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南通大学、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南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通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20世纪“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展》继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首展,江苏省美术馆、南通博物苑、南通市文化艺术展览中心巡展之后,移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馆,带着来自65位南通籍画家的123幅优秀作品,回归大学校园,启动本次系列展的谢幕之旅。
选择南京师范大学美术馆作为本次巡展的终点站,别具历史背景与意义,参展的65位南通籍画家中,不少是当年负笈南京,来到南师大美术系求学,在这里完成了艺术生涯中的重要一站,其中学术主持尚辉,代表画家范扬、王惠琴、丁杰、顾平、吴维佳、徐邠等都有在此学习或工作的经历,他们的艺术渊源和学术品格与这个历史名校有着深厚的联结,也反哺并滋养了一代代美院学子的心灵。
我校联合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作为该项目的主体单位,从该项目筹备之初,就以严谨细致的学术态度,深入探索的精神奠定了这次高水平展览的水准和品质,组建了以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长主编尚辉为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艺术地带》总策划、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中心主任谢海为策展人这样的项目团队。从2019年初至今,该项目就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的学术内涵、南通地域的文化精神、20世纪南通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展览的设计呈现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和精心筹备,最终展现在观众面前的这个展览充分体现了这些年来南通美术现象系列展览的高水准。
该展览以三个版块展开,其中“千面沧海”——20世纪中国美术南通现象文献研究,梳理了南通美术现象的地域生态特征和文化价值。“艺脉寻踪”——20世纪前期中国美术南通现象江海艺脉研究,探究江海艺脉的根基和发展脉络。“丹青代有”——20世纪中国美术南通现象传承研究,追溯了南通美术现象的传承与创新。三个版块集中展示了南通籍艺术家在中国画、油画、版画、书法等领域呈现出的突破与创新、守正与实验的多维艺术观。此次研究展从地域文化的视角探究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中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现象,研究南通美术在艺术风格和创作观念上的多样性、先进性及其在中国美术发展之路上的存在价值和现实意义。
(吴玲玲/文 吴旭春/摄)
国家艺术基金《20世纪“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展》移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馆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