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31日,外国语学院举办2025年暑期南通高校外语教师科研辅导班暨我校外国语言文学类“精进讲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毛浩然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世华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编辑部主任刘兮颖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建达教授应邀围绕外语学科科研创新、区域国别研究、学术写作与期刊发表、人工智能与外语教育等前沿议题展开系统讲授与深入辅导。
毛浩然教授直面外语教师在发表高水平论文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提出科研思维转型路径,阐述了“向下多层级分类、向上三维度归类”的选题构建方法,倡导学者培养“生活处处是科研”的敏锐洞察力,并不断提升高阶思维与学术叙事能力。陈世华教授在题为《区域国别研究:外语何为》的讲座中,系统阐述了区域国别学的多学科融合特点,为外语教师拓展研究视野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可行的实践路径。刘兮颖教授聚焦期刊选题趋势与学术写作策略,以《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定位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所反映的选题变迁与研究方法演进,鼓励青年学者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持续“输出与仿写”锤炼学术思维与表达能力,坚持以真问题为导向,实现从“学术复制”到“学术生产”的根本转变。刘建达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外语教师的发展》为题,深入解析了外语教育的五大颠覆性趋势,提出外语教师应具备数智素养、跨学科素养和测评素养,为AI背景下外语教学与教师发展方向提供了前瞻性建议。
本次辅导班还特别组织多场“科研项目/论文辅导”工作坊,开展一对一精准指导,针对教师提交的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书与学术论文进行深入细致的点评与修改建议。外国语学院骨干教师及南通多所高校外语教师代表近60人参加本次科研辅导。
(张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