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师者风范】“向前走,无论能走多远……”——访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姚晶晶

3471
分享

发布时间:2023-09-05 08:30阅读次数:3471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挂靠) 责任编辑:陈虹

36岁,海归博士,风华正茂,却在参加工作的第四年被诊断为肺癌晚期,当时医生判断:如果病情继续恶化,生存期最多只有半年。然而,她没有被厄运打倒,一边顽强地与病魔斗争,一边埋头专注于热爱的教师事业。工作6年来,她主持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项目2项、国际交流基金项目2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杂志和CSSCI期刊发表论文8篇……以优异成绩通过学校首聘期考核,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她就是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姚晶晶。

“做老师是我的理想”

本科毕业于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姚晶晶是班主任老师眼中学习刻苦的好学生。

“每次下课,姚晶晶都会到讲台边让我给她解答题目。”姚晶晶本科时的班主任、现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龙臻回忆到,“那个时候我们学生就业很好,比较少人选择考研,但是她就一直立志要考研,于是我就鼓励她,帮助她分析考研专业,后来果然一考就考上了。”

2017年,姚晶晶从日本关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作为海外人才引进到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工作。

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回通大做老师时,姚晶晶说:“这是我的母校啊”,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而且,做老师一直是我的理想”。

姚晶晶回忆起自己从如东考来通大读书,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选择了日语研究方向,也是在老师的辅导和帮助下,最终成功地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她在浙江工商大学的硕士生导师是现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所长、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的泰斗王勇教授,在王勇教授的指导下她到日本关西大学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能回到母校工作也得益于导师的积极推荐。

或许是人生中总是遇到好老师,给予她无私的教导和指引,让她也坚定了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理想。

“能回到母校成为一名大学老师,我真的很幸运。”姚晶晶有些腼腆地说,平淡的语气中根本听不出她为了这份职业理想默默付出了多少时间与汗水。

自工作以来,姚晶晶不断地学习、实践、探索、创新,工作业绩成果突出。

作为任课教师,她锤炼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形成“生动、有趣、和谐”的个人教学特色,获得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省级微课大赛三等奖。

作为班主任,她关心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不仅关爱他们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未来发展,所带班级的考研率、就业率均突破往年新高。

作为一名引进人才,她从没忘记自己的科研使命和对科研的执着追求,工作后就几乎没有周末和寒暑假,教学之余都会出现在学院三楼的博士工作室,在资料堆成小山的桌子上,阅读文献、申报课题、撰写论文。学院值夜班的老师经常是晚上11点多还能看到姚晶晶在工作室里埋头钻研。工作以来,她连续获得年终考评优秀、先进科研工作个人、校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她所研究的“唐历”在学术界已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有限的生命里尽可能不留太多遗憾”

2021年开始,姚晶晶就总有些咳嗽,周围的同事甚至班上的学生都多次建议她去医院看看,但她总是为了工作,一拖再拖。

有一天,刚上完课的姚晶晶突然咳嗽不止,还喘不上来气,这才立即前往医院,不料检查结果竟是肺癌,晚期,医生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判断,病情不太乐观,如果进一步恶化可能只剩下半年左右的生命。

得知这一噩耗,姚晶晶在震惊的同时却还不愿让父母和同事担心,她谁也没有告诉,为了不耽误教学进度,她与搭班的另一位任课老师把教学工作协调好,随后才住院接受治疗。

治疗过程无疑是十分痛苦的,除了要忍受恶心、腹泻、味觉丧失、掉发等各种副作用外,还要想方设法瞒着家里人,即便是在医院陪护的妈妈都不知道她真实的病情,姚晶晶默默承受着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只能先瞒着病情,能拖多久是多久,然后慢慢地、慢慢地跟他们讲……”,采访过程中一直情绪平静的姚晶晶在提到父母时突然红了眼眶,身为独身女的她是这个普通家庭的骄傲与期望,在人生刚刚起步的时候却被“宣判”即将到达终点,任谁都无法面对这样的现实。

然而,姚晶晶并没有向疾病低头,而是勇敢地与病魔战斗,一开始化疗,频繁住院,有时候一住就将近一个月,经过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和家人坚持不懈的支撑,现在每月一次靶向治疗、打针输液,每2-3个月随诊复查,确诊后的生存期已经超过了最开始的医学预判。“目前的情况还是比较稳定的。”姚晶晶语气轻松,但没有人知道与病魔战斗的这一路她是怎么走过来的。

“即使在生命最严峻的时候,我也不去想生存期这个问题。就想踏踏实实,努力工作,努力活着。”姚晶晶笑了笑说,“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我只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尽可能不留太多遗憾。”

