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有一种记忆叫温暖

1850
分享

阅读次数:1850发布时间:2020-01-29 16:26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挂靠) 责任编辑:

在通大,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内心多一份柔软。那些被他们温暖的时光,静静流淌在时间的长河;那些被我们记住的故事,见证着这里的每一份成长与感动。

 

老同志们永远的儿子

多为老同志服务一分钟,就是自己多学习一分钟、多受教育一分钟,我永远是老同志们的儿子。这是离退处原处长刘能驯的人生信条,为了这一承诺,已近古稀之年的他至今还每天为离退休老同志的大事小情奔波操劳,任劳任怨。从事老干部工作23年从未间断,即使在2010年退休后,仍没有一天安心在家休息,而是每天正常到班,把为老同志服务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他把老人们当亲人,常常深入社区、家庭、活动室、医院,平均每年登门看望离退休老同志百余次,与老同志们促膝谈心,释疑解惑,嘘寒问暖,事无巨细,大到帮忙挂水就诊住院、参加后事料理,小到亲手喂羹汤、整理铺床单。近5年来先后接待来电来访6000多人次,件件事情有落实。仅2019年一年,刘能驯一人就开展了五轮上门寻访服务,寻访对象达120多人次。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刘能驯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当年插队时,刘能驯学到了理发技能。在退休后,他还捡起了这份副业,常常带着理发工具,走进老干部、老领导、老教师、孤寡老人家中,为行动不便、足不出户的老同志义务理发。不仅如此,甚至还为老同志们的保姆、护工、邻居老人一并提供理发服务,老人们开心地说:南通大学的处长亲自给我们百姓理发,真过意不去。可他却淡然一笑,这没什么,小老人应该服务好老老人。老同志们笑称刘能驯是他们的心上人”“保护神,遇到困难总是第一时间会想起刘能驯。原南通师范学院刘志霞老师,晚上在医院里上吐下泻,进行抢救,一个打电话打给刘能驯,刘能驯立刻赶到医院,尽己所能协调好医院相关手续办理;原南通师范学院赵暄书记因夜过马路不慎被车撞成下肢骨折,刘能驯接到电话冒着倾盆大雨赶到现场,帮助其就诊入院。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他还利用医学基础和从事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的经历,结合临床病例,多年来为我校离退休老同志的健康服务,作医学科普、疾病咨询、体检后咨询和保健知识讲座。 也正因为这份热心和善心,刘能驯获得南通市离退休干部增添正能量、共建新南通双十佳先进个人。刘能驯说:能得到老同志们的无限信赖和普遍赞誉是人生一大幸福,我愿像莫文隋那样,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爱生如子的好老师

“我是来自物理师范171的陈海翔,由我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的物理论文在《India Journal of PhysicsSCI期刊上发表,在此,我要感谢贵院的周邦友老师在百忙之中,帮我们润色文章,并对我进行了论文翻译的指导。他还坚决拒绝了我们的报酬,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2019527日,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朱小娟收到了这样一封感谢信。感谢信的主人公便是外国语学院专任教师周邦友。

“周老师不仅乐于助人,而且科研成绩出色,教学非常认真负责,始终都把学生放在首位。”朱小娟说。去年5月,在启东校区上课的周邦友突感说话困难,手脚无力,在意识到自己可能是轻微脑梗之后,他并没有立刻请假去医院检查,而是趴在讲台上,坚持完成了两节课的教学。确诊住院的半个月,周邦友并没有放弃教学工作,挂完3瓶水就去给三个校区的学生上课。“这一阶段综合知识的学习很重要,况且临近期末,不能耽误学生的考试。这也不是非常严重的病,挂挂水就好了,不必兴师动众地请假休息。”这些苦痛就这样被风轻云淡地带过。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始终是一个乐观幽默,富有感染力的周老师。

大一学科基础平台选课时,周邦友的科技翻译课称得上是“网红课”,同学们都要提前充分准备才能抢到课程。上课时,他不会远远站在讲台上,总会走下来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气氛好时,还会唱起歌来。周邦友的身上总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一开口便让学生们心生欢喜。

