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上午,艺术学院举行海安白甸号子采风基地揭牌仪式。张宪武、裴桂荣等十余位海安白甸号子民间艺术家受邀参加活动。
艺术学院院长张卫与海安市白甸镇社区教育中心主任李贵章共同为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海安白甸号子采风基地揭牌。双方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地方文化中心与高校的联系与对接,进一步提升海安白甸号子研究与创作的专业性与系统性,进一步发挥海安白甸号子对民间音乐发展、地方文化传承的贡献与作用。
活动中,李贵章、裴桂荣两位艺术家受聘为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南通民间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张宪武、王亚、陈广林、周爱军、颜开虎、周红莲受聘为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南通民间音乐研究会会员,中国著名书法家王卫军题书“海安白甸号子”,艺术学院学生代表向民间老艺术家代表敬献鲜花。师生还表演了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女声独唱《我爱你,中国》。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民间音乐研究所所长詹皖教授主持揭牌仪式。副院长吴蓉及师生代表出席活动。
又讯 10月8日上午,艺术学院举行客座教授聘任仪式,民间音乐家、南通博物苑原馆长陈卫平,海安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紫石中学原校长陆鸿钧,民间音乐家、如皋市群艺馆专业作曲家高如受聘为学院客座教授。
艺术学院院长张卫、党委书记傅强、副院长吴蓉分别为陈卫平、陆鸿钧、高如颁发聘书。张卫代表艺术学院对三位民间艺术家的加盟表示感谢,希望三位专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和国际交流等诸多方面,多出新点子、多铺新路子、多搭新台子,帮助艺术学院师生进步与成长,助推南通大学艺术学院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聘任仪式后,三位专家与学院师生代表进行了专题座谈,并就新时代背景下民间艺术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展开了热烈探讨。专家们分别介绍了当前地方音乐发展的现状与走向,指出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在今后音乐办学、音乐研究与音乐创作中可发挥的平台作用、阵地作用与窗口作用。他们表示,今后将不遗余力地集中优势资源、加强校地联系、规划发展路径,为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的音乐人才培养多献策、献好策,为地方音乐文化的发展多谋略、谋好略。
南通大学南通民间音乐研究所所长詹皖教授主持聘任仪式。
又讯 10月7日下午,国家级非遗海门民歌的代表性传承人崔立民带领民间艺术家团队走进艺术学院,为师生们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海门民歌舞台劳动情境分享会。
分享会上,艺术家们与艺术学院师生们共同演绎了《丰收场上打麦忙》《挑担号子》《一把芝麻拂上天》《打牙牌调》等十余首经典海门民歌曲目。崔立民向现场师生普及了民歌的内涵与种类,介绍了海门民歌的缘起与发展历程,解读了学习、研究和传播海门民歌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积极意义。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民间艺术研究所所长詹皖教授出席并指导活动。他表示,身为高等艺术教育工作者,他将不遗余力地担起使命、砥砺前行,为艺术人才的培养、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更多贡献、发挥更大作用。
本次分享会旨在让新时代的大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认识民间音乐、亲近民间音乐,体会劳动人民创造生活、创造美的艰辛,是推动当代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事业的一次积极行动。
(朱沁娟)
艺术学院新建海安白甸号子采风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