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17日,2019年江苏省医学显微成像科研创新实践大赛在我校举办。来自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高校的1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比赛。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主任、⼤赛评审委员会名誉主席段树民,副校长董正超,省医学教指委秘书长、苏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进平,全国大学生微结构赛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曾毅等出席活动。经网络投票和现场答辩综合评定,产生个人赛一等奖2名,分别为南通大学凌月娟的作品《海上日出》和江苏大学郭美娜的作品《一见倾心》;另有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南通大学获团队赛第一名。与会领导共同为获奖者颁奖。
董正超向与会领导、专家及兄弟院校的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对省医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南通大学的信任表示感谢。董正超介绍了南通大学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他希望通过此次大赛搭建的平台,加强各兄弟高校研究生群体间的学术交流,促进研究生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张进平指出,本次大赛是省教育厅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而设置的重要环节,“创新”是其精髓。他简单回顾了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巨大推动作用,鼓励同学们做好科学研究、讲好科学故事,揭开生命之谜。
本次大赛由江苏省医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南通大学承办,南通大学特种医学研究院协办,是面向江苏省医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实践比赛,是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的重要项目。大赛以打造“求真、求精、求美”的科学学术图片为主题,致力于加强全省医学类研究生的交流合作。大赛充分体现了竞争性、公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为了满足赛场内外更多观众的需求,大赛全程采用图片直播,受到广泛好评。
与会专家表示,赛事创新点和亮点频现,希望大赛能够继续办下去,持续创新、扩大影响,成为江苏省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活动的一张名片。
(袁圆 李霞 朱俐/文 校报记者 刘佳昕/摄)
又讯 11月17日下午,著名神经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主任段树民率团队一行28人来校,与特种医学研究院全体师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交流中,段树民院士团队的4名博士研究生做了精彩报告,展示了他们利用神经逆行标记、光遗传学、高通量测序等前沿技术研究神经网络结构、神经行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科学问题的研究工作进展。特种医学研究院3名教师代表介绍了癌症研究、慢性瘙痒、以及高压氧对线粒体的影响的研究工作。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刘东教授应邀介绍了其团队所做的高糖对斑马鱼血管新生影响的研究工作。与会人员就研究报告的相关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活动是我校第十三届研究生学术论坛系列活动之一,是创新学术交流形式所做的一次有益尝试,旨在增进校内外科研团队间的彼此了解,帮助大家拓宽研究思路,交流实验技术经验。
研究生院、特种医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
(袁圆/文 姚春雷/摄)
2019年江苏省医学显微成像科研创新实践大赛在我校举办。
颁奖现场。
会场。
浙江大学医学部主任段树民院士率团队来校开展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