在同事眼里,他则是敬重和学习的榜样。对周邦友的排课工作最为清楚的教务员董芬老师说,五十多岁的人了,在接受学院的教学任务时从不挑三拣四,总是任劳任怨听从组织安排。最忙碌的时候,辗转4个校区上课。17年他女儿考上大学,为了保证学生课业的正常进行,他都没请假送初次出远门的孩子去学校。

他曾为两百多个学生写过出国留学推荐信,大到语法,小到用词,他都会字斟句酌,力求更加符合欧美国家的用词习惯。青年教师刘道影说:“周老师的深厚学养都是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形成的,他让我知道成功没有捷径,做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是人生每个阶段必备的态度。”

周老师常说“师生如父子”,他努力去学习自己并不熟悉的知识,他另辟蹊径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教给学生,对于他而言,这便是他为师的价值。

 


留下一些痕迹给下一代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也许没能开创出惊天动地的伟绩,却用他们的一生在祖国和母校的发展进程中镌刻下了平凡而不朽的光辉。这一次,我们娓娓道来的,是来自一名南通大学老校友薛蔚芳的故事。

薛蔚芳出生于1919年,1941年进入原南通学院纺织科27班学习。时逢战乱,学校迁址至沪。家境清贫的薛老只能租住在老上海七八平方的亭子间中,厨房和晒台都是公用的。早在读大学前,薛蔚芳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到爱国救亡运动中。往后的日子里,悯贫嫉恶的她就将那简陋偏僻的亭子间建成了我党的地下交通站。抗战期间,勇敢的少女在亭子间送走大批青年奔赴苏北新四军抗日根据地;上级党组织在亭子间召开秘密会议,部署风起暗涌的学生运动;诸多情报往来相传,她都在黑暗中把门望风。可谓方寸亭子间,暗涌革命波。在大学里,党给她的任务是在纺织系开辟进步局面,发展进步势力。当时,纺织系仅有她一个中共党员,国民党三青团成员却有4个,形势艰难可想而知。薛老与同样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同学冯之榴一起,在学生中建立了进步组织——“橙社”,利用“橙社”揭露汉奸阴谋、传播进步理念、宣传抗日思想。

此后,家贫无奈退学的薛老机缘巧合进入上海中纺三厂(后国营棉纺三厂)任技术员。根据党的指示,她利用夜班的机会搜集重要的生产情况资料,散发传单到核心部门,宣传我党保护机器、迎接解放的主张,为上海解放和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上海解放后,薛老兴奋地和同事登上厂房天台合影留念,她欢呼道:“我们终于可以站在阳光下了!”

2019年,南通大学上海校友会发起寻访老校友的“拯救大熊猫”活动,校友总会和上海校友会多次前往探望薛老,架起了母校和老校友心灵沟通的桥梁。母校的关怀令老人多年来对母校的牵挂和惦念有了安放之处,心中倍感温暖。青春热血,激流涌荡;夕阳暮年,余晖暖耀。回忆往昔,薛老更加怀念纯粹求知、追逐光明的大学时光。20194月,校友总会秘书长、社会资源处处长岳泳一行代表学校前去慰问薛老。病房里,年近百岁的薛老将自己93岁时开始编撰的回忆录《悠悠往事》初版以及节省下的五千元现金捐赠给母校,表达对母校培育的感激之情,用她写稿时自勉的话总结便是“留下一些痕迹给下一代”。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一个多月后,老人便与世长辞,我们也只能在继续整理编辑修订回忆录的过程中寄托哀情,感受薛老浓浓的爱国爱校情怀。相信这也将成为一本值得所有通大人细细品读的理想信念教育教材。

人虽逝,情长留。薛老的善良勇敢和乐观积极将激励着我们所有通大人继续追求真理、心向光明,为学校和祖国的发展建设砥砺奋进。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老师,我的饭卡‘无故’多出近四百块钱来,是学校一卡通系统出了故障还是有谁充错卡了呀,这钱是哪儿来的?”去年12月的某日,家住西北边陲小镇的“小敏”,带着疑惑询问了学院辅导员夏光祥老师。

