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南通首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从我校附属医院出院

1288
分享

阅读次数:1288发布时间:2020-02-17 17:11来源单位:附属医院 责任编辑:

217日上午,70岁的新冠肺炎患者黄某从我校附属医院出院,向15天来精心救治她的医护人员含泪致谢。经专家组评估,黄某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予以解除隔离。

在此次抗击疫情中,我校附属医院是承担南通市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定点医院,黄某作为江苏省为数不多的、南通市首例且是迄今为止唯一的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她的成功救治成为南通抗击疫情的阶段性、标志性胜利之一。

一月下旬,黄某出国旅游,回到家后身体出现不适,开始发热、咳嗽,症状持续加重。由于同行旅游的有武汉市民,根据黄某的症状及流行病学史,附院为其做了咽拭子检测、胸部CT等检查,最终经专家组确诊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3日入住附院重症医学科。入ICU时,黄某呼吸窘迫、急促,呼吸频率达到每分钟35次左右,血氧饱和度只有82%,另一项重要指标氧合指数在100mmHg上下,氧合指数低于300 mmHg就意味着患者肺功能障碍。此外,CT显示两肺严重的渗出性病变,加上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使病情更加复杂危重。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附院党委书记高建林,院长施炜高度重视此疫情危重病例,成立了副院长赵建美教授、医院临床首席专家倪松石教授、重症医学科主任赵宏胜教授等组成的“高配置”专家团队,为黄某制定治疗计划。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少冬和南通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陈冬梅多次关心看望和指导患者的救治,并调集各方力量全力支持。

针对患者新冠重症肺炎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赵宏胜主任带领治疗组实施机械通气呼吸支持,同时根据患者严重低氧状态,给予俯卧位通气,以更好地改善氧合。患者70岁高龄,起初不能耐受俯卧位通气治疗,ICU医护人员就在床旁宣教和鼓励,协助患者取得舒适的体位,保证她有足够长的有效俯卧位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患者也越来越适应了俯卧位通气,低氧血症明显改善,呼吸窘迫逐渐好转。依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指南,治疗组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动态调整治疗方案,细化救治措施,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与心理疏导。考虑到患者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治疗用药上把握细节,患者每日的入水量医护人员都进行严格的评估和控制,哪怕患者喝每一口水都在医护人员测量的数据里,做到精准的液体管理。救治一周以后,黄某的病情明显好转,血氧饱和度达到95%,床边胸片检查也显示两肺渗出性病变逐渐吸收,患者的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

高建林向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表示致敬。他说,通大附院作为苏中地区的龙头医院及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必须要为党和政府分担分忧,在这次战疫中通大附院人经受住了考验,以过硬的战斗力和综合实力为通城筑牢了最后一道抗疫防线。

(邵勇林 施琳玲)

南通首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从我校附属医院出院。


文字作者:
图片作者: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