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我校隔离医学观察区启用运转纪实

2183
分享

发布时间:2020-06-02 16:49阅读次数:2183来源单位:后勤保障部 责任编辑:范苏

隔离点是学生返校复学和校园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关键性举措和托底性保障,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后勤保障工作组从大势上着眼、全局上谋划、关键点入手,集精干人力、筹充裕物资,全力保障了隔离点的顺利启用和科学运行。所有隔离点工作人员始终秉持“隔离不隔爱”的宗旨,以“妈妈式服务”呵护好每一位隔离师生,让大家切实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心关爱,确保了隔离点安全平稳运行。

上下联动 左右协同 快速启用

隔离点的设置专业性强、涉及面广、人力物力投入大,既需要有宏观顶层设计,又需要学校多个部门协调联动、配合落实。从选址、布局、整理、消杀、推演到启用、运行、管理、服务,具体涉及工作方案制定、水电恢复、设施改造、物资储备、人员配备、工作流程、服务保障等,每一环节都举足轻重、所有任务都凝聚心血,唯有上下联动、通力合作,才能使隔离点成为校园防疫的坚强堡垒。

隔离点从设立之初就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校党委书记浦玉忠、校长施卫东专程到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并要求相关部门协同配合,高效有序、科学规范推进隔离点工作。副校长樊小东、姜佩剑先后多次到隔离点,详细了解隔离点工作方案、设施改造、物资储备、人员配备、工作流程、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实地查看隔离点的宿舍、床铺、被褥、浴室、日常生活用品等,看望慰问一线奋战员工,嘱咐大家做好防护、注意劳逸结合。后勤保障部会同学工处、国资处在隔离点召开多次现场办公会,加强联动、形成合力,稳妥有序推进隔离点的筹备和运转工作。

学生返校复学以来,由于24小时疫情防控要求学校医护人员已严重不足。但是,隔离点的防控要求高,隔离人员情况复杂,必须有24小时医护保障。学校办公室主任马卫东了解情况后,立刻与附属医院进行了沟通协调,附院在已有数十位医护外派,人员已经非常紧缺的情况下,仍然大力支持借调8名医护做好隔离点24小时医疗保障工作。国资处在隔离点建设之初,就投入专门人员在防护物资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多方筹措,优先保障了隔离点所需物资,200余张床铺、桌椅,成百上千件的防护服、隔离衣、眼罩、口罩、面屏等在较短时间内采购到位,保障了隔离点顺利运行。保卫处、现教中心组织精干力量,较短时间内就在隔离点安装了安保监控,保障隔离点师生安全;搭建了无线网络,保障师生在线授课学习。

作为隔离点建设任务量最大、压力最重的部门,后勤保障部在部长张建安和后勤党委书记魏伟的带领下,积极谋划、统筹推进,以上率下、精诚合作,领导班子深入隔离点20余次,充分发挥了“最强大脑”的指挥协调作用。第一时间成立了副部长徐惠忠为组长、副部长刘俊、专员季宏高为副组长、后勤相关中心为成员的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统筹时间路线图,协调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医疗中心抓紧研读各层面防控文件,结合学校实际消化整合,与疾控部门积极沟通,制定了工作规范、观察指南、工作流程等十余项方案流程,科学规范隔离点建设和运行。楼宇中心在接到启用13、14号楼的紧急任务后,立刻组织人员加班加点,仅用2天时间完成了清扫整理、床和桌椅搬运摆放、生活物资配发等大量工作,将已废弃准备拆除的两栋宿舍楼共238个房间整理一新。修缮中心安排专门技术人员,对废弃楼宇排查线路、维修管路,短时间内恢复了水电供应、修复照明。隔离点周边环境整治、车辆调度等相关工作都按照总体部署圆满完成。

“细节决定成败”,尤其在规范性要求极高的隔离点更加重要,张建安深谙此理,高校隔离点建设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于是他带领工作组对各项工作方案进行反复推演,每一处衔接、每一个堵点、每一项责任,方案得到了不断完善和优化,为隔离点的顺利启用打通了奇经八脉。