钱是哪里来的呢?原来外国语学院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调研发现学院生活困难学生不在少数,还有许多不愿意让人知道的“隐形”困难学生。本着育人的初心,学院党委决定号召全体教师党员为困难学子献一份爱心。此举不仅得到了全体党员教师的大力支持,还吸引了众多非党员教师纷纷加入,累计捐助金额达到18551元。当“小敏”得知她饭卡里多出的钱正是学院教工党员缴纳的“特殊党费”,心中满是感激,止不住地向老师表达谢意。

“小敏”是来自甘肃的学生,父亲腿脚不便,只能从事简单的工作,工资微薄,而母亲要在家照顾两位弟弟妹妹,没有任何收入。要强的“小敏”却没有向学校申请助学金。尽管现在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在完善,但仍需要经过学生自主申报、公开评议等流程,这样的评选流程如若不当会让贫困生“曝光”于众人面前,极易给学生心灵造成不可磨灭的伤痛。每到申请贫困生奖助学金时,像“小敏”这样家境贫困、内心细腻敏感的学生因为面子原因“难以启齿”,他们宁愿生活过得紧巴,也不愿意申请。

外国语学院“特殊党费”资助方式也一改以往,通过分析学生日常消费支出水平、困难生数据库信息比对、班主任核实等程序,确定助学对象及发放方案。最终,在学校财务处、现教中心等部门的支持下,一笔笔资助金“悄悄”打入困难学生的校园卡内。除了“小敏”,还有其他来自各年级的53名同学的校园卡都悄悄多出两百至五百不等的钱来。这样的“隐形”资助既实现了“特殊党费”的精准发放,又维护了学生的尊严与隐私。

“我不太想让别人知道家里的情况,只是一次和老师闲聊时说起过,没想到老师一直记在心里,并以这样的方式给我帮助,我特别感动。我会加倍努力学习,为学院增光。”“小敏”离开办公室后,给夏光祥老师发了一条短信。

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不难,给予精神上的尊严实属不易。贫困生需要的是经济补助,更需要人文关怀,相比于直接拿在手上的补助款,可能隐形的心灵安慰才更加凸显分量。外国语学院这次爱心助学活动,切实为困难学生做实事,不让一位同学掉队,也正是一次深刻、不同寻常的主题教育。

 


我的支教故事

我叫郑鹏燕,去年作为南通大学研支团的一员,到青海省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2019924日,在支教的第22天,迎来了第一次值周。虽然向其他教师请教了值周应该做些什么,但听到最多的就是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下午交接结束后,挂上八年级值周的牌,就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值周。晚上9点半,老师,我们现在需要做什么呢?巡个房吧。悄悄地,我从最左边的宿舍开始,趴个门或者透过猫眼,看看她们是不是休息了。发现只有一两个宿舍在窃窃私语,敲敲门,提醒她们该睡觉了,便也安静了。到了右边宿舍,咦,猫眼怎么被堵上了,门也关上了,为了不吵醒她们,趴在门上听听,嗯,很好!继续查看下一个宿舍,几个宿舍情况都很好。嗯?门缝为什么会有亮光?猫眼也被堵上?我轻轻开门,突然发现地上的亮光不见了,传入耳朵的是匆匆忙忙收拾书本转身盖被子的声音,心里大概也有数了,轻声问到:“你们是不是在写作业?无一回应。再给你们10点钟,必须熄灯睡觉。好,谢谢老师!突然之间,宿舍亮堂起来了,接着就是转身翻书的声音。心里一咯噔,停顿了五秒,才走到床前,把被子捂好,抓紧写,写完赶紧睡觉吧。继续查房,情况如上,对话如上。10点钟,再次巡房,仅剩个位数的同学还在奋笔疾书,这次强制性要求她们休息了,老师,我还差一点点,你让我写完吧,写完就睡,真的就剩一点点。还是没忍心拒绝,1015分,一定要睡,我会过来看的。1020分,从值班室出来,望向走廊尽头,仅剩一间宿舍还有亮光,还不睡?我径直走去,再次推开门,已进入梦乡的她手里还握着笔,取下笔,关掉小台灯,悄悄地关上门。努力会让你变得更幸运!加油!

(陈妍 刘佳昕 奕 夏光祥 郑鹏燕)


文字作者:
图片作者: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