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师者风范:潜心教研32载 言传身教育桃李

访江苏省教学名师、我校医学院吕广明教授

2489
分享

阅读次数:2489发布时间:2023-03-20 15:31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挂靠) 责任编辑:范苏

身为示范,言传身教润育桃李;为人师表,倾心教学兢兢业业。从教32年来,医学院副院长吕广明教授爱岗敬业,一直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和科研相关工作,勤勤恳恳立足于人才培养第一线,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在教学中把最新前沿进展的解剖学知识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学生,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不久前,他获评2022年“江苏省教学名师”。面对荣誉,他说道:“我希望能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到通精极致、尽善尽美。”

言传身教  立德树人

吕广明于1986年进入原南通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习,在五年的潜心学习后,他于1991年做出了人生的重大决定——留校任教。“如果有人问我从师而未从医会不会有遗憾,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既然我选择成为一名人体解剖学的老师,那就潜心地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吕广明以此为自身发展的起点,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自身教学讲课能力。他积极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2016年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21年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充分体现了他过硬的专业能力。“‘六卓越一拔尖’的人才培养计划2.0不仅对培养拔尖人才提出一定的要求,对我们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吕广明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上好专业课,紧跟时代步伐,回归教师教书育人的本分,回归培养卓越医生的梦想和目标。

言传身教是立德树人最好的方法。作为一名人体解剖学老师,吕广明却对福尔马林有过敏反应。对于行走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教学科研一线的团队导师几乎是天天接触、长时间接触福尔马林,轻则疼痛咳嗽,重则呼吸道发炎,更不用说对它过敏了。但吕广明只是简单的一句“我要带学生的实验课,我不能回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一干就是几十年,常常在授课过程中被熏得眼泪鼻涕不住地往下流。正是这样一份坚守,锤炼了他在教学上的执着信念,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能做吕老师的学生是件幸运的事。”吕广明的学生常常这样说道。在三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吕广明一直在思考如何将部分枯燥的解剖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而易于学生接受。他常通过形象比喻、思维导图,或者传承下来的口诀来应用于教学。比如学生最初难以记住的十二对脑神经,吕广明采用“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神经全”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这种记忆对他们来说是终生难忘的。”

吕广明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坚持为党育才、为国育人。他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大纲和内容,对于非临床专业的学生,如影像学专业,主要结合影像学资料X光片、CT、磁共振等相关内容;康复学专业则着重运动康复学、运动解剖学的知识进行授课。不仅如此,吕广明对学生的要求特别高。“我会按照课时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课程中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学生学完理论就能立马去动手观察标本、模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加深对关节、肌肉、脏器等形态结构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是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课后吕广明也会督促学生不断进行结构部位的绘图训练。经过多年的倾心教学,吕广明于2017年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负责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主持省在线开放课程1门,共同主持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

精诚所至  持之以恒

在教学上兢兢业业、勤于耕耘;在科研上,吕广明几十年如一日地“耐心、踏实”,不断壮大凝聚了一个朝气蓬勃的科研团队,将解剖学学科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人认为解剖学是一门夕阳学科,但它在基础医学学科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研究解剖学的技术手段不断创新,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解剖学的有机结合,使人们对于解剖学的了解进一步深入,认识进一步提升,古老的解剖学科的分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只要我们找准研究的兴趣所在,通过足够的耐心,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努力为之付出,定能在解剖学研究领域有所建树,让古老的经典的学科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吕广明致力于“神经损伤与修复”方向的科研工作。他结合现代计算机三维重构的技术,运用解剖学与图像分析处理等的相关知识,着重研究“皮质脊髓束在脑和脊髓中完整的可视化”。90年代解剖学的科研主要依靠切片和染色两种技术,利用显微镜从宏观水平探索未知的科学世界,无法深入到细胞的内部,从基因和功能的角度解析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研究技术单一,分析问题遗留的“黑洞”多,无法跟上科学前进的脚步。从二维到三维、从外部到内部,吕广明目前主要以腺病毒携带荧光的示踪技术为研究基础,为神经损伤与修复领域的其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吕广明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一直注重科研反哺教学,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合作项目1项,为主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2项,发表科研论文28篇。

在同学们的印象里,吕广明一直热心地哺育着学生们的成长,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敬与爱戴。正是这种彼此之间的尊重、理解、宽容和支持,整个师生团队团结友爱、奋发向上、互相成就。“我对待每一名学生要求都是一样的。课堂上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严格要求,课后或探讨学术问题,或闲聊生活逸事,一直保持着这种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吕广明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着重培养他们科研的独立性,“以往我要求他们对照教学大纲依次地去整理笔记。只有自己动手了、认真思考了以后,才能形成长期记忆。”在谈及自己培养的一批批研究生学有所成时,吕广明露出了欣慰的表情。医学院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负责人吴辉群教授曾经是吕广明的学生。在研究生指导期间,吕广明会联系实际启发他的科研思维,激发科研兴趣,培养他的实践动手能力,引领他走进科研的世界。在指导本科生的同时,他还担任学生创新训练指导老师,指导大学生获国家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3项、省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3项。组织带领护理学本科生获第十届全国医学技能大赛护理学专业赛道金奖亚军,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总决赛银奖。

秉持初心  持续创新 

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性学科,医学发展离不开解剖学支撑。然而,解剖学的工作环境艰苦,科研底子薄,还面临着社会公众的畏惧与不理解。“这是我们学科一个共性的问题,大家最初好像不太容易接受‘解剖’这一行为,无论是学习也好,教学也好,都存在一个转变的过程。”数十年来教学环境、教学内容都发生了改变,但不变的是吕广明孜孜不倦的每节课的板书和绘图。作为一名资历深厚的老教师,吕广明一直保持着板书书写的传统,比起PPT的一闪而过,他认为板书才是最直观、保留时间最长、让同学们印象最深刻的教学方式,“粉笔字是老师的基本功,虽然我字写得不好,但我还是坚持写板书,保证教学的逻辑和环节都完整、清晰。”正是几十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使得吕广明获得我校粉笔字板书设计大赛三等奖。

医学教育日新月异,吕广明一直在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知识体系方面,发挥我校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利用学校师资队伍、课程学习平台等资源,构建创新先进的适合于医学生人才培养的框架体系;实验教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坚持8-10人解剖一具标本的要求,为以后的临床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吕广明会在学生实验操作遇到问题时及时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寻找某些组织结构,排除困难;课程教学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从一开始备课要用的大量纸质挂图到现在可以直接扫描教材的图片,“运用虚拟技术可以直接模拟解剖的过程,我们要潜心学习这些新技术,同时能熟练运用于教学之中。”吕广明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心理和能力,要善于接受新事物,“我们和学生一样要不断学习,不断求教,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突破。”

民盟中央表彰先进个人、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南通市劳动模范、南通市高校教学名师、南通大学教学名师,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从教以来,吕广明荣获了多项荣誉。面对这些荣誉,“我希望能培养出具有‘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卓越创新的医学人才,进一步为学校、专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师者如兰,香远益清。吕广明将继续一丝不苟地传授知识,诲人不倦,沉浸在教学的幸福之中,甘于奉献。

(校报学生记者 黄恬芯 王睿杰)

江苏省教学名师、我校医学院吕广明教授。


文字作者:
图片作者: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