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医学院生殖医学研究院孙斐、于骏研究团队联合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附属苏州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郑波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氧化还原生物学》上发表题为“单细胞RNA测序揭示ND-42通过线粒体衍生物的维持介导果蝇睾丸长形精子延伸过程的转录景观”的研究论文,深入回答线粒体衍生物损伤介导长形精子延伸障碍的调控机制。于骏教授、博士生李志然、硕士生付杨博和孙飞腾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孙斐、于骏及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附属苏州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副研究员郑波为论文通讯作者。
睾丸长形精子的延伸过程包含了一系列高度复杂和保守的生物学事件,而轴丝组装、个体化复合体形成和线粒体衍生物维持是其中的关键事件,为雄性生育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基础。线粒体作为重要的功能性细胞器,在信号转导、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线粒体功能障碍可以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在长形精子延伸过程中诱导线粒体衍生物的损伤,然而其调节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利用果蝇模型对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体I相关亚基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发现ND-42是调控雄性生育能力的重要靶标,并通过系列实验证实ND-42通过睾丸线粒体衍生物的维持介导长形精子的延伸过程,进一步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线粒体衍生物损伤介导长形精子延伸障碍的转录调控网络,可为男性不育症的致病机理研究提供全新视角。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
《氧化还原生物学》为中科院一区期刊,影响因子10.787。
论文链接:https://elkssle00fc0d2d668841684b2702a17387e5ewzqx.v.ntu.edu.cn:4443/science/article/pii/S2213231723000721
(于骏)
医学院孙斐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氧化还原生物学》上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