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请党放心,抗疫有我”

——医学院青年学子争先参与疫情防控

2213
分享

发布时间:2021-08-01 08:57阅读次数:2213来源单位:医学院(护理学院)(临床技能训练中心挂靠) 责任编辑:余小乔

“大家先扫码,填写个人信息”、“大家戴好口罩,安心排队,不要着急”……为应对突发疫情,南京、扬州、无锡等省内多地普遍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时间紧、任务重。

连日来,各地检测工作在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共同配合下,忙碌而有序地进行。在众多志愿者中活跃着一群年轻的身影,它们是我校医学院的“00”后医学生,来自于临床、护理、儿科、影像、口腔等医学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大一学生胡昊扬是其中一位。7月9日,他在结束一学期紧张而充实的校园生活后,回到了家乡南京。让他没想到的是,十天后,拥有极强传播能力、极高病毒载量的新冠德尔塔变异株突然在南京禄口机场暴发,并迅速从机场传播到社区、外溢到全国多个城市。

   为有效控制疫情,尽早隔离风险区域,降低感染风险,南京市政府立刻采取措施,组织实施多轮全员核酸检测,全方位排查风险人员。然而,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近1000万南京常驻人口的全员核酸检测,何其之难?胡昊扬所在的南京市幕府山街道云谷山庄社区,开始招募志愿者。

   身为一名医学生,看到自己生活了二十年的家乡被疫情所困,胡昊扬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报名。由于疫情的复杂性,他在主动征得学校和家长支持后,加入到所在社区核酸采集志愿活动中。

7月29日上午,他准时来到鼓楼区幕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接受了社区中心安排的专业岗前培训,了解了核酸采集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熟练掌握了穿脱防护服的技术流程和要领后,他最终通过考核,待命上岗。

下午两点,轮岗时间到,他穿上防护服,戴着隔离眼罩,站在了岗位上,心里反复默念了几遍核酸采集的要点:手消之后,用棉签在对方两侧腭扁桃体和咽后壁上各刮三次就采集成功。

这些操作在具有一定医学认知的胡昊扬眼里,其实并不复杂,但因为很多人对咽后壁这个部位比较敏感,会习惯性地用舌头加以保护,从而影响采集进度。这就采集人员保持耐心并积极沟通。

最初的紧张在几个样本采集成功之后很快烟消云散,他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操作手法和提质增效上,尽量提高人们检测的舒适度。遇到哭闹、不配合的小孩子,他就耐心地和家长一起安抚小朋友的情绪,直到完成采样。有个五岁左右的小女孩本来哭着闹着不肯采集,胡昊扬便行缓兵之计,一再保证不难受的情况下让小朋友张开了嘴,小女孩在完成采集后竟然笑眯眯地伸出小手给他比了个爱心。“本来只会出现在电视剧或纪录片中的场景,竟然发生在我身上!那一刻,我瞬间被温暖和萌化了,浑身充满了力量。”

志愿服务期间,胡昊扬还深刻体会了一把抗疫前线的日常艰辛。彼时,室外气温高达35摄氏度,室内没有空调,他们在防护服的包裹下闷热无比,汗水很快浸湿了衣服,呼出的热气凝结在眼镜上模糊了视线,十分难受。他环顾了周围,大家却都在忙碌而专注地工作,没有任何怨言。

“是啊,穿上了白衣铠甲,我就不再是孩子和学生,而是守护家园的战士。”胡昊扬时刻准备着,和无数白衣战士、公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一起,为守护家乡安全、守卫祖国安宁而不懈努力。

在扬州,俞晶焱同学带头组织整个实习班组成员,用13个小时全身心投入到当地一社区的核酸混检工作中,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当地群众,发挥青年力量。

 俞晶焱是医学院临床医学2017级的一名本科生,也是通大今年在扬州苏北人民医院的实习组长。自7月20日南京首次报告阳性病例以来,她就密切关注疫情走向,谨遵并第一时间向组员传达医院防疫要求,关心组员动向,尽心尽责为医院与学生搭起安心之桥。7月28日,当扬州报告第一例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她所在的苏北人民医院迅疾进入疫情“战时状态”。

疫情当前,医者为先。看着身边的带教老师们纷纷冲上前线,身为初入临床的通大学子,俞晶焱带头报名参加抗疫。在她的感召下,医学院在苏北人民医院实习点的全体实习生争先报名,纷纷加入医院第一、二、三抗疫梯队,参与医院各项防疫工作,“指哪打哪”。

7月30日,俞晶焱受命来到当地一社区,任务是:和其他六名队员一起,当天务必完成社区全员核酸采样任务。

“我们社区管辖六千人,到29日晚核酸才做了不到两千,今天需要检测的人数会达到一个峰值,夜里两三点结束也是有可能的……”早上8点,社区负责人这样向俞晶焱介绍当天的整体工作量和工作安排。

也就是说,这一天,她所在的七人核酸采样小分队,需要在35摄氏度的户外高温下持续高效工作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这个社区的核酸混检。而此时,社区居民们已经拖家带口早早在检测点排起了长队。

开弓没有回头箭。她和组内队员轮番上阵,从两小时一换班到气温直逼39摄氏度时40分钟一换班,一刻也不松懈地工作着。汗水顺着额头落在眼里带来的极大不适,也没有打扰她规范的技术操作。防护服里的洗手衣被汗水一次次浸湿,也动摇不了她坚守岗位的决心。相反,面对高温天气下因长时间排队而失去耐心的社区居民,她俯身细细安慰;面对休息时只能褪去面屏、手套与口罩勉强呼口气的艰苦条件,她独自消化转移……从日光初照到万家灯火,13个小时,她们顺利完成了任务!

这一天,手上泛白的皮褶,面部口罩的压痕,背部大面积捂出的皮疹,都成了她们战疫的“勋章”。

“疫情吹响集结号,是责任在召唤。不管身在何处何地,我都不会忘记自己是‘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通大学子,是‘为祖国医疗健康事业奋斗终生’的通大人。”俞晶焱感慨,当她穿上防护服走出缓冲区的那一刻,“目之,闻之,深深感受到身为未来医者和志愿青年,自己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她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医学青年,要把抗疫这堂“大课”的思想精粹内化于心,要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

事实上,自新一轮本土新冠疫情蔓延以来,通大医学院2017级近百名实习生,个个闻令而行,第一时间在实习医院所在地报名参加抗疫,足迹遍及扬州、无锡、苏州、南通等地。学院18名南京地区的青年学子,也在接到招募通知后,纷纷加入鼓楼区、栖霞区、江宁区等南京多个街道和社区抗疫防疫工作中。

“请党放心,抗疫有我。”面对疫情,“00”后通医学子主动请缨,逆行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顶着高温和雨水工作,却是青春最美的模样。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通大学子心怀大爱的责任与担当。

(赵欣) 

医学院临床医学2017级学生俞晶焱参与扬州地区核酸检测采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