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精进 博学致远 聚力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张謇学院秉承先校长张謇先生“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及其“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依托学校重点学科,整合优质资源,采用个性化培养方案,产教深度融合,全方位、高标准打造“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培养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牢固树立本科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融通精进、博学致远”的培养理念,教学学工协同育人,聚力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
党建引领 培根铸魂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将党建工作引领学院人才培养全过程,培根铸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校党委书记尚庆飞给张謇学院学生上思政课
学院通过专题学习会、心得交流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强化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扎实成效为学院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坚强保障。开展“优秀学生党员讲述红色故事”“青春向党学思想 感恩奋进建新功”等主题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
学院注重新时代传承弘扬张謇精神的实践探索,通过入学教育、专题讲座、“走近张謇”实地参观学习等形式,将张謇精神深度融入本科人才培养。引导学生在创新实践中践行张謇精神,积极投身创新训练实践。加强“薪火謇行”公益团队、“青芯智愿”科技志愿服务团队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青年网、团学苏刊等多次报道张謇学院“青芯智愿”科技志愿服务团队相关事迹。
协同创新 实践育人
为推进新工科建设,学院设立新工科创新中心,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积极谋划建设面向未来、面向产业界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平台,与科大讯飞、新大陆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智能机器人创新平台、智能汽车创新平台等一流创新实践平台,覆盖智能机电、智能控制、智能交通等专业方向。依托平台汇聚多学科交叉教师团队,设计开发项目化教学课程,组织学生开展学科竞赛、创新训练和创新实践,聚集学科专业优势资源,产教合作协同育人。建设融“学科竞赛、科研训练、项目孵化、成果展示”四维一体、产教融合的新工科创新中心,聚集创新资源,成果共建共享,面向全校开放,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
通过开设主题讲座,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学院创设协同育人机制,搭建优秀师资平台,聘请相关专业骨干教师担任学生学术学业导师,在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实践创新、科技竞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强化实践育人。每年设置冬令营和夏令营,邀请校内外专家教授为学生开展人文艺术、科学前沿主题讲座。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文体活动,在多个比赛活动中获奖。通过各种拓展,做到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强化培养 提升成效
学院实施学生素质拓展能力提升计划,注重学生的国际化培养,搭建学生国际交流平台。组织学生参加澳门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访学交流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助力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的新工科复合型人才。
组织学生出国访学交流,开拓国际视野
近三年,学院有超过30%的毕业生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双一流大学录取深造。2024届毕业生升学率为57.69%,其中近50%的学生被国内“双一流”高校录取,另有4名学生进入新南威尔士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深造。学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57项、省级124项,先后获全国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Robocom机器人开发者大赛一等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中国服务外包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二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铜奖,全国英语竞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三等奖等;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3项;公开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EI期刊论文7篇;申请发明专利51件,其中授权专利3件;参加短期出国项目交流165人,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学院将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全方位推进学院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学校“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实施和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大学建设贡献积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