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 12
    2020-03
    3月11日,共青团江苏省委团省委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60个青年集体和49名团员青年予以第二批通报表扬。我校附属医院抗疫青年突击队作为先进青年集体受到表扬。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附属医院团委号召全院广大青年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迅速组建“抗疫青年突击队”,二百余名突击队成员集结投身疫情防控阻击第一线,其中既有在通城坚守“疫”线的,也有逆行而上驰援湖北的。全体队员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身先士卒、义无反顾,以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与病毒抢时间、作斗争,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工作,践行守卫人民群众健康的初心使命,义无反顾为百姓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封琴)附属医院抗疫青年突击队获团省委通报表扬。
    2020-03-12
  • 12
    2020-03
    生命科学学院师生同上全国思政大课3月9日,由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开讲,生命科学学院积极响应号召,迅速部署,学院辅导员老师和全体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看了这堂生动的思政教育课。课上,四位教授解读了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了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有力地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热情,让青年师生们真正认识到什么叫责任和担当。课后,学院组织师生对这堂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发表学习感受。研植物17班朱秀茹表示,这堂课让她再次感受到党和国家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作为一名党员的她深受鼓励,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不负新时代。生技182班冯志聪说,这次大课更切实地让他感受到中国当代青年的力量。他表示作为一名中华儿女,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00后”的海洋191班姚梦军为那些防疫一线的同龄人自豪,青年大学生要用心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强烈的爱国爱党之心。学院辅导员们学习后也深有触动,他们表示
    2020-03-12
  • 11
    2020-03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收看思政大课3月9日,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举办“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院248名本科生、研究生在家准时收看。这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上,艾四林教授强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权、健康权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最好诠释;秦宣教授指出,此次抗疫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王炳林教授总结,我们应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的发展,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意识,尊重自然和规律;冯秀军教授聚焦疫情中勇敢逆行的年轻风景,鼓励大学生在与祖国和人民的同频共振中书写无悔的华章。思政课结束后,同学们纷纷点赞这堂有力量、有温度的疫情防控思政直播课,纷纷表示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畏困难、迎难而上,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就四位专家的讲课展开线上讨论,表示要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从自身专业出发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成果带入思政课堂,由此增强在面对突发风险中的理论解释力和实践指导力。(董红燕 任胜男)电气工程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全国大学生疫情防控思政大课3月9日下午,电气工程学院组织全院师
    2020-03-11
  • 10
    2020-03
    经济与管理学院学子热议“全国大学生疫情防控思政大课”3月9日,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全院学生和辅导员观看学习。“思政大课”邀请艾四林、秦宣、王炳林、冯秀军四位教授分别从《在抗击疫情斗争中深化理论认识》、《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总结历史经验,增强必胜信心》、《战“疫”里的最美青春——谈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四个专题为同学们解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以及通过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激发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这场思政大课内容充实、深入浅出、振奋人心、感人至深,在经管院学子中引起了广泛热议。硕19行政管理专业的魏征宇说:“通过观看疫情防控思政课,我深切感受到了疫情大考下的中国奇迹,这种奇迹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我国在抗疫中交出了最令人满意的答卷,我为生在这样的国家感到骄傲。”公管162班刘楷阳说:“思政大课更加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也对党员身份和青年人肩上的责任有了更深的认识。”国贸192班刘雪媛说:“观看了这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后,让我
