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下午,体育科学学院召开体育课程思政改革推进会。
学院党委书记刘军主持会议。他指出,体育科学学院在“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中通过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大讨论,明确了各支部体育课程思政的任务和目标,对课程思政工作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和梳理,并进一步强化了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提交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要求,建立了完善的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去年,学院共有57名教师取得了全国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证书,18人次开设了教授示范课、公开课暨课程思政课,体育课程思政成效初显。
就进一步推动体育课程思政改革,刘军要求专业教师要在体育课程中把“家国情怀、团结协作及健全人格”等方面的思政元素总结清楚,推出成功的思政课程案例,推动专业教学落实课程思政;学院党委及各支部要充分利用西部支教、体育浸润行动计划等项目强化立德树人教育。
院长刘建指出,不同类别的体育课程,课程思政的内涵体现也不尽相同。希望学院在大纲的修订和课程案例上,思政元素的体现清晰而不牵强,要做到思政内容体系化、实施过程程序化、考核内容标准化。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还应当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培养团队协作、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会上,体育理论教研室主任陈旭、民族传统体育与体操教研室主任杨新及公体第三教研室主任孙锋,分别结合体育课程大纲及体育理论课、技术课教学提出融入思政元素的修改方案和案例。
学院副书记、副院长许慈晖,副院长於世海及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会议并围绕体育课程思政进行了热烈讨论。
(蔡丹丹)
体育科学学院召开体育课程思政改革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