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我校师生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1051
分享

阅读次数:1051发布时间:2025-09-04 16:36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合署,新闻中心挂靠) 责任编辑:余小乔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激人奋进,气势磅礴的阅兵式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国力量。我校师生密切关注大会,第一时间收看直播盛况,共同感受国强、感受军威,为阅兵喝彩,为祖国自豪。

上午9时,80响礼炮响彻云霄,大会正式开始,我校各收看会场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师生肃然起立,跟随着直播画面齐声高唱国歌。在啬园校区逸夫楼 505会议室,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感受那段浴血奋战的历史所凝聚的伟大抗战精神。校党委书记杨宇民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和重要起点。伟大抗战精神,是矗立在中华儿女心中的精神丰碑,指引着我们淬砺民族血性、度尽民族劫难、书写民族荣光。他表示,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要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战略定力和澎湃动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征程中,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大力推进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不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努力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通大答卷。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校长王建浦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铭记抗战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砥砺奋进、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迎难而上的勇气、百折不挠的韧劲,更好地把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结合起来,加快推进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以新时代通大人的新担当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九三阅兵是新时代推进立德树人工程的宝贵教育契机。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吉明明表示,要积极引导师生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要加强抗战历史教育,讲好英雄故事,将抗战精神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培养师生树牢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奋斗精神、强化使命担当。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施佺表示,要将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融入学科建设中,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优化学科布局,打造特色学科;在研究生培养上,要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科研,培养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校纪委书记、省监委派驻监察专员周振修表示,要充分汲取抗战精神力量,强化政治监督,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聚焦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实际工作成效回应师生期盼;秉持“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捍卫教育的公平与神圣。

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部队。阅兵式上,战旗猎猎,雄师列阵,受阅部队军容严整、意气风发;铁流滚滚,气势如虹,战鹰战车整齐列阵、威风凛凛。我校离休干部许胜表示,这次大阅兵充分展现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展现了我们中国人民军队是一支正义之师、英雄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捍卫世界和平之师;彰显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一名百岁抗战老兵,他深感战争胜利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是全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团结奋斗而得来的,我们需要倍加珍惜。他愿同全国军民一道,继续团结奋斗,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值得通大人骄傲的是,我校服装表演专业2025届毕业生齐卓娅、口腔医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万欣仪、公共管理专业2025级硕士研究生张晓瑜等退役学子参与了此次阅兵民兵方队。张晓瑜表示,能够代表女民兵这个群体走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感到十分光荣和自豪,我们会用最挺拔的身姿、最铿锵的脚步,向世界宣告中国军队的强大和不可战胜。她说:“作为受阅队员,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在炎炎烈日和高温的训练场上,衣服总是湿了干、干了又湿,每当训练感到力竭时,我都会想起那段浸透血泪的历史,想到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盛世,从抗战精神中我总能汲取到无尽的力量。”

阅兵展现的不仅是国威军威,更是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传承。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如高表示,要将伟大抗战精神有机融入党员教育和干部培训之中,通过创新教育形式、强化实践担当,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推动党员干部从抗战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行动投身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之中。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陶锋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从先辈的英勇事迹中汲取力量,不断提升高校宣传思想文化的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讲好百年通大发展故事,引导师生厚植爱国情怀,在新时代勇担使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唱响地方高校强音。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人武部部长朱城表示,将持续加强对征兵工作的组织领导,激励更多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投身强军伟业;在校内建成退役军人服务站,努力将其打造成彰显军民团结的重要窗口、国防教育的关键阵地和征兵成果的展示平台。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刘峰表示,将自觉扛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校党政决策部署,用实干诠释忠诚,用担当践行使命,以高质量“三服务”工作助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沈永江表示,要坚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弘扬教育家精神,在教师中大力传承张謇爱国主义思想和教育理念,争做潜心育人的“大先生”。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丽表示,要立足岗位实际,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为研究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力支持;通过组织主题学习、红色教育实践等活动,推动抗战精神在青年学子中代代相传。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陈婷婷表示,要以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励通大学子筑牢信仰,坚定理想,锤炼本领,砥砺品格,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把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勤学笃实的行动、服务人民的担当、矢志创新的追求。教务处处长、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院长姚登兵表示,要让抗战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真正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实现“课程传精神、实践铸精神、文化润精神”的育人效果。科学技术处处长、医学院院长陈罡表示,正如受阅装备体现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培育师生的科技报国情怀,既要追求学术前沿,更要扎根国家需求,让实验室里的突破真正成为强国复兴的基石。工会主席徐宇红表示,要引导教职工深刻领会抗战精神和工运精神的核心内涵,将其转化为在教学科研一线勇于担当、锐意创新、追求卓越的实际行动,让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在贴心服务与务实履职中薪火相传。团委副书记(主持工作)施玮表示,要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勤于学习、敏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强大动力,在科技创新最前沿、社会服务第一线展现青春作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舞台上绽放青春荣光。

站在立德树人的前沿阵地,要将抗战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教书育人中传承红色基因,在科研创新中践行初心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延溢表示,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祖国培养一批又一批有理想信念、有家国情怀、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新时代接班人。杏林学院党委书记朱晓阳表示,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锐气攻坚克难,秉承“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季凌燕表示,要让红色基因融入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师生读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内涵,激励科研工作者直面技术壁垒、勇闯学术难关,在关键领域突破中彰显担当。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钱涛表示,将以零碳氢能驱动强国引擎,用绿色电力告慰烽火岁月,攻坚固态锂电界面,助力绿色出行“中国方案”。附属医院普外科常务副主任支小飞表示,要让抗战精神成为激励学子们勇攀医学高峰的强大动力,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健康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创新精神攻克医学难题,以医者仁心守护人民健康。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张若愚副教授表示,将继续奔赴在寻访抗战亲历者的道路上,带领学生进一步领悟全民族抗战的厚重分量,追随前辈足迹,心怀家国,让红色血脉在传承中永续奔流。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戴宇婷表示,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从历史中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看到现代化通信装备方队,我深感震撼也思绪万千。”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李飞洋说,“曾经的手摇电台传递情报艰难,如今我们构建起了高效通信网络,实现了质的飞跃,充分彰显了祖国通信事业的蓬勃发展。”他表示,要以先辈为榜样,为通信事业添砖加瓦,不负先辈们用热血换来的和平与繁荣。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让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施嘉男深受触动,她说:“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深入研读经典著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精准把握抗战精神的内核,以笔为剑,传承红色基因,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在本次阅兵中,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4支战略方阵首次集中亮相,展示了我国国防科技的飞跃发展。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计233班理锦诚表示,“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新时代青年,当以代码许国、以算法强国,将澎湃的爱国情怀化作实干力量,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勇毅前行!”

(范苏 陈虹)

我校各收看现场

文字作者:
图片作者: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