    2020-03-10
  • 10
    2020-03
    3月10号,我校召开《南通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文件修订研讨会。校党委书记浦玉忠、校长施卫东、副校长董正超出席会议。浦玉忠指出,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的修订,是贯彻教育部和省相关文件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学校重视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体现。他强调,文件修订过程中,要明确研究生导师上岗资格要求应高于遴选要求,着力解决“导师多,学生少”等问题。发挥制度激励作用,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施卫东指出,本次修订是顺应形势的必要调整,要重点突出研究生导师德、能、绩三个方面情况的评价,把坚持立德树人、项目研究、论文指导能力和个人研究成果等作为考量标准,全面提高我校研究生导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董正超对文件修订原则和起草经过作了说明。他表示,修订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需要,是贯彻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的需要,旨在推动研究生培养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学校事业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会上,研究生院对相关政策、修订思路和框架作了详细汇报。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服务地方工作处、科学技术处、人文社科处、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
    2020-03-10
  • 10
    2020-03
    “每天一看到疑似确诊数据就十分焦虑,怎么办?”“在家线上学习没有效率,怎样才不会心烦气躁?”“今年我就要毕业了,我好怕自己找不到工作!”……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许多大学生们的生活学习节奏,给他们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霾。我校除了引导学生们进行疫情防控外,还开通网络心理支持热线并每天开出一份心理处方,及时为学子们戴上“心灵口罩”,让他们构建起心理防线。防“疫”有心 精准引导“你好,我是本次热线的心理咨询老师。”1月30日上午九点,“通大心语”线上心理咨询热线接待了第一位前来咨询的学生。陈同学是一名工科的大二学生,当看到确诊病人越来越多,医护人员中也有很多感染并牺牲时,他产生了焦虑、压抑,甚至愤怒的情绪。求助时他把这些情绪一泄而出。在与咨询老师的探讨中,他慢慢开始从多角度去看待这次疫情。他说,这次疫情让他对于生命更加敬畏,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中有和他一样的95后,感觉自己一下长大了,也让他认识到担心、愤怒、哀伤之后,应该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可以为社会做些什么。“战疫,既需要医疗救治,更需要心理援助。”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赵霞老师认为疫情期间心理危机干预非常重要。她介绍道,这次疫情发生
    2020-03-10
  • 08
    2020-03
    “陆舒对危重症病人的抢救理论非常全面,技术非常过硬,不愧是重症医学的行家里手!”通大附院援武汉医疗队队长顾俊说。“他是科室业务骨干、支部组织委员,除了临床工作外,还长期承担着大量市重症质控工作、学会工作、党支部工作,多年的历练使他完全能够独当一面。”通大附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党支部书记赵宏胜这样评价。“作为一名医者,他的眼里永远只有病人,作为副队长,他又是我们心中的超人,更是一枚暖男。”援武汉医疗队队员朱志红这样说。主动请缨,临危受命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蔓延,形势严峻。2月1日,通大附院接到江苏省卫生健康委通知,要求立即派遣医务人员支援湖北,驰援武汉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关键时刻,陆舒挺身而出,主动请缨,第一个报名,随即被党组织选定为通大附院2月2日首批出发支援湖北的7名医疗队员之一。2月4日,刚刚抵达武汉的江苏省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在驻地召开誓师大会,全体党员在党旗下宣誓,作为一名有着18年党龄的老党员,陆舒作为旗手之一,庄严地宣誓,重温入党誓词。此次江苏第三批医疗队驻扎在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救治定点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重症监护病房就是陆
    2020-03-08
  • 08
