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通大青年说(二十一)

4539
分享

发布时间:2019-03-11 16:46阅读次数:4539来源单位:研究生院 宣传部 责任编辑:张莉丽

我是医学院2016级的博士研究生王星辉,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和大家分享我博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和心路历程。

我研究的是周围神经再生领域,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十分常见,尽管周围神经系统受损后可以自发再生,但功能恢复效果并不理想,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我博士课题的研究主旨是探讨和完善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的分子机制,以实现更好的临床干预从而提高神经再生效果。

在刚接触博士课题的时候,我非常兴奋,查阅了相关领域内几乎所有的文献,这让我清楚地明白自己所处的研究阶段以及接下来要尝试的实验方法,在课题开始的阶段我一直都进行地非常顺利,不仅成功获得了大鼠坐骨神经中运动神经元混合样品的转录组测序数据,还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发现在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运动神经元存在三个不同的再生阶段,并且经过实验验证,发现其每一个阶段都有该阶段特有的开关基因。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发现,因为有可能在神经元再生的每一个阶段的起始和终止的关键时间点上进行一定的临床干预,可以加快临床患者的恢复。这项工作已经发表在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杂志上,但这个时候我的导师提出,希望我用单细胞测序的方法对再生过程三个关键时间点的运动神经元进行更加细化的分类分型。单细胞测序技术具有能够辨别个体细胞的遗传差异(异质性)的优势,但是这个技术首先需要从动物体内获取存活的单个神经元细胞悬液,可当我查遍相关领域文献,几乎没有可以在体内大量获取成年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技术方法。

当时,真的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因为在此之前,我已经习惯了有资料参考的研究,当没有相关资料可以参考,需要自己去创新的时候,我就乱了阵脚。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不知所措和凌乱的尝试后我终于明白,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从根本上去审视导师的观点,出现问题及时跟导师沟通,将获取到的文献发挥到最大程度,去不断调整消化时间和所用消化酶的种类和浓度,运用最新的染色、示踪和显微操作技术,就这样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实验,我成功获取了微量的存活的神经元,并且得到了准确的测序数据,发现了脊髓运动神经损伤再生过程每个关键时间节点的转录模式,为临床上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目前,我的这篇论文也已经被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杂志修回。在这件事情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科研与学习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个是未知数,一个是已知数。只有凭着踏破未知数的勇气,才能够克服每一个课题中的难题。过去的我,总是以学习者的角色去积累前辈研发的知识、技术,以获得经验。而现在的我则更善于以科研者的角色去创新,去研发新技术手段,为后辈的研究打下基石。

医学研究不同于其他领域,医学实验是对生命的探索,终极目标是挽救生命,只有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反复失败,反复磨砺,这样得出来的数据才真实可靠,才是对生命负责。都说科研是一场马拉松,一开始大家都是斗志昂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坚持到最后的人真的很少,很幸运我坚持到了现在。最后我想感谢我的导师和实验室的小伙伴们给予我的帮助,做科研,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