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金牌辅导员的“三心”

4377
分享

阅读次数:4377发布时间:2021-03-29 11:19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挂靠) 责任编辑:范苏

“因为了解而热爱,因为热爱而坚持。”今年是医学院施玮老师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尽管在很多人看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繁琐复杂,但施玮却对这一项工作有着别样的情怀。去年底,他凭借高超的职业能力和全面的综合素质,荣获了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在该项赛事上的历史性突破。“凡事必躬亲”的耐心,致力于心理辅导的暖心,创新思政教育的精心,这“三心”正是施玮在辅导员岗位上发光发亮的“秘诀”。

“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

“上学时我面对的是医学难题,从事学生工作后,我面对的就是随时都在成长的独一无二的新鲜个体。”如何适应从学生到辅导员的身份转换,是施玮初出茅庐遇到的第一个难关。

“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施玮说,提升专业储备,是增强业务能力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为了补足木桶的短板,施玮利用业余时间,先后自考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国家二级创业咨询师、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师等专业证书。

这些专业知识的储备,让他在处理学生工作的时候显得游刃有余。医学生的学习内容庞杂,很多学生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焦虑。施玮会定期做专题讲座、开主题班会,参加班级活动,共话师生友谊,和同学们交流谈心,聊专业、谈学习、解难题、听建议,从学习到生活,从个人发展到考研就业,对学生们予以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

“凡事必躬亲”,这是施玮做学生工作的首要准则。临床191班的顾浩宇说,当团队在备战“互联网+”校赛时,施玮作为他们的指导老师,在每一次改稿、练习答辩的时候都陪在他们的身边。“施老师要求数据核对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每一次都会确认三遍。”也正是这样的沉着和细致,让顾宇浩感到安心:“有老师的陪伴,我们在整个比赛过程里都很有安全感。”

对施玮来说,辅导员除了教书和育人,与其它专业课老师最大的区别就是“陪伴”。陪伴所有的同学走过大学四年,能够做他们坚强的后盾也是施玮的职业自豪感来源。“我想做同学们在大学校园里最信任的师长,告诉他们未来的种种可能。”

以真心为同学们着想,用暖心缩短师生“代沟”

伴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施玮逐渐从学生眼中的“小哥哥”变成了“大哥哥”。但年龄的增长,也让施玮感觉到了自己和学生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施玮意识到,如果还是使用十年前的思维和他们沟通,无疑会让他和学生之间的“代沟”变成“鸿沟”。

“任何事情的存在和流行都是有意义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帮助学生,施玮主动地去了解了b站、抖音等视频平台,也会在业余时间打上一把热门的游戏。“亲自体验了之后,其实并不难找到有些同学过度沉迷的原因。”在课后的辅导中,施玮有侧重地运用了心理学效应和传播原理的知识叮嘱同学们把握自己的注意力,以免过度沉迷。

谈起同学们的心理,施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给他们提出建议。“因材施教是很重要的。”临床198班的戴心怡因为兴趣转到了医学院。对于转专业的戴心怡来说,跨入新的领域意味着从头来过,这让她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施老师知道我是个不爱说话的人,他担心我在‘转角’压力过大,总是‘没话找话’。” 有段时间戴心怡去医院拔了牙,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施老师总是时不时带着轻松调侃的语气来关心一下,“让我觉得很温暖。”戴心怡说。

去年疫情期间,同学们留家时间长,此间南通多雨潮湿,宿舍里的被褥衣物成了他们十分担心的问题。临近返校,施玮和学院辅导员们接到了十多个“求助”电话。他同其他辅导员一商量,索性进行晒被褥“云接单”。趁返校前阳光明媚的好天气,施玮和老师们连续五天进出各个宿舍,早晨9点一床床被褥晒出去,下午3点再一床床收回去,并细心地用不同颜色的夹子和便签给晾晒的被褥做好标记。这样的举动,让回到学校的学生们都感受到家一般的暖心。

不断接触学生,与时俱进,施玮总是在不断跳出旧的条条框框,以真心为同学们着想,用自己的暖心缩短了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感,成为了同学们眼中的“全能大哥”。

精心设计课堂,做“空气式”的思政教育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刻。“思政教育一定要为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保驾护航。”在十年的工作中,施玮主讲了心理素质教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等多门课程。

如何开展好思政课教学,施玮有着自己的认识。“要保证思政教育长期存在、围绕着学生,在无形中不断滋养学生,而不是像一阵雨一样,一会儿就蒸发了。”他说道,对于大学生而言,思政教育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同学们就像小树苗,在空气里自由自在地生长,可能并不会每时每刻地意识到空气存在,但如果没有了空气一样的思政教育,那像小树苗一样的大学生们就成长不起来。

为了能让思政教育做到有针对性、时效性和渗透性,施玮精心设计思政课堂,变成“互动式沉浸教学”的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上,他把课程分为两块。前十分钟,施玮与学生就时事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交流,让同学们自由表达观点,施玮做出点评,引导学生们对热点形成自己正确的认识。他将三尺讲台作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精耕细作,逐渐找到了突破口,从课上链接到了课下,从书本延展到了实践,在持续不断的修炼中,收获了学生的认同。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施玮还多次通过线上班会、主题团日活动与同学们交流,他充分地思政教育融入医学的专业特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医学院线上主题信仰公开课,学习通医优秀知识分子群体的优秀事迹。施玮鼓励医学生在做好自我保护的情况下积极参与社区、乡村防疫防控的志愿服务。“只有真正走进社会,才会切实知道他们的所学是社会所需的,从而培养他们面对疫情的个体责任感。”

“辅导员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项事业。”对待工作,施玮总是崇敬而严谨,“培育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就是成就自己事业的最好养料。”

(校报学生记者 乔心怡 陈乐延 徐丽萍)

医学院辅导员施玮与同学们谈心交流。


文字作者:
图片作者: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