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中国好食堂、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江苏省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资助工作绩效评价连续获评全省“优秀”、江苏省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一等奖、校园内教学楼组团拔地而起……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以师生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和“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紧盯师生困难事、烦心事,把好事实事办到师生心坎上,努力增强广大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满足师生对美好校园生活的追求。
大力推进基本建设 精心打造美丽校园
校园基本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校党委通过推进大型基建项目、优化校园规划和功能布局、落实各项改造修缮任务,实现了校园基本建设又好又快又稳的发展,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学校先后开展多轮巡查,深入调研师生需求,考虑到师生教学、住宿等用房紧张的现实状况,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依然排除万难,持续加大基本建设投入。
为解决青年人才住房周转难题,学校建成教师周转公寓,先后为280多位教师提供过渡住房。“刚到南通,人生地不熟,学校周转公寓为我们解决了住宿问题,因为公寓有很多C户型缺乏独立客厅,学校还专门在公寓内布置了人才会客厅,方便教师会客和交流研讨。”药学院青年教师郑孝华说。
基于原钟秀校区整体置换,为满足约7000余名师生搬迁至啬园校区的需求,同时为了弥补啬园校区校舍“功能性”缺陷,2021年9月,学校历史上单项建筑面积最大、投资金额最多的教学组团及辅助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开工,项目包含六期学生公寓、第三食堂、文科教学楼组团、艺术教学楼组团、生命科学楼组团、科技实验楼和体育馆。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极大地拓展学生住宿、用餐、学习,教师科研、教学等空间,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建设新项目的基础上,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调整校园建设规划,从校舍功能、地下管网、交通组织、环境景观等方面优化现有功能布局,啬园校区规划总建筑面积从75.3万平方米调整到106.9万平方米,有效提升了现有土地利用率,为后续学校事业发展预留了空间。
学校制定了《南通大学学院及科研机构公用房管理实施指导意见》,测算学院及科研机构用房调配方案,完成党政机关用房和多个学院行政及教学科研公用房的调整,共清退办公用房43间,合计使用面积1392.83平方米,大大提高了办公用房的使用率和资源配置,解决用房紧张的难题。
此外,学校积极落实各项改造修缮任务,努力改善师生生活条件。
“短短一个假期不见,再见已换了新颜。”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当天,启秀校区的很多学生纷纷在朋友圈里“有感而发”。启秀校区是我校四个校区中历史最悠久、位置最优越、底蕴最深厚的老校区,囿于种种内外部因素,校区建设步伐滞后。学校党委考虑到师生的迫切诉求,划拨2000万元专项经费对启秀校区进行整体翻新改造。道路全面翻新、图书馆内部改造、浴室增建及改造、教学楼加装电梯、亮化运动场、加装公共教室空调、新建电瓶车车棚、改造启秀校区大礼堂……一项项暖心工程让陈旧的老校区“旧貌换新颜”,为师生生活、学习、文化活动提供了很大便利。
学校还争取到南通市财政资金约1000万元,对啬园校区内的张家港河、桃花河、胡家桥河、陆园界河等5条水系开展了河道清淤、加装护栏、驳岸施工、桥梁架设、应急维修等工作,积极构建绿色生态校园;利用校友企业捐赠资金改造老旧的启秀校区后勤用房,重现百十年前张謇先生创立的南通医学专门学校风采,为南通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献上一份特殊的贺礼。
五年来,学校先后完成青年教师周转公寓1号楼、2号楼建设项目;完成啬园校区东区运动场迁建工程,新建8片篮球场和4片网球场,面积约9千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3万平方米,总投资额17.35亿元的教学组团及辅助设施建设项目主体工程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基本完工。中国高校后勤唯一官方期刊《教育后勤参考》以《南通大学启秀校区升级改造工程纪实》为题对我校进行专题报导。
服务学校中心工作 用心建设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建设,能够为学校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基础。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努力提升学校信息化治理水平的发展战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运用,服务学校中心工作迈上新台阶。
我校在国内高校率先实现大规模部署基于WIFI6技术的无线设备,四个校区多线路、双设备互联,最大限度保障了分校区网络使用的可靠性。通过有线网和无线网的改造,为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了高效、稳定、安全的网络服务。为了助力师生科研,信息化中心从细微处入手。学校先后加入中国教科网CARSI联盟和Eduroam联盟,师生只要身处加入Eduroam联盟的高校或科研院所,使用本校的上网认证账号,即可无线上网;同时,无需远程登录,就可以快速便捷地查找全球文献资料。“在新加坡访学期间,我只需使用CARSI,就可直接访问校内图书馆,快速查阅研读国内各类学术资源。”回忆在新加坡访学时的科研经历,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教师汤天培高兴的说:“无论身处哪里,都能高效地跟踪、了解、研读国内外交通专业的学术前沿,极大地提高了我在国外的科研效率。”
为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将“课堂派”互动教学平台引入课堂教学,广泛推广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以低技术门槛引领教师课堂教学创新。通过对课前、课中、课后学生行为数据全记录和课堂教学过程的数据精准分析,帮助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平台使用至今,已有2705位教师、58629位学生使用。今年,平台实现了与教务系统无缝对接,课程数据与线下课表同步,覆盖了文理工、艺术、体育等学科的大部分教学课堂。
学校还陆续建立了近400间多媒体教室和一批智慧教室,加入了多场景互动,并不断探索线上实时巡课、教学质量动态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加强了教学质量控制。
