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中山大学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彭玉平应邀做客我校“精进讲坛”,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人间词话〉与文学革命》的学术讲座。
彭玉平教授从南通与王国维的渊源讲起,用幽默的语言分享了发掘王国维手稿的经历。他介绍了《人间词话》的相关背景,包括王国维生前三种公开出版的《人间词话》、王国维的词学渊源、《人间词话》的撰写时间、《人间词话》最初的撰述路径、王国维理论的局限性等。在讲述过程中,彭玉平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经历。他认为,王国维的境界说并非开篇提出,而是跳跃式组合而成境界体系。他指出了王国维与文学革命的关系,并对其人其词进行了深刻独到的评价。彭玉平教授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独具魅力的演讲风格征服全场,讲座既展现出渊博的学术积淀,又彰显出深切的人文关怀。彭玉平还与现场师生展开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疑问给予细致解答。
文学院院长顾金春教授主持讲座。学院师生200余人参加讲座。
(于江秋/文 朱艺雯/摄)
又讯 5月20日,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徐永明应邀做客我校“精进讲坛”,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AI与人文》的学术讲座,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人文学科的深刻影响与发展机遇。
徐永明教授指出,当前数字人文的兴起为传统研究注入了新活力。在探讨“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学术转型时,徐永明教授认为,数字人文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人文计算、数字人文、人工智能阶段。他展示了浙大“云四库”项目在古籍智能标引方面的突破,证明AI可大幅提升文献研究效率。徐永明教授的演讲不仅彰显了其深厚的学术造诣,更展现了其对数字时代人文学科转型的前瞻性思考。他基于当前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创新性地提出了新时代文科人才的核心能力模型,强调当代人文学者应当实现“义理、考据、辞章、算法”的四维能力整合,为传统人文学科在数字时代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文学院副院长施贤明主持讲座,他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必须主动去拥抱时代的变化,正视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把握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以便在激烈的AI时代中拥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马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