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22日,我校技术经理人专题培训班(第一期)在启东校区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华亮作开班讲话。
华亮代表学校向各位专家和学员长期以来对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及服务地方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担着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使命。举办本次专题培训班,既是为了深度融入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加快“名城名校”融合发展与“双高协同”创新发展步伐,更是完善学校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打造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技术经理人队伍,进而破解学校服务地方发展难题、赋能地方发展的关键之举。就做好下一步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及服务地方工作,华亮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科学谋划学校服务地方“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十五五”时期是学校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的重要节点,也是深化校地融合、提升服务能级,助力区域发展的战略窗口期,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通过开展调研等多种方式,科学谋划学校服务地方“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确保规划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实操性;二是要健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随着教育评价改革向纵深推进,对学校科技创新及服务地方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要积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为教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工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学校科研人员创新创造的活力;三是要加强组织协调,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有组织转化”模式。要进一步优化科研组织方式,深化改革,聚焦学校优势学科,围绕“名城名校”融合发展与“双高协同”创新发展重点目标任务,不断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快推动学校融入地方经济社会主战场,提升校地校企合作质量和水平;四是要强化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专业化技术经理人队伍。技术经理人是连接科研与产业的关键纽带,更是推动“十五五”服务地方规划落地、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支撑“有组织科研+有组织转化”模式运转的核心力量,要围绕学校优势学科和地方产业需求,通过专业化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为校地融合发展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本次培训由服务地方工作处、启东海洋研究院、南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线上课程严格对标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大纲,着力做好技术经纪知识普及;线下则特邀省科技厅领导、国内高校专家及行业领军人物,围绕科技成果赋权改革、高价值专利培育与布局、专利奖申报、产学研合作与技术转移实务等内容作主题报告;同时组织全体学员聚焦南通大学服务地方“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及启东海洋研究院建设开展深度研讨,为学校“十五五”时期服务地方工作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贡献真知灼见。培训班还进行了学校技术经理人聘任仪式。
服务地方工作处处长高江宁主持开班仪式。各学院分管服务地方工作负责人和兼职技术经理人50余人参加活动。
(陈聪 彭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