理学院教师陆海华说:“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智慧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它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和互动化,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参与性,手机遥控教学,多场景课堂互动,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有趣,让学生爱上了学习。”
2020年,学校与银行合作建设的全场景应用银校一卡通系统顺利上线,一卡通可同时支持实体卡、虚拟卡等介质共用一个“钱包”,师生可使用虚拟卡在图书馆借阅图书,在食堂、超市购物,在宿舍洗浴等,消费情况实时查询,消费体验全面升级,一部手机畅游校园已然成为校园生活新风尚。
学校还借助综合服务平台、数据中心、消息中心等,将办公、人事、科研等70多个业务系统的核心业务融入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师生在校全生命周期事项线上办理;积极推动各种优质数字化资源与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借助线下自助服务终端,为学生提供“线上自助办理、线下自助取件”服务,全年为师生提供自助打印服务2万多次,打通信息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此外,学校持续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完成纸电一体化资源系统、学科分馆、学位论文提交系统等模块,为师生提供更便捷的图情服务;南通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成功入选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通过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等,为学校和地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高质量的资源保障和信息支撑;建立了校园智慧安防监控体系,5192个高清监控摄像头实现校园监控全覆盖,门禁系统的人脸识别技术和车辆道闸系统可以对入校行人和车辆进行严格管理,为师生平安保驾护航。
五年来,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优秀会员单位”……智慧校园建设成果日益凸显。
破解学生发展难题 暖心营造有爱校园
解决“急难愁盼”是民生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校党委高度关注学生发展困境,聚焦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心理健康等民生问题,全方位护航学生成长成才。
2023年暑假,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福建、河北、黑龙江等地发生连日暴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天灾无情人有情,学校立刻采取行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救助机制,开通自然灾害专项资助申请通道,组织辅导员对受灾地区学生“点对点”电话家访,全面摸排学生家庭受灾情况,并给予66位受灾学生总计6.34万元的经济帮扶。
每一位通大新生在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会收到一份资助政策宣传材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绿色通道提交学费缓交申请,直接报到入学;学校根据新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发放绿色通道专项补助,对学生的路费、宿舍用品费用进行补贴;对遭遇突发困难的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给贫困新生发放爱心礼包,内有毛巾、洗漱用品、伞、衣架、文具等常用物品,疫情期间还发放防疫礼包,提供口罩、洗手液、消毒湿巾等用品。
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忧。为身体残疾学生安排无障碍宿舍,为超高学生定制超长床,为超重学子特设单层床,用情关爱服务学生。2023级新生小孙,从小患有先天性脑梗,行动不便。得知情况,学校立刻给她提供一个一楼的独立宿舍,安排有电梯的教学楼上课,方便家人陪读照顾。
学校进一步完善奖、贷、助、勤、补、减“六位一体”资助体系,有效落实各类资助措施,确保学生“入学前不用愁”“入学时不用愁”“入学后不用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学生工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我们还专门为有学业困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学业帮扶小组,同时积极支持贫困学子开展创业实践和孵化,校园文化产品经营店、公冶奶茶店、七号美术工作室等创业实体都是由受助学生建立的。”在提供经济支持的基础上,学校积极践行发展型资助育人理念,通过“爱倍加”团队、伯藜学社等载体,增强学生的学习、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深度融合,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样拥有人生出彩机会。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学校全面落实和深化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组织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云招聘”等,为毕业生开拓更多就业创业岗位。五年来,学校共举办招聘宣讲1448场、招聘会203场,平均为每名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8个以上。本科毕业生年均总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逐年提高。此外,对低收入家庭学生、残疾学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实行“经济上扶持,信息上首推,心理上疏导”的三位一体“就业帮扶”措施,一手“直播荐岗”拓岗位,一手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团干部一对一结对指导,帮助建档立卡困难生实现100%就业。学校就业帮扶特色服务受到团中央“创青春”微信公众号报道,中国青年报刊登《5S工作法助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一文介绍我校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先进经验。