协调联动 精细管理 有序运行

按照省教育厅要求,需要根据返校师生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措施,这就需要对所有返校师生一个不落地摸清情况。校办副主任刘峰在返校期间24小时连轴转,协调人事处、学工处、研究生院、杏林学院等相关部门,按照开学工作方案,对返校师生进行逐一排查,对需要隔离的师生实施“一人一方案”,由于师生人数众多、风险地区经常变化等,常常需要与疾控部门进行多次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承担排查任务最重的学工处副处长傅强常常在深夜还在与学院对接,了解数据、汇总信息。正是在学校相关单位的积极协助下,每一位隔离人员的数据信息源源不断地汇集到隔离点,为开展隔离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

隔离点启用后,高峰时期入住达到200多人,其中包含了发热咳嗽、不同风险等级地区学生等,情况非常复杂。为了确保所有隔离人员的信息管理、学生健康状况反馈、隔离措施落实等各项数据准确无误地在各工作人员之间有效传递,在刘俊的倡议下,工作组创新管理模式,采用了医院晨会交接的方式,医务人员对每天的隔离人员情况、特殊人员的特别处置措施和核酸检测结果进行梳理,管理人员对房间数量、消杀、送餐、清运垃圾、物资领用等进行说明,提高了隔离点各条战线工作人员的配合度和默契度,也为隔离点众多运行环节厘清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确保校园不发生疫情传播,需要对隔离人员进校时间、进入隔离点路径、车辆接驳等进行精准对接,确保不与校内其他人员接触、不进入除隔离点以外的其他场所等,斩断疫情传播的一切可能。工作人员要掌握当天所有隔离点人员的入住时间,并提前做好相应接待准备工作。由于火车或飞机常常是在晚上才到达南通,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就需要守到很晚,有时因为车站疫情防控检查,耽搁到后半夜隔离人员才到达隔离点,在办理完入住后,往往工作人员只能休息一两个小时,然后又要迅速投入第二天的各项工作。

师生进入隔离点后,会在一个房间独处少则三五天多则十余天,开始可能会出现抵触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给予支持化解,往往会发展为对学校隔离的不理解,甚至会演变为负面舆情。工作组在隔离点启用之初,就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判,安排隔离点管理员马燕负责与学生“点对点联系”,实时与隔离师生保持信息联络,解答各种咨询,尽一切可能安抚好隔离师生,减少负面情绪扩散,为他们顺利度过隔离期营造积极、温馨的氛围。

截止6月2日,隔离点累计隔离693人,解除隔离678人,小小的隔离点成了校园防疫的最前线,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时刻存在,后勤保障部会同相关部门从大局出发,主动担当、有力作为,在管理上下足“绣花功夫”,在行动中见真章,善于办实事、敢于解难题,用精细化管理和亲情化服务,安抚师生的情绪、关爱师生的健康,干在前头、冲在一线,用实际行动为学校全面复学、为师生健康安全织密网、防漏洞,守护校园净土。

贴心服务 时刻在线 大爱传递

隔离不隔爱,为了让隔离人员在严格执行隔离措施的同时,感受来自学校各方的关心关爱,隔离点工作组决定推行“妈妈式服务”,让每一位工作人员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呵护每一位隔离人员,用爱陪伴师生度过特殊的隔离期。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号召下,密不透风的隔离服也无法阻挡一颗颗炙热的心,在隔离点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动容的画面,深刻诠释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民以食为天”,满足了隔离人员的伙食需求,就稳定了隔离点的半边天。为保障隔离人员健康饮食,饮服中心专门成立钟秀校区隔离点伙食供应专班,制定隔离点一日三餐营养配餐方案,专人负责食材采购、烹饪制作、分餐打包、按时配送;为发热学生准备粥、面条等清淡饮食,为不同口味需求准备辣酱等调料。食堂用做好“妈妈的味道”,稳定疫情防控大后方、支援疫情防控最前线。

“大家有序下车,注意安全距离,排队等候,我们为大家准备了简易的晚餐,大家记得带上……”这是楼宇中心程新泉重复无数遍的话语,每当有学生报到,他都冲在最前面,提醒做好防护、帮助提拿行李,亲切地把学生叫成“孩子”,不厌其烦、呵护有加。他是隔离点来校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他以校为家,从隔离点启用以来,24小时在岗。蒋明华负责发热咳嗽隔离区的进出管理、一日三餐和保洁,被学生们亲切地称呼为“蒋叔”。由于发热学生入住没有固定时间,睡眠碎片化导致眼睛布满血丝,但他从没抱怨,仍兢兢业业地坚守岗位。

