政部门智库相比,地方高校智库不仅具有学科基础和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还具有人才密集和对外交流广泛的独特优势。
    2025-04-15
  • 07
    2025-04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全国各地陆续进入棉花播种期。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纺织纤维之一,从衣服到被子,再到日常生活中各种纺织品,都离不开棉花。然而,棉花的生长并不容易,它要面对干旱、盐碱、低温和病虫害等各种挑战。因此,如何培育更高产、更抗逆的棉花品种,是植物学家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棉花育种改良离不开对棉花基因遗传分析等基础研究。近日,生命科学学院王凯教授团队联合浙江大学,成功完成了四倍体陆地棉标准系TM-1端粒到端粒的全基因组组装,首次揭示了多倍体作物着丝粒的动态演化规律。该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遗传》(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不仅填补了以往发表的棉花基因组版本中数万个空白区域,
    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