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九届学术大会学术聚焦专场在我校举行。会议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我校承办。会议以“担当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 更好为全国发展大局做贡献”为总主题,聚焦“挑战与机遇:人工智能时代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核心议题展开。来自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人工智能浪潮下哲学社会科学的变革路径与创新方向。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江苏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尚庆飞,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UNWSF)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王春晖等出席会议。校长王建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陆俊杰主持开幕式。
王建浦代表学校致欢迎辞,感谢与会嘉宾给予学校的支持和帮助,并介绍了学校历史沿革和事业发展概况。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重塑知识生产方式、学术研究范式与思想传播模式,本次专场聚焦的核心议题既契合时代发展潮流,又回应了学术创新需求,期待通过本次研讨碰撞智慧火花、凝聚发展共识,为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贡献“通大力量”。
张新科代表江苏省社科联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意义与深远影响,指出人工智能不仅为哲学社会科学带来了研究工具革新、学科融合深化的重大机遇,也提出了价值导向坚守、学术规范重构的时代挑战。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以此次会议为平台,聚焦学术前沿、促进学科交流,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深度融合,为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思想理论支撑。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尚庆飞结合工作实践展开深度剖析,系统分析人工智能对社科研究的全方位影响,提出技术赋能与学术本位相统一的发展路径。何建华从文明演进视角,剖析AI对智库的重塑,提出“四个新”发展路径,强调人类正在从智商和情商走向灵商,智库核心仍是生产思想,需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王春晖围绕AI、大模型关系,提出数据要素化、建设高质量数据集等对齐路径,强调AI治理要完善法律、设立标识制度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锋聚焦直播、医疗等几大场景剖析人机博弈问题,呼吁关注AI带来的制度伦理挑战,开展跨学科研究。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为志提出人机共生催生“双脑社会”,指出“市场—政府—主体”关系,强调人机共智环境下,人与非人构成的社会结构正在形成。分会场讨论环节,17位与会代表分别交流发言,分享各自研究成果。会议还表彰了相关优秀论文作者。
南京博物院研究员楚小庆主持主旨报告。江苏省社科联组联中心主任、研究员王淑芬宣读名单。《中国社会科学报》江苏记者站站长王广禄等嘉宾参与点评。南通市社科联党组书记高广军,南京邮电大学期刊社主任、社会与人口学院周建芳教授,新华日报全媒体评论理论部高级记者孟亚生,我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参加大会。
(魏慧争/文 朱松儿/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