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 02
    2019-08
    7月31日出版的《中国科学报》在6版以《非遗舞蹈“衣”脉相承》为题报道我校纺织服装学院学生创新成果。文章从“实践启发非遗情怀”“助力完善规范调研”“绽放传统绚丽文化”三方面介绍“衣脉相承”非遗舞蹈服饰团队的研究历程。据悉,该团队的申报项目《非遗舞蹈中服饰道具的传承与可持续研究——以江苏南通等地的调研为例》,在第十六届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挑战杯”全国竞赛江苏省选拔赛决赛中荣获特等奖,在2018年“创青春”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上获得银奖,并成功申请到我校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项目还入选南通市第四届公益项目大赛,并与南通市文广新局顺利达成“非遗舞蹈服饰的保护与开发”战略合作,团队所作的《江苏非遗舞蹈中服饰道具保护传承现状与对策》的调研报告获民进江苏省委立项。(校报记者刘佳昕)相关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7/348261.shtm
    2019-08-02
  • 01
    2019-08
    7月28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以《江苏海安:校地牵手打造“田野上的思政课堂”》为题,关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田野上的思政课堂”项目。文章中指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江苏省海安市委宣传部、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合作建设文明实践共建基地协议书,并启动了“田野上的思政课堂”项目,实现思想共享、工作共商、基地共建、难题共解,开创高校与地方文明实践共促、共享、共赢的新局面。校地牵手一家亲,将思政课堂从教室搬入村居,从三尺讲台移到乡间田野,充分激发思政课堂的“内生动力”。(校报记者刘佳昕)相关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3018883186300818736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2019-08-01
  • 30
    2019-07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磅Normal07月27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以《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迎来一批来自江苏的特殊志愿者》为题,关注我校公共卫生学院“江海健康公益传播社”师生赴陕西佛坪进行“健康扶贫”暑期社会实践。据悉,本次实践活动获得共青团中央“健康扶贫青春行”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立项,依托“江海健康公益传播社”,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为指导,以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为基础,以新媒体传播为路径,坚持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为己任,以实际行动促进苏陕扶贫协作、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交汇点、南通发布等多家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虞亚平)相关链接:“学习强国”平台: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3100873121465075545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中国青年报客
    2019-07-30
  • 28
    2019-07
    7月25日出版的《光明日报》在第10版以题为《“教得好”也能评教授》关注我校职称改革新举措。报道中指出,2018年,我校出台的《南通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试行)》,提出在教书育人一线的教师,如果开发了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等高水平的教学资源,都可以通过认定评审渠道申报高级职称。(校报记者刘佳昕)相关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9-07/25/nw.D110000gmrb_20190725_1-10.htm
    2019-07-28
  • 27
    2019-07
    7月26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在头版以《“莫文隋”没有走》关注“莫文隋”原型汤淳渊同志先进事迹。7月12日晚,全国精神文明建设重大典型“莫文隋”的重要原型、我校退休教师汤淳渊因病去世,享年83岁。文章中详细介绍了汤淳渊同志化名“莫文隋”扶危济贫的先进事迹、社会影响以及通大“莫文隋”的发展现状,深切缅怀汤淳渊同志。(校报记者刘佳昕)相关链接:http://zqb.cyol.com/html/2019-07/26/nw.D110000zgqnb_20190726_5-01.htm
    2019-07-27
  • 26
    2019-07
    7月24日出版的《新华日报》在第13版以《汪道远:打造中国顶级科研学术期刊》为题专访我校校友汪道远。报道中指出,今年6月,科睿唯安发布了一年一度的期刊引证报告,我校校友汪道远创办的AME出版社旗下11本期刊获得最新影响因子。其中,TLCR《肺癌转化研究》最新影响因子为4.806分。ATM《转化医学年鉴》、QIMS《定量影像学》、HBSN《肝胆外科与营养》等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均在3.0以上。就创办一流学术期刊,汪道远表示,在过去没钱、没人才、没足够水准的科研成果的情况下,我国科研工作者多是通过“借船出海”的方式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科研投入的逐年增加,科研人员从业者的增多,科研成果水准逐渐提升,“拿得出手”的科研论文数量激增。因此,无论是基本条件,还是意识水平,都具备了“造船出海”的底气。(校报记者刘佳昕)相关链接:http://xh.xhby.net/mp3/pc/c/201907/24/c662726.html
    2019-07-26
  • 25
    2019-07
    近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中国科学报》、雷锋杂志微信公众号等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纷纷刊发报道,深切缅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莫文隋”原型汤淳渊同志,并对“莫文隋”事迹持续宣传报道。2019年7月12日21点22分,汤淳渊同志因病去世,享年83岁。他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莫文隋”的主要原型,我校退休教师,原南通工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感动南通•教育人物”特别荣誉奖获得者,江苏高教30年重要影响人物提名者。《新华日报》、群众杂志、《扬子晚报》《现代快报》、交汇点、扬子晚报网、现代快报全媒体、江苏教育发布以及《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南通电视台、南通发布等省市级媒体进行了持续跟踪报道。(校报记者张莉丽)相关链接:《人民日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9-07/17/nw.D110000renmrb_20190717_6-04.htm《光明日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9-07/15/nw.D110000gmrb_201
    2019-07-25
  • 24
    2019-07
    7月13日出版的《中国教育报》在头版以《南通大学:“多把尺子”量教师》关注我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报道指出,2018年,我校出台《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试行)》,提出教师如果开发了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等高水平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在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高级别奖项,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等,都可以通过“认定评审渠道”申报高级职称。新的职称制度施行以来,我校已有16名业绩突出的教师获评高级职称。校党委书记浦玉忠指出,只要教师取得有示范引领效应的高水平成果就应当认可。校长施卫东表示,要鼓励教师在一些领域填补空白,促进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形成更加有利于创新、有利于干事的氛围。(校报记者刘佳昕)相关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9-07/13/content_521976.htm?div=-1