    2020-03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令人始料未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校迅速响应、认真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周密部署,全员参与,积极求变,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顶层设计,周密部署,确保线上教学同质等效坚持党委领导。学校高度重视疫情防控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成立南通大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多次组织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延迟开学期间教育教学工作。全校迅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精准发力,科学安排,通过学校OA系统、微信、QQ等途径,及时发布《关于做好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开学阶段本科教育教学活动安排的预通知》《关于做好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本科课堂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关于做好南通大学疫情防控期间本科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有条不紊地推进我校线上教学工作,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工作与线上教学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开学首日,校领导在线巡课,了解学生在线学习情况,感受线上教学课堂氛围,对全校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执行力和落实力给予充分肯定。坚持多元合作。全校各部门、各学院各司其职,协同配合,为保障线上教学的有序、高效
    2020-03-08
  • 08
    2020-03
    疫情挡不住春天的脚步,又到了草长莺飞的三月,全民抗疫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看到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她们,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逆风而行。奔腾不息的黄海边,她们从抗疫开始便坚守岗位,义无反顾、勇于担当,用温柔而又坚毅的力量,甘愿做一颗小螺丝钉,撑起校园防疫“半边天”。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要向她们道一声:“辛苦了,节日快乐!”校园小道、在建工地、集中医学隔离点、校区临时隔离观察区,杏林学院副院长曹阳英姿飒爽的身影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现场办公会议,各种工作接踵而至,她积极乐观稳步推进,不出一点差错;电话打到耳朵生疼,手机、电脑办公带来的诸多不适,她丝毫不在乎,在她的心里,防疫工作压倒一切。她,是校区防疫工作的指挥者之一。口罩挡住了她的脸,却遮不住她富有感染力的笑容。这样的她,真美!空荡荡的教工宿舍,传来了孩童的嬉闹声,原来是物业工作人员张蒙为了工作把家都搬来了学校;深夜,远处传来汽车的轰鸣声,她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翘首以盼,原来是盼望许久的防疫物资终于送到;防疫物资仓库里,各类物品井然有序,领用记录清楚明了,不时传来细细的叮嘱声,原来是她在兢兢业业地发放
    2020-03-08
  • 06
    2020-03
    近日,2020年第2期《中国政协》在“时评”中刊登我校印亚军题为《牢记初心 履职为民——新时代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的理论文章。文章指出,河南林县人民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用“愚公移山”般的意志创造了 1500 公里的人工天河,解决了数十万人喝水灌溉问题。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震撼。学习红旗渠精神,并使其成为新时代政协委员工作的精神动力和价值追求,正当其时。印亚军从参加启东市政协组织的赴河南林县红旗渠参观学习的感悟出发,将红旗渠蕴含的伟大精神与新时代政协委员职责紧密结合,并提出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协委员政治定力”“牢记履职初心,永葆政协委员为民本色”“密切联系群众,发挥政协委员纽带作用”“敢于担当作为,增强政协委员责任意识”四个方面践行新时代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他认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重温红旗渠精神,可以进一步激励政协委员牢记为民初心,在参政议政过程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用实实在在的成绩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贡钰榕)相关链接: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ZGZT202002037.htm
    2020-03-06
  • 04
    2020-03
    2月17日上午,南通首例、也是唯一一例新冠肺炎的重型患者黄某从我校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出院,副院长赵建美特意为她送上一束鲜花,“黄阿姨,恭喜您康复出院!”身材略显单薄的赵建美悄悄退到一旁,眼中有些湿润。在救治黄某的15个日夜,作为医院分管医疗业务的副院长及救治专家组副组长的赵建美承担的一系列压力在这一时刻才算释放。“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赵建美的办公桌上,有一本笔记本,上面记录了医院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她的工作。一个多月了,这本笔记本已经满满写了50多页,从院党委会、院长办公会的工作部署,到主持的大小会议,大到院部层面医疗流程的完善,小到一线医护人员具体的班次,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这既是我的日记,也是我的备忘薄。现在翻看还能感觉到当初写下笔记时的心情。”赵建美说。1月17日晚7点多,在完善功能布局后的发热门诊召开了一次特别的紧急会议。赵建美召集了跟疫情防控有关的所有临床医技科室、职能部门负责人,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赵建美决定,一改往常惯例,将发热门诊的归属安排给了感染性疾病科,大内科、大外科等科室支援;感染性疾病科负责发热门诊的白天出诊、发热隔离观察病区的管理、全院发热病