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学院领导想专门为她安排科研岗位,但她认为教师应当教学和科研并重,于是主动要求承担教学任务,主讲本科生、研究生专业课程并且指导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设计等,经常是一边在医院里挂水治疗,一边在电脑上辅导学生。

教学期间,因为身体虚弱骑不了自行车,她就自费打车到学校,每每都是早早从家出发,提前半个小时到达教室。医生建议她多休息,最好坐着上课,但她考虑到课堂效果,坚持站着上课,还不断地与学生互动,学生们都为姚老师这种顽强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李悦是今年刚毕业的日语专业研究生,她的毕业论文在姚晶晶的指导下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姚老师的指导十分细致,她很有耐心,也特别专业。”李悦说,“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早早确定了研究方向,提前半年就完成了毕业论文。”大概是一种师生间的默契,李悦虽然不曾细问姚老师的病情,但是她的每份资料总结汇报邮件、每一条交流微信的信息最后都会祝福老师早日康复,因为她知道,努力而出色地完成论文和学业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安慰和报答。

姚晶晶深知自己在教学和科研领域的责任和使命,尽管疾病在身,依然凭借顽强的意志力,以极大的热情和奉献精神投入工作,以惊人的耐力和毅力默默耕耘于教研第一线。当被问到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时,她淡淡地说:“是心中的信仰吧。”

“是心中的信仰”

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是姚晶晶从学生时期就坚定的信念。入校工作后,由于她各方面表现优异,学院党委将她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

“看到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党员老师,都是自己的榜样,不自觉地就想向他们学习、向党组织靠拢,能入党是组织对我的认可,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姚晶晶说。

生病之前,姚晶晶就热衷于参加志愿服务,还主动报名成为校园疫情防控志愿者,只要是组织安排的任务,她从不推托,在当时的校内集中隔离点志愿服务期间,受到工作组很高的评价。

生病之后,姚晶晶只要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有一次,我在学院的期末监考安排上看到了姚晶晶的名字,询问后得知是她自己要求的,她一直很感恩领导与同事们对自己的关怀和帮助,想主动承担一些工作。”学院党委书记朱小娟提到姚晶晶,满心赞赏,“她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优秀的青年党员,朴实、坚韧,立足本职做到最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每次她都回复说‘挺好的’,还总反过来询问有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交给她做。”龙臻不仅是姚晶晶的老师、工作后的“师傅”,还是她的入党介绍人,会经常打电话询问她的病情。作为预备党员的姚晶晶每个季度都会按时递交党员思想汇报,考虑到她的身体情况,龙臻建议她可以将思想汇报寄到学校,但只要条件允许她都坚持当面递交。“有一次,是刚开学,天气还不是很凉快,她带着帽子,围着围巾,手上还带着手套,可能因为治疗的副作用,人也有些浮肿,由妈妈陪着特地从如东打车到学校,就是为了一定要当面向我汇报近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龙臻说,“这对她来说是一件十分郑重的事情。”

预备党员期满要转正的时候,正是姚晶晶的病情很不稳定、治疗副作用也特别大的阶段,身体十分虚弱。但当她得知,支部考虑到她的身体情况而准备向上级党委请示让她线上参加支部会议的时候,委婉而坚定地谢绝了,表示一定要到场参加会议,听取党员意见,当面聆听转正决议。

宣读转正申请的时候,每读几行字,她就喘口粗气,冒出一头虚汗,就这样断断续续地,常人5分钟就可以说完的内容,她却花了20分钟,言辞恳切真挚,声音很小,但语气坚定,现场党员无不为她对党的一片忠心而感动落泪。“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样子。”朱小娟书记深深为之动容,称赞姚晶晶用自身实际行动,为现场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她就好像忘了自己是一个得了重大疾病的人一样,坚强、乐观,坚定地为了心中信仰而努力奋斗。”同事姜扬也是日语系的老党员,“她身上这股义无反顾的劲头给我们这些身边的人也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听到姜杨这么说,姚晶晶有些不好意思,“很感激党组织对我的培养,我就是简单地去做自己喜欢并且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向前走,无论能走多远……”

可能是身体的原因,在采访的过程中,姚晶晶语速缓慢,声音很轻,说的也不多,但她眼神中时常透露着的勇敢和坚毅,传递出感染人心的强大能量。转眼看到她身旁的茶几上摆着一盆绿植,长势喜人,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愿姚晶晶也如同这盆绿植一样,顽强、葱郁,创造生命的奇迹。 

(校报记者 陈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