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师者风范:百年纺织,育匠于心

访我校纺织服装学院副院长张伟教授

2890
分享

发布时间:2020-10-02 19:21阅读次数:2890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挂靠) 责任编辑:陈妍

前两天,在刚结束的全国大学生非织造材料开发与应用大赛上,我校纺织服装学院副院长张伟教授指导的团队再次斩获一等奖。

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指委非织造分委会副主任、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南通市高校青年教学名师,张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带领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教育中成人,致力于塑造品质高尚、学以致用的“工匠型”非织造专业人才。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纺织服装学院的宣传栏上,“忠实不欺,力求精进”八个大字显得格外醒目,这是先校长张謇在1912年创办私立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时题写的校训。经过百余年的传承和发展,现在的纺织服装学院继续秉承先校长“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为我国纺织服装业输送了数千名优秀的高级人才。

每年的新生开学第一课,张伟都会带领同学们走进校史馆,详细介绍学校和学院的悠久历史、纺织服装专业的由来,为同学们讲述张謇的教育思想,分析教育与实业的关系,以及如何用教育来强化实业,又怎样通过实业支撑教育,“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们带来不一样的专业体验,唤醒大家对专业学习的热爱。”张伟说。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张伟坚持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讲授非织造课程的他常常有意识地结合专业背景和专业发展现状,将优秀历史人物和纺织前辈的奋斗故事、爱国情怀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如讲述高分子界的“小三钱”等排除万难回到国内,发展纺织专业的故事,带领学生了解他们当初是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顽强不屈、为国奋斗的;讲述从学校走出去的纺织领域的杰出校友是如何坚定目标、勇攀科学高峰的……

“有人说纺织行业是夕阳产业,但我恰恰认为纺织技术日新月异、方兴未艾。”此次疫情期间,纺织材料作为个体防护材料成为保卫生命的第一道防线,由大量纤维材料制成的口罩、防护服将新冠肺炎隔离在外,真真正正做到了“衣被天下,护佑众生”。于是,张伟将疫情防控的实例融入课堂,生动地诠释了纺织的价值和作用,让学生意识到无论是在智能穿戴、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还是在医疗健康等领域,纺织材料及制造技术都具有不可替代性。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张伟的引导和教育下,学生们专业学习的精气神更足了,“张老师有一种魔力,总能在教学中教会我们很多道理,也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无论在课内课外都是我们的指路明灯。”纺织服装学院非织造专业2019届毕业生邹学书感慨地说。


言传身教,现乎于行

张伟深知,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他在多年的摸索中,形成了一种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用亲和的方式和手段与学生相处的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他一直坚持互动式与跟进式教学,享受与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去了解他们的想法。而学生眼里的张老师也是学识渊博、和善可亲的。

邹学书清晰地记得,张老师在讲到“异型纤维”一课时,说有企业要合作开发三角型中空纤维,并拿非洲蚁来比拟材料性能,这不仅一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还让大家对新学的材料性能印象更加深刻。“张老师的课不仅生动有趣,而且非常具有实用性,一点儿都不会觉得枯燥,总会觉得课堂时间太短,意犹未尽。”

对待实验,张伟却是一丝不苟。“一毫克的变化也有着无限可能。”这是张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认为,实验数据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比如,在实验中添加药品的重量必须定量,因为一毫克的变化都会对结果产生巨大影响。在他的影响下,学生们也不敢有丝毫懈怠,对待每一个实验都力求做到准确无误。而在实验中遇到的难题,张伟总能一针见血地给出最为精准的解答。他的研究生们说:“读研期间能跟着张老师学习,真是我们的幸运!”

对学生来讲,张伟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有张老师在身边。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张伟总会给出中肯的建议。曾经,一个学生经常上课开小差、考试挂科,张伟将其喊到办公室,关切地询问他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他对未来的想法和规划,并帮助他分析浑浑噩噩过日子的危害。就是这样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让这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像变了一个人,每天都规划好自己的学习目标,上课遇到听不懂的知识点也积极主动询问,学习成绩不断提升,最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武警。

每年毕业季,在张伟的办公室里,总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围着他,听他讲专业发展的方向,听他分析自己的人生规划。张老师的话总能让他们觉得豁然开朗、心情舒畅,也更坚定了未来努力的方向。很多学生毕业了还经常回来看望张老师,在人生每个重要的十字路口都喜欢去听听张老师的分析和建议。


真正的教学不止于讲台

“比起文科自由奔放的气息和人文情怀,理科更需要培养理性创新的思维模式。”在张伟看来,高校真正的教学阵地不只是三尺讲台,还需要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各种创新教学手段和实训平台。

近几年,张伟一直在积极探索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参与科研课题等方式,协同培养工匠型非织造专业人才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他所在团队构建了校内外实践训练平台——江苏省非织造实践教育中心。起初平台的搭建以校内的实践资源为主,但是渐渐地,张伟发现校内的实践资源过于老化陈旧,不太符合目前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于是他便走进企业,寻找校外资源共同构建实验平台。就这样,张伟跟国内龙头非织造企业金三发集团、江苏丽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实训平台。

在课程教学中,张伟喜欢鼓励同学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构想立体图形并进行多角度变换翻转,以此来锻炼空间的解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他们在不用非常具象的情况下,在脑海中对一些事物的结构和状态进行想象分析。研究生黄奕文做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对相关领域完全陌生,遭遇了不少挫折。张伟并没有直接告诉她每一个操作步骤,而是一方面鼓励她多阅读相关文献,查阅类似的实验方法步骤,一方面多加强逻辑性、量化、空间想象力的培训,一步步引导她更加清楚地认识这个课题和内容。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伟的指导下,学生们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等,还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非织造产品设计及应用大赛特等奖。

多年来,通过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积累,张伟也先后获“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他所在的专业于2019年底成为国内首批、江苏省内唯一的“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从百年积淀的“忠实不欺,力求精进”的张謇精神,到将纺织大国变为纺织强国的“报国梦”,张伟始终将继承传统与专业创新融入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他说:“我要培养出更多的‘工匠型’非织造专业人才,为我国的非织造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校报学生记者 周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