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0日下午,我校举行低空交通协同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施佺,南通市综合交通运输学会理事长葛玉琴,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产品研发部总监杜忠岩,北京智网易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学军,南通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冯卫东等出席活动并致辞。
施佺介绍了我校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他指出,当前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南通滨江临海,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基础雄厚,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扎根江海大地的高等学府,我校始终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己任,实验室的揭牌正是我校响应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举措。他期待通过这个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汇聚各方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共同破解低空经济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和产业难题。
葛玉琴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低空经济已成为南通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抓手。实验室的成立既顺应国家战略导向,也精准契合地方发展需求。她倡议构建“三方联动”平台,汇聚创新资源;聚焦“场景导向”研发,推动成果落地见效;打造“知行合一”体系,培育复合型人才,表示学会将继续当好“服务员”和“助推器”,与南通大学及相关单位携手并进,深化合作、协同创新、共育人才,共同推动南通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杜忠岩介绍了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和业务范围。他指出,低空经济作为未来交通的“新蓝海”,具有应用场景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实验室的成立既可以为基础研究创新提供高水平的平台,也可为解决真实场景关键问题提供多方支持。他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攻克技术壁垒,实现创新突破,共创低空经济美好未来。
吴学军介绍了北京智网易联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在低空经济研发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将在实验室建设和推进上采取实质性举措,希望实验室平台在探索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课题、发明和大赛方面提供更多支撑,同时将落地场景和区域市场对实验室师生开放,实现校企之间资源共享,赋能双方进一步成长,培养更多低空经济领域的优秀人才。
冯卫东指出,在低空经济体系中,无人机产业是最活跃的单元,也是创新突破最集中的领域。南通市无人机行业协会将从科研成果走进产业、应用场景走进城市、人才与创新双循环等三个方面与实验室深入合作,形成互促共赢的新格局,助力实验室成为地区低空经济发展的创新高地,为长三角乃至全国低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南通智慧”和“南通方案”。
南通大学低空交通协同创新实验室由我校联合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与北京智网易联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实验室依托我校在智能交通、信息科学等领域的学科优势,重点开展智能飞行与自主导航、空域集成与智能管理、通信感知与运营安全等关键技术研究,致力于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平台,着力构建技术创新的研发平台、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产业服务的支撑平台,全面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

揭牌仪式上,施佺、杜忠岩、吴学军共同为“低空交通协同创新实验室”揭牌。施佺为葛玉琴颁发实验室顾问聘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与南通市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南通市无人机行业协会共同签署三方合作协议,与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北京智网易联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共建“低空交通协同创新实验室”战略合作协议。活动现场还进行了低空管控平台及飞行展示,校企双方就促进产教深度合作进行交流。
在校期间,葛玉琴一行参观了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实验室和校史馆。
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莉莉主持揭牌仪式并代表学院签约。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交流。
(吕峰/文 张娜/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