    2020-03-04
  • 04
    2020-03
    登记外地回宁人员信息、测量体温确认人员健康状况、劝阻未持有通行证的人员……自2月14日,杏林学院软嵌191班王晗光变身疫情防控一线志愿者,每天晚上7点至10点在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疫情防控点进行志愿服务。他说,“这次抗疫志愿服务为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让我的家国情怀得到了升华,涵养了我的责任和担当。”王晗光家在距离南京市鼓楼医院不超过一公里的金银街小区。在疫情暴发时期,作为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定点收治医院,鼓楼医院每天都有确诊的患者,焦虑在医院周边迅速蔓延开来。在每个社区的出入口处,都设置了疫情防控点,王晗光进出小区的时候,发现守在防控点的志愿者中,不乏已经六、七十岁的老人们。看到老人们穿着厚厚的冬衣,穿着红色志愿者背心,顶着风雪帮过路行人测量体温的时候,王晗光深受触动。“这样的事,不应该让老人们走在最前沿。”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王晗光认为自己应当为社会、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在向父母提出自己的想法后,王晗光心中不无忐忑,毕竟志愿者的工作充满危险性。但好在,他的行为得到了父母的鼓励,他的爷爷奶奶也给予了孙子充分的理解,并为他感到骄傲。有了家人的支
    2020-03-04
  • 03
    2020-03
    3月3日,团省委对在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41个青年集体和29名团员青年予以第一批通报表扬。我校附属医院张叶楠同志作为先进团员青年受到表扬。张叶楠同志自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报名成为我校附属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进驻武汉市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她与战友们以身涉险,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战斗,把不忘跟党初心、牢记青春使命践行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青春贡献。(封琴)我校附属医院张叶楠同志受到共青团江苏省委通报表扬。
    2020-03-03
  • 03
    2020-03
    2月15日,周六,感染性疾病科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张彬回到家时,已是深夜11点多。春节以来,高强度、连轴转的工作已让他忘了周末的概念,从发热门诊到医院11号楼2楼,短短时间内在将感染性疾病科病房改造成发热观察区后,张彬和他的团队一只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党员干部不带头,这个团队就没有战斗力”春节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暴发,附属医院院被列为首批定点收治医院,在院部召开的紧急专题会议上,将发热门诊的归属安排给了感染性疾病科,大内科等科室支援。感染性疾病科负责发热门诊的白天出诊、发热观察病区的管理、全院发热病人的会诊等。疫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张彬没有犹豫,承担下这个重任。他的决定也得到科室全体13名医生、14名护士的全力支持。“职责所在,卫生应急我们不上阵谁上阵?”在科室的微信群,有同事写出了这样的感慨,这让张彬格外欣慰,也更加坚定了大家战胜疫情的信心。在腾空科室病房、分流病人时,本不在班的医护人员全部主动到岗。在全院的统一协调下,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将病房准备好。在疫情暴发的初期,由于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不是太多,对收治的流程必须不断调整和完善。这涉及到核心医疗安全制度
    2020-03-03
  • 03
    2020-03
    疫情无情,人有情。新冠肺炎疫情时刻牵动着我校离退休老同志的心。近日,我校离退休党工委先后收到款项10000元和5000元,这两笔捐款分别来自我校退休教师郑晓天和离休老干部许胜。“得知疫情发生,在家的我很是着急,每天关注疫情发展。”许胜说。许胜原是南通纺织专科学校副校长,他17岁参加革命,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上海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战争。此后他又进入海军,成为共和国第一代海军战士。1978年10月,他从海军转业,进入我校的前身——南京工学院南通分院工作。耄耋之年的他依旧不忘发挥余热,时刻牢记为社会尽自己所能。“作为一名抗战老兵、新四军战士,我只想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对于此次捐款,许胜的心愿就像他为抗疫所做诗中所说——“党员模范在 抗疫必功成”。郑晓天原是南通医学院副教授,退休30多年来,她一直在校关工委发挥余热,帮助学习、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并经常参与易家桥宿舍区老同志谈心会,为志愿者和受助老人做“心语讲座”,用自己的爱心温暖和关心需要帮助的人,曾经她还为素不相识的患白血病的中学生捐款一万元。虽然现在右眼视力为零,左眼仅为0.1,但心系疫情的她,仍然坚持读报,了解疫情动态和抗
    20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