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E养“天年”:始于情怀,不止于情怀

访“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参赛项目获奖团队

1467
分享

发布时间:2021-11-17 17:48阅读次数:1467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挂靠) 责任编辑:余小乔

当老人在家中需要送餐、保洁、医疗保健等服务时,只需在手机app上轻轻一点,就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上门提供服务;穿上可穿戴式设备,远程健康监控中心平台便可以实时监测老人的健康参数,及时共享给医疗机构并联合给出处理方案;至于动态向老人推送天气预报、疾病预防、吃药提醒、政府养老政策等,就更不在话下了……

以上,是一个叫作“天年”智能居家养老系统做出的适老化创意设计,由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名本科生共同整理完成。在前不久落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该创意项目入围前500名,拿下国际赛道铜奖。这也是我校首次在“互联网+”国际参赛项目中获奖。

情怀使然,锚定养老痛点

当情怀与市场撞个满怀,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我校经管学院师生的做法是: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一个智慧系统,让情怀融入市场,让市场融化情怀。

“我们决定围绕养老话题做‘天年’项目,并没有一个所谓的‘触点’激发,而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年老的时候,老年市场又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的大市场,经管学子不能无视对这块内容的观察与思考。”顾秀君老师躬耕教学近三十年,曾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并获一等奖。教学中她始终秉持一个观点:培养经管学子一定不能只专注于书本教学,引导他们抬眼看社会、析市场、明方向,才能真正做到“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

现实中,学生们也从年轻人的反向角度,敏锐地感受到当下老年人的一些生活困境。

周思玮,经管学院会计学中美双向交流1+2+1项目(以下简称会合项目)172班学生。她以自己的姥姥姥爷不会用智能手机、享受不了科技飞速发展的红利为例,讲述了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中国老年人因“数字鸿沟”而困窘的种种无奈。“到我们90一代年老的时候,是否也会被时代、被科技远远地抛在身后?”周思玮说她的这种“晚年焦虑”,或许也是很多人的担忧。

正因为此,本科四年一直疏于会计专业实践的周思玮,在最后毕业论文撰写阶段却毅然抛除杂念、克服困难,成为“天年”项目的主力队员之一。用她自己的话说,“做这个决定,不仅因为看到了养老市场的巨大空间,更多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样的朴素情怀”。

会计171班的王嘉乐受邀加入“天年”项目并被推选为队长,也是源于他想要将科技发展的红利送达给每一个老年人的责任心驱动。

而顾秀君在两年前指导学生做的老年市场调查所形成的报告文本,也因此迎来“花开二度”——成为经管学院推报参加“互联网+”国际赛道的“天年”项目的蓝本——一个将互联网科技与家庭亲情有效嫁接,辅助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不便、所需及突发状况,帮助“少子化”一代实现“远程尽孝”的智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有望就此走上广阔的社会大舞台。

分工协作,拼出年轻能量

今年6月,距离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鸣锣开赛两个月之际,

“天年”项目团队正式组建成立。成员除了王嘉乐、周思玮,还有同样来自会合项目班的李菲和沈加慧。

这四位同学之所以成功抱团组队,原因在于他们都拥有国际学籍,而国际学籍正是“互联网+”国际项目比赛对选手设定的资格要求。

同样,他们的国际学籍也让跨越整个暑假的这场大赛备赛工作显得格外“时间紧、任务重”。用经管学院负责国际合作与交流事务的院办副主任沐贝钡的话说,“‘天年’的创意文本从初稿到定稿再到英译的整个过程,全是用年轻人能熬夜的身体优势换取而来。”

据她介绍,今年暑假,王嘉乐、李菲忙着为出国办理各种手续,沈加慧忙着学分认定、面试、找工作,周思玮忙着为跨专业申请传媒方向研究生做积极准备,个个都在把个人事务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情况下,挤出时间备战大赛。备赛后期,更有成员飞赴美国,需要克服13个小时的时差来沟通协作。

