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我校召开国家级产业学院通科微电子学院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

14
分享

阅读次数:14发布时间:2025-03-31 17:35来源单位: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封测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挂靠) 责任编辑:陈虹

3月29日下午,我校召开国家级产业学院通科微电子学院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校党委书记、校长杨宇民在会上讲话。南通市工信局副局长朱振宇,南通市科技局副局长高吉,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施佺,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徐骏出席会议并讲话。

杨宇民感谢工信局、科技局等相关企事业单位长期以来给予我校的关心与指导,并回顾了通科微电子学院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他希望学院进一步发挥理事会的协同优势,一是锚定产业前沿,围绕共性技术与产业化关键难题开展攻关,为微电子产业升级注入创新动能;二是深化机制创新,通过校地紧密协作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体系,精准培育适应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强化辐射带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深度融合,服务产业集群发展,为进一步开拓创新、深化服务地方工作内涵、推动校地在教育、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全方位深度合作提供坚实支撑。

朱振宇指出,校地融合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以通科微电子学院为代表的学院建设,深度嵌入地方产业规划、园区布局和重点企业发展需求,实现了学科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他表示,南通市工信局作为全市产业升级的牵头部门之一,将全力以赴统筹资源,推动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向产业一线聚集,为学院提升办学层次、深化校企合作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南通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事业实现“双轮驱动、协同成长”。

高吉围绕目前产业发展态势和情况,指出通科微电子学院要紧扣“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机遇,深度融入南通市委市政府产业规划,强化优势学科建设、培育新兴学科方向、构建产学研创新生态,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他表示,南通市科技局将强化政策引领与资源统筹,服务和支持通科微电子学院的建设发展,助力校企在科技成果转化、前沿技术攻关、重大项目研发等领域的深度合作,通过“揭榜挂帅”等项目机制,集聚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向纵深发展,为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和高校服务地方能力提供核心支撑。

施佺表示,学院需不断深化未来发展方向,要从“立柱架梁”迈向“精耕细作”,为全面推动南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他对学院未来发展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精耕“技术深度”,攻克产业核心瓶颈。要始终坚持服务产业发展的目标导向,推进“学科+产业”双轮驱动,整合各方资源,持续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二是要精耕“人才精度”,构建梯度培养体系。要坚持把“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从“批量输送”转向“精准适配”。三是要精耕“品牌高度”,输出现代产业学院范式。要积极主动对接国家产业战略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求,凝练我校新工科建设特色,加快推动从“地方实践”向“全国标杆”建设为目标的战略升级。

徐骏表示,我校作为地方综合性高校,要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人才与科研优势。一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聚焦高端研发人才培养,强化工程技术骨干培育,夯实应用技能人才储备,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二要更加深入到地方产业。以更高站位对接市委市政府产业规划部署,推动课程体系与产业标准深度对接,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体系。三要深耕学院建设特色。通过前瞻性布局学科方向、系统性推进产教融合、突破性创新协同机制,在集成电路、先进封装等前沿领域开辟新赛道,在智能传感、功率半导体等应用场景培育新动能。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永杰主持会议,从建设进展和突出成效、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汇报了通科微电子学院建设情况。企业代表、各职能部门就通科微电子学院建设与发展进行了交流研讨。

南通市工信局、南通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合作企业负责人,我校办公室、教务处、服务地方工作处、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微电子学院、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薛琪/文 李亮/摄)

文字作者:
图片作者: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