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下午,我校举办第六期“人文社科学术沙龙”。本次学术沙龙的主题是“疫情之年,供应链的自救与突围”,由经济与管理学院邓恒进博士担任主讲。
邓恒进从“供应链是啥”“全面复盘疫情之年供应链受到的挑战”“应链上的节点、企业、企业家在疫情之年所做的努力”“企业的期待”等方面,结合5月25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 以丰富的例证阐述了他对疫情之年供应链的自救与突围的理解。
人文社科处副处长孙泊主持学术沙龙,介绍了启动人文社科学术沙龙的初心、定位和建设思路。他指出,为切实解决青年博士科研提升难的现实问题,学校以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契机,将“文科学术沙龙搭建青年教师科研成长平台”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专门搭建青年教师科研成长平台,着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努力打造人文社科工作人才蓄水池。
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沈小燕教授在总结点评时强调,“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不久,“人文社科学术沙龙”就供应链问题进行专题探讨,与抗疫同步,与企业共情。她希望大家能学习和践行“供应链思维”,多角度、跨学科地去关注“供应链问题”。
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以“联谊交流、碰撞思想、启迪智慧、促进成长”为活动目标,着力为繁荣学校人文社科发展,为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做出新的探索。活动自2021年11月启动以来,共举办6期,初步探索出“主持—主讲—主评”的沙龙模式,形成了校院两级广泛参与、求真求实的学术氛围。
本次学术沙龙由人文社科处、教师发展中心和经济与管理学院采取线下线上同步方式联合举办,相关专业师生和企业代表共100余人参加活动。
(吴寒飞)
我校举办第六期“人文社科学术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