负责点对点信息沟通的马燕,对于特别焦虑、情绪不稳的学生,会尤其关注,及时给以安抚支持。在关注到学生生日因疫情无法庆祝失落时,她送去生日蛋糕和生日祝福,学生感动不已,各种焦虑也随之烟消云散。为了能及时回复隔离人员,马燕24小时在线,同一个问题她可能要向不同对象重复很多遍,但她总是满怀热情、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马老师,我今天肚子不太舒服,早上想喝点粥”“马老师,我在线上订购了商品,麻烦帮我取一下”“马老师,我已经安全回到原来宿舍,感谢这段时间的陪伴和照顾”……师生们满意了,可是却苦了她自己,经常一个人同时回复几十人的信息,有时连续几天能踏实睡上个半小时也是奢望。马燕的亲密战友成洋洋,她在学生因身体状况需要清淡饮食时,与食堂及时沟通定制菜品,并写好贴心的注意事项,为学生送去清淡、暖心的饭菜。超高的工作强度和繁琐的工作事务,让她们俩形成了超强的工作默契,不用一句言语,一张便利贴就沟通所有。两位都是年轻的妈妈,家有需要辅导作业的孩子、需要照顾的老人,但是为了安顿好隔离点每一位孩子的生活,她们选择了留下,陪伴这些离家的孩子,平稳地度过这一“特殊阶段”。

如果隔离点是校园疫情防控最危险的地方,那么白衣执甲的医护人员就是向最危险挑战的勇士。每天他们会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进到每一个隔离人员房间面对面测量体温、察看健康状况,一趟巡诊下来数个小时,往往头发湿漉漉、衣服湿透。但他们丝毫没有退缩,毅然每天向着危险进发。医疗中心副主任李爱萍根据每日健康数据结合隔离时间综合研判做出是否解除隔离的决定,同时还要与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疾控、学工部门和医院对接及时沟通信息。由于严重缺觉、过度劳累引起一过性头晕,诱发带状疱疹、胆囊炎,在医院输液时,她仍坚持通过电话沟通协调,确保隔离点医疗处置正常运转。在发热学生呕吐时,她以最快速度做好基本防护后冲入学生房间,检查病情、安抚学生,为的是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在隔离点,还有一只默默无闻但却是体力消耗最大的队伍,他们就是保洁消杀人员。一日三餐配送、两次消杀、一次垃圾清理,每天至少六次上下楼梯,走遍两百多个房间,由于穿着防护服而且从事重体力劳动,往往一趟下来就会全身湿透,体力严重透支。因为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身体状况经受了极大的挑战,保洁人员张兰英血压升高出现眩晕,但是在就医控制住血压后,她又坚持回到了岗位。正是他们充分发扬“螺丝钉”精神,一个个坚定地扎在艰苦的防疫最前线,才能汇聚起护佑师生的后勤力量。

所有人员的真心付出,收获了真情反馈。“暖心呵护无微不至、坚守一线逆行出征”,解除隔离的生命科学学院王老师冒雨送来锦旗;外国语学院隔离学生在母亲节送上了节日祝福:“阿姨,母亲节快乐,一日三餐感谢相伴,你们辛苦啦!” 解除隔离的学生们自发给隔离点送来鲜花并留言“承蒙照顾、感恩陪伴”;还有隔离点学生用铅笔作画,描绘隔离点工作人员的辛苦场景……

隔离点的顺利启用和有序运行,凝聚了全校上下的心血,是多部门协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一次后勤效率的生动体现、是一次后勤力量的空前凝聚、更是一次后勤精神的集中展示。艰难困苦没有压弯后勤人的脊梁,反而激发了他们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只要守着“护佑师生、保障复学”的坚定目标,再苦再累,都能咬紧牙关、保持定力、从一而终,这就是不善言辞,却实诚中透着可爱的后勤人。只要学校有要求、只要师生有需要,后勤人就义不容辞、倾其所有。

(张甜甜/文  马燕/摄)

返校学生入住隔离医学观察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