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二十载砥砺奋进】丰沃育人土壤 推动人才培养向“新”而行

我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71
分享

阅读次数:71发布时间:2024-11-25 17:00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合署,新闻中心挂靠) 责任编辑:余小乔

“我为自己能参与‘智慧天网’卫星通信创新工程感到荣幸和自豪!”看到所在的“追星通信”团队研发的面向“智慧天网”地面应用示范系统方案成功应用于我国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通信工程223班周艳平受到极大鼓舞,“我将持续聚焦新质生产力这一课题,学习前沿科技知识,围绕通信及其相关算法开展深入研究,为卫星互联和天地一体通信发展赋能添力。”

近年来,我校主动适应学习革命与高等教育变革,将“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融入时代发展脉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加大教学投入,完善育人体系,多措并举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推动人才培养向“优质”“高质”“新质”方向发展。

深化改革  把好人才培养“方向盘”

杨连第登高人才定制班、科大讯飞实验班、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专业……近年来,我校从增强教育服务创新能力出发,把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推动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面向新兴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我们主动思考,积极谋划,推行学科专业结构改革,在破立之间优化专业设置。”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宇民说道。五年来,学校新设了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智能医学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新专业,同时停招、撤销了28个与现代产业需求不相适应的“老牌”专业。

在打造新兴专业、重点专业的同时,学校依托重点学科整合优质资源,建立跨学院跨学科的卓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载体——张謇学院,通过制定特色培养方案、实施特色培养举措、设立综合创新项目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能力。

为引导学生“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勇创新”,增强实践创新能力,学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协调联动、全员共同参与的双创教育工作格局,为培养“双创人才提供组织保障;将创新创业活动作为“特设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教学中嵌入4.5+X型学分的“专创融合”双创教学模块,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构建了“国家—省级—学校—学院”四级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体系,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创业活动。

如今,以“专业见习、实习实训、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第一课堂为主线,以学生“社会实践、技能训练、科研创新、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等第二课堂为补充的“一体化—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日臻成熟。

夯基筑垒  练好人才培养“基本功”

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8个,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6门,入选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2部、省重点教材立项39部、省本科优秀培育教材4部……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本为本”,落实“四个回归”,完善了与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与新技术相融合、与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相配套的“金专”“金课”“金教材”建设机制,重塑教学新生态。

在此基础上,学校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准确把握各专业领域发展趋势,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修订了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优化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结构,探索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引导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建构教学新场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设置企业教师特聘岗,将企业核心生产过程融入教学,促进技术发展与课程内容衔接、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融合,推动企业与学业协同发展、行业与专业互助合作。

为强化校地、校企互动,推动“名城名校”融合发展,学校依托优势学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教学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先后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共建通科微电子学院、阿里云大数据学院、现代家纺产业学院等科技创新平台,在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截至目前,南通大学与相关单位签署了双创教育合作协议10余个,汇聚企业资源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创业服务平台7个、产业学院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校外联合教学实践基地500余个。

此外,为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学校还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组织管理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10余个,从制度层面推动人才培养工作“加速跑”。

丰沃土壤  锻造人才培养“硬内核”

“近三年,我校电气类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9%、专业对口率94%、高薪就业率78%,处于国内同类高校和专业前列。”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徐骏介绍道,学校培养的80%以上电气类学生毕业后进入长三角行业骨干企业,有的已成长为技术骨干、中层管理人员或行业领军人才。

在学校的专业课堂上,行业大咖、企业专家为学生授课是“家常便饭”。企业工程师进学校课堂,除了承担相关课程教学任务外,还联合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项目课程、创新创业活动,并按照企业规范开展工程化培训和项目训练,让学生“真题真做”。“正是在学校经受了实战磨炼,我们才能利用专业知识、实践积累为事业铺路,为发展续航。”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江苏集萃先进纤维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项目主管何丽芬说道。

为了让创新创业的火花进一步迸发,学校每年立项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近500项,参与人数近3000人次;组织举办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近200项,参赛学生2万余人次。近三年,学生累计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及以上奖项45项、申请专利100余项、每年发表论文400余篇。依托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学校还帮助学生开办企业近50家,其中10余家获得稳定发展并入驻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南通国际青创园、南通大学科技园。

推动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深度融合,让学生既有展现自我的舞台,也有仰望星空的勇气。学校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激发创新活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

(余小乔 范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