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出台《南通大学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通过“五个一”行动:一条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一个QQ群、 一个心理咨询预约平台、一项“云陪伴”活动、一组新服务为学生提供“全天候”心理健康服务。“过去,我总羞于表达自己的心理困惑。学校的广场心理服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心理游戏等多种浸润式体验,让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帮助我正确看待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冯同学在参加了“5.25”广场心理服务后说道。
五年来,学校资助工作绩效评价连续获评全省“优秀”,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连年获评全省A等高校,获评“江苏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优秀示范基地”,荣获全国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微视频比赛一等奖、第二届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心理情景剧大赛一等奖、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知识竞赛一等奖和最佳组织奖等荣誉。
服务保障提档升级 贴心共筑幸福校园
民生实事,承载着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校党委持续巩固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大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把师生的“心上事”作为“上心事”,让民生愿景成为幸福实景。
今年5月,全新亮相的啬园校区第三食堂在通大师生的朋友圈刷屏,食堂不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还新引进了肯德基、星巴克、喜茶、老杨大食堂等知名餐饮品牌,受到师生热烈欢迎。
民以食为天。后勤保障部不断探索全面提升食堂餐食供应保障能力和师生就餐服务体验,一方面积极引进各类特色餐饮品牌,师生足不出校就可以吃遍八方美食,还有“深夜食堂”、“轻食”套餐等个性化服务,满足师生多元化餐饮需求;另一方面努力亮化、美化各校区食堂硬软件环境,启秀校区食堂整体改造、啬园校区一食堂华丽变身、二食堂“网红打卡区”等,温馨舒适健康的就餐环境获得师生一致认可。
每到“双十一”,校内快递驿站前排起的“长龙”让师生头疼不已,自2021年初,校园“菜鸟无人快递车”的投入使用彻底改变了校内取快递体验。
“麻烦借过一下,谢谢!正在倒车,请注意!” 菜鸟无人快递车会说话、会让人、转弯会打方向灯,肚子里能放几十个包裹,只要手机预约就可以把快递送到指定地点。“不仅准时、方便,还又萌又好看!”学生们一边拍照一边开心地说道。
目前各校区共已投入使用4辆“菜鸟无人快递车”,每台车1天最多可送300多个包裹。我校是省内第一个使用无人快递车的高校,成功实现了从“人找快递”到“快递找人”的转变,为师生提供了极大生活便利。
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保卫处以“秩序好、案发少、校园安全稳定、师生员工满意”为工作目标,平安校园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在么?最近出了点事儿,急需用钱,给哥们儿借点?”突然收到发小的求助消息,教科院新生小吴沉着冷静,他想到了在刚参加的入学安全教育讲座上,学校保卫处老师列举的电信诈骗话术和真实案例,于是在跟发小电话核实原来是其微信被骗子冒名顶替后,小吴果断拉黑了对方。
学校紧抓安全宣传教育,时刻绷紧“防范弦”,每年开展新生安全教育讲座30余场,开设无学分必修安全教育课,参加学习并考试合格的新生达99%以上,还邀请公安民警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各类线上线下活动实现安全教育全程、全员、全覆盖,五年来,校园整体发案率下降了30%。
近几年,校内机动车登记授权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天进出校园的车辆达4千辆左右,为了防范交通事故的发生,学校设置了机动车测速系统,对校内超速车辆进行实时提醒,还将开展校内智慧停车系统建设项目,项目的建成将有效缓解校内停车难、管理难问题。为了缓解校内交通压力,学校出台《南通大学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试行)》,有效压低、控制校园学生电动自行车存量,校内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发案率逐年降低10%以上。
此外,学校在图书馆一楼建立微型消防站,24小时待命,随时处置校内火情;2019年以来,共更换消防水带3300余根、灭火器10000只,原有消防设备全面更新换代,投入消防设施维修改造更新的费用共计400余万元;实施校园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各类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检查发现安全隐患586个,立行立改率达93%,校园安全隐患大幅减少,牢牢守护了师生生命“安全线”。
“温馨家园”服务站是校工会长期服务教职工的品牌项目,通过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法律咨询服务站、家庭教育服务站等工作平台,为教职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法律咨询、家庭教育指导、单身教工交友联谊等服务。五年来,为全校教职工提供法律咨询400余人次,法律讲座30余场,心理咨询服务240余人次,还精心组织教职工亲子运动会、家庭教育专家访谈、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免费女性健康体检、为45周岁以上职工增加体检项目等。贴心周到的服务,使教职工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学校的关怀。
学校还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为教职工办实事,如免费办理ETC、提供车辆年检优惠服务、开展各类优惠团购活动等。实施教职工“健康计划”,发挥附属医院健康服务优势,为教职工提供体检报告解读和医疗咨询服务,开展“急救知识进万家”“健康科普下基层”等系列活动。
五年来,学校民生保障服务持续提档升级,师生满意度持续上升。后勤改革成果被遴选为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优秀案例,学校先后获评“百家中国好食堂” “中国校园物业管理机构50强”、全国高校2022年“校园服务新业态新理念案例示范项目”“江苏省高校最佳校园驿站”“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组织学生参加江苏省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获一等奖。
(校报记者 陈虹/文 陈石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