“好在‘天年’是一个有着蓝本开路的创意项目,让团队成员之间以及学生和指导老师之间,有了隔空协同配合的操作可能。”在指导老师崔哲眼里,“天年”项目的四名学生不仅个个能“打”,团队合作的精气神也超乎想象。

翻看王嘉乐分享在组群里的工作日志,7月10日A组(周思玮和王嘉乐)拟定PPT模板、完成英文名翻译,B组(李菲和沈加慧)拟定PPT大纲;7月11日共同确定PPT模板、大纲以及项目英文名;7月13日A组完成“市场”部分PPT修改,B组完成“市场销售”部分PPT修改;7月16日整合讨论所有PPT……四人明确分工、压茬推进的高强度备战状态,清晰可见。

“我们所做的创意本子实际就是商业策划书,里面包含市场分析、商业模式、财务管理、风险分析、企业管理等多个部分。考虑到团队有学妹尚未学习风险分析、财务管理等相关课程内容,我和周思玮就主动承担这两部分的内容撰写及PPT制作,把市场分析如swot模型、竞态分析等内容交由两位学妹完成。”队长王嘉乐说,“天年”文本的撰写及翻译过程得以顺利推进,有赖于组员间的明确分工和高效合作。

李菲也回忆,那段时间,她和沈学姐每天先按照分工各自开展工作,然后再花时间交流看法、完善文本,坚持当日事当日毕,“熬夜成为家常便饭,最晚曾熬到凌晨三点”。

精雕细琢,首战开花结果

与其它以实验数据说话的参赛项目不同,“天年”顶着国际项目名头主打创意设计。备赛过程中,团队成员间最多的观点碰撞,体现在文字精准表达和文本样式呈现上。

项目中文名《老有E养 乐有所享——“天年”智能居家养老系统》的确立,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颐养天年”几个词启发,意见并不难统一。但汉转英的过程,却经历了推敲、推翻,打磨、再打磨的过程。

“‘E养’、‘天年’两个词,轻轻松松就把老年人拥抱E时代的幸福晚年表达了出来,转换成英文,怎样才能既保住原意,又言及精髓,还地道呢?”顾秀君对项目英译工作的担忧,不无道理——学生中没有人是纯语言专业或计算机专业,如何把一些技术词汇、专业词汇、意向词汇翻译得恰到好处,让国际人士更易理解和接受,是不小挑战。

身为队长的王嘉乐在此前已有两年海外求学经历,主动揽下了标题翻译任务。他从“E”的谐音角度出发,将pension(养老金)中的P换成E,自造生词eension,将“老有E养 乐有所享”翻译成Eension for the old, happiness to enjoy。

有着外刊翻译经历的周思玮对此提出不同意见。她认为,英文翻译如果也采用谐音做法,极有可能让评委从概念上对整个项目产生误解。她把翻译重点放在句式对仗、工整上,将标题英译成Use “Cultivating Health” in Old Age, Enjoy the Remaining Years in Peace,“Cultivating Health”代指“天年”,对应养老系统名。后经组员和导师集体讨论,最终采纳了这个版本译文。

在PPT排版制作方面,李菲和沈加慧也因主题模板色块的选择出现过意见分歧,连天加夜沟通了很久。

“好在指导老师一心一意做我们的主心骨、啦啦队,不断给予我们帮助和鼓励,托着我们一步步往前。”四位同学纷纷表示,原本只是抱着代表通大在国际赛道上探探路、试试水的心理加入“天年”团队,没想到首次出战就收获了意外之喜。

他们说的“喜”,除了各自收获一枚国际大赛奖牌,还有备赛过程给个人带来的成长和进步。

正如周思玮写在备赛“天年”之后的话:从对养老体系的观察研究,到分析养老这个社会问题,再到做一些社会责任的反思,乃至提出“天年”这个技术设想并预测商业风险、营销模式,最后到制定企业管理制度,我很感谢大赛把我拉回经济学并延伸了更为广域的知识触角。

(校报记者  余小乔)

“天年”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线上交流项目进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