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育人担使命 凝心聚力谱新篇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在通高校(党校)马院联盟揭牌
自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鲜明导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发挥好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和立德树人主渠道作用,不断深化“一融双高”赋能内涵发展理念,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在融合发展中取得新突破,学院入选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连续获评江苏省“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学科;获批“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
马克思主义理论获评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
突出党建引领,坚持党建工作与学院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
夯实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强化思政课堂管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重视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在《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主流媒体网站发表论文23篇。
彰显理论武装示范效应。与南通市委宣传部结对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南通市理论宣讲全国高地建设。在各区县设“理论名师工作室”10个,名师多轮参与省市理论宣讲团工作,累计开展宣讲296场,受众30000余人。
着力打造党建品牌成果。“行走中的思政课堂”项目获2021-2022江苏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三等奖;学院获2022年度南通市“工人先锋号”;获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会课题1项。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力
从思政专业建设和公共思政课建设入手,双管齐下,持续发力。
深耕细作专业建设。省特色专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专业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高考录取分数线在全校文科专业中名列前茅;拓宽专业建设新领域,申报设置纪检监察微专业和思政辅修专业;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驱动,合力打造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和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
注重思政课创新发展。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学院教师获教育部产学研项目5项,省重点教改项目1项、省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示范点项目2项,省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项目2项;重点打造特色教材,编撰出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程》、《大学生廉洁文化教程》,获相关高校师生好评。不断丰富教学形式,通过持续开展“政苑论坛”“名师大家马院行”“经典著作读书会”等具有学科专业属性品牌活动,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构建“大思政”新格局。融合校地资源,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衔接。2021年南通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成立,作为联盟主要牵头单位,在省内率先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同课异构等教学研讨活动,推进南通思政品牌凝练;2023年成立在通高校马院联盟,构建区域协同育人共同体;与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以数字思政为抓手,打造“时代先声”“青心向党”等理论云端微宣讲近二十期。
南通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善质控体系,夯实专业基础,落实人才精细化培养工程。获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10项,省级研究生论坛征文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获全国高校马院青年学子联学联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获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获第十七届“挑战杯”江苏省选拔赛红色专项一等奖1项;凸显专业特色,注重知行合一,着力培育理论武装时代新人,常态化开展学生志愿宣讲服务,宣讲团成员近年来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省最美大学生”等各级荣誉30余项。
以建强队伍为关键 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
始终将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作为工作重心。
持续锻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常态化开展研修活动,组织教师参加中宣部、教育部、省委宣传部、教育厅等部门主办的社会实践、短期培训活动,通过以训促学,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通过以赛促练,锤炼提升教学水平。近年来,获得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1项,1名教师入选省高校优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扬帆”计划培养人选,3位教师入选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获省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比赛特等奖2项,获省思政课教学展示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首届南通市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微课教学比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
近年来学院持续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
持续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阐释,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权威期刊上发表理论文章107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出版著作32部;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6项,主持省部级项目28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7项、获市厅级科研奖项27项。
(张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