    2019-07-24
  • 18
    2019-07
    7月11日出版的《科技日报》在第7版以《眼底病变须重视,它是疾病“信号源”》为题报道我校医学院学生团队科研成果。报道指出,在我校医学院桑爱民教授、吴辉群副教授的联合指导下,学院本科生韦华根团队开发出的远程智慧眼底筛查云平台项目,利用人工智能查找眼底视网膜血管的微小变化,为病程研判及治疗提供参考。目前该平台已和南通第一人民医院、南通爱尔眼科医院进行合作,反馈良好,面向基层社区的推广也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进行。吴辉群预计在未来2—3年内待医疗器械许可证审批下来,这项技术会让更多人受益。(校报记者刘佳昕)相关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9-07/11/content_425431.htm?div=-1
    2019-07-18
  • 16
    2019-07
    近日,2019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江苏夏令营南通营在我校落下帷幕,来自美国、加拿大、葡萄牙、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60余名海外华裔青少年在通大结束了寻根之旅。活动受到了《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光明日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多家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本次夏令营是印尼学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寻根之旅”夏令营,由中国侨联主办、江苏省侨联协办、南通大学承办。夏令营为期10天,活动安排丰富多彩,既有品味中国历史文化的“汉语课堂”,又有体验南通民俗风貌的“校外拓展”。交汇点、《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现代快报网、《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南通发布、南通电视台等省市级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校报记者张莉丽)相关链接:《人民日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9-07/10/nw.D110000renmrb_20190710_3-07.htm《人民日报(海外版)》: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9-07/05/content_1934334.htm?from=sin
    2019-07-16
  • 12
    2019-07
    7月10日出版的《中国科学报》以《南通大学构建公交系统科学配置模型》为题,关注我校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教师曹志超博士科研成果。曹志超构建出公交系统科学配置模型,研究结果并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发表于国际交通运输领域顶级期刊《交通研究》。该论文基于精细化客流需求,提出自动化接驳公交的时刻表编制方法,通过“跳停”作业实现公交车辆的调度优化。模型以客流出行时间最小化和车辆数最小化为目标,考虑车辆载客能力,实现车辆数的对比。该研究成果从根本上解决了线路重复、空置率高等问题,提升了公共交通的整体效率。通过新西兰奥克兰市公交系统的案例分析,曹志超的理论模型可实现乘客耗时减少1.83%、最大车辆数减少8.11%。(校报记者张莉丽)相关链接:《中国科学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7/347611.shtm
    2019-07-12
  • 09
    2019-07
    7月8日出版的《中国教育报》在高教周刊·改革探索版以《南通大学扎根大地为研究“加温”》为题,关注我校创新教育成果。文章从传播人文理念、解决科学难题、构建链条式教育体系三个部分介绍了第十六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获奖项目,我校外国语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医学院四个学生团队的科研创新成果,以及我校“跟进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我校聚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命题,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加强育人的内涵建设和制度保障。以学生全面成长发展为目标,坚持全面落实“跟进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协同育人体系,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校报记者张莉丽)相关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9-07/08/content_521645.htm?div=-1
    2019-07-09
  • 08
    2019-07
    7月7日出版的《经济日报》在第4版以《长江经济带建设护航绿色发展》为题,就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问题采访我校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成长春教授。成长春认为,经过这几年的共同努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共抓大保护的共识进一步增强,绿色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为长江经济带注入了新活力。长三角创新资源集聚、优势鲜明,坐拥上海张江和合肥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张江、苏南、杭州、合芜蚌、宁波温州等多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南京江北新区等众多创新载体,浙江数字经济发展迅猛,G60科创走廊通过协同创新共建共享串起了“智造”长三角。未来,在进一步推动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引领高质量发展方面,长三角空间巨大。(校报记者刘佳昕)相关链接:http://paper.ce.cn/jjrb/html/2019-07/07/content_395166.htm#
    2019-07-08
  • 07
    2019-07
    7月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第六版,刊登图片新闻聚焦我校2019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江苏夏令营南通营——与奥运冠军、体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李菊面对面活动,来自美国、加拿大、葡萄牙、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60余名海外华裔青少年与运动员面对面,在互动环节感受乒乓球运动和击剑的独特魅力。据了解,本次夏令营是印尼学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为期十天,我校将为学员们设置中华文化课程和体育戏曲访问体验活动,既有品味中国历史文化的“汉语课堂”,又有体验南通民俗风貌的“校外拓展”。(校报记者刘佳昕)相关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9-07/05/content_1934334.htm?from=singlemessage
    2019-07-07
  • 07
    2019-07
    7月3日出版的《新华日报》在科技周刊·星光版以《院士点赞最牛本科生团队肿瘤治疗研究》为题,报道我校医学院本科生吴英成团队科研成果。报道指出,吴英成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结合分子和动物模型验证,发现了多个影响PD-1/PD-L1(PD-L2)的关键因素。为理解不同个体疗效差异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对优化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和开发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中科院院士段树民表示,该项目结合高通量数据分析、动物模型及基因编辑技术,详细、深入地阐述了PD-1/PD-L1的调控机制,研究发现具有原创性。(校报记者刘佳昕)相关链接:http://xh.xhby.net/mp3/pc/c/201907/03/c653817.html
    201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