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看点 / School Dynamics

  • 7月10日,我校召开第二季度消防安全工作例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陆俊杰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常委、党委保卫部部长朱城参加会议。就消防安全工作,陆俊杰强调,一要提高思想认识,清醒认识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要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心态,切实增强履职尽责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学校消防安全万无一失。二要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切实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暑假期间学校装修改造工程较多,职能部门要主动把关,提前考虑消防设计,严格进行动火审批,及时开展现场检查,同时通过公开曝光问题、约谈等方式,增强隐患单位的危机意识和整
    2025-07-14
  • 7月10日—11日,来自全国14所高校的40余位博硕士研究生齐聚我校,围绕“创新引领未来,数字重塑文脉”主题,探讨数字化赋能下的中国文学与文献学研究。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陆俊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陆俊杰代表学校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专家学者以及研究生表示诚挚欢迎。他介绍了我校历史沿革以及事业发展概况,期望本次论坛成为青年学者深入对话、碰撞思想、拓展合作的友谊桥梁,鼓励与会青年学者积极分享成果、激发学术火花,共同推动跨学科融合与学术创新。开幕式上,文学院院长顾金春介绍了文学院和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呼吁青年学人不仅要坚守传统学术根基,更要面向未来拥抱数字创新,以创新之志绘制数字时代人
    2025-07-14
  • 7月12日,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工业工程学院院长Fabrizio Dughiero一行来访我校。校党委副书记王卫东接待了来宾。王卫东对Fabrizio Dughiero一行表示诚挚欢迎,并介绍了我校历史沿革、办学特色以及国际化办学成果。他指出,南通大学始终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精神,与意大利多所高校合作且成果丰硕。此次帕多瓦大学工业工程学院的到访,是两校工程领域合作的“关键一步”,将推动双方从“相知”走向“共行”。他期待双方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在联合科研、师生互访、产学研融合等方面深化协作,携手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人才。Fabrizio Dughiero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高度赞
    2025-07-12
  • 7月11日,欧洲科学院院士、比利时皇家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分子光谱学家Johan Hofkens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赖飞立教授和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杨超教授一行访问我校。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徐骏接待了来宾。徐骏代表学校对Johan Hofkens教授一行表示热烈欢迎,高度评价了Johan Hofkens教授在分子光谱学、生物物理学等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并介绍了我校发展历程、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艺术人文等方面的情况。他希望Johan Hofkens教授与我校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在科研联合攻关与高端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深度协同,携手推动学术研究提质增效和人才培养创新
    2025-07-12
  • 7月11日,海安南通大学高端纺织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召开。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华亮主持会议,海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夏卫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华亮指出,自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召开以来,研究院紧扣平台建设与服务地方核心任务,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走过了从合作协议到实体运营的关键历程,标志着“名城育名校、名校润名城”互动发展新格局正在向纵深拓展。他强调,研究院需进一步研究各级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并将其融入研究院具体管理制度中,加快产业化项目实施进度,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夏卫军对研究院前期的建设工作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当前研究院相关工作思路已明晰,下一步要深入挖掘优质产业化项目,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他指出
    2025-07-12
  • 7月11日上午,我校召开网络思政工作年中工作总结暨暑期重点工作推进会。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任陶锋主持会议并讲话。陶锋传达了校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上半年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会议精神,并就做好下一阶段工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始终高度重视,政治站位再提高。要充分认识做好学校网络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校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做好网络思政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将其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实。二是强化统筹谋划,工作机制再完善。中心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着力加强队伍建设;要制定出台奖励激励措施,激发广大师生参与网络思政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
    2025-07-12
  •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已成为重塑交通生态的核心驱动力。当前数字技术赋能交通还存在哪些瓶颈?未来智慧交通又将如何演进?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智慧车联网移动通信科研团队系统梳理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发展脉络与工程实践,并针对跨域协同感知、实时车路通信状态同步、边缘计算与云端算力协同、仿真验证与现实应用迁移、安全和隐私保护标准化等智慧交通发展的关键瓶颈,提出了场景驱动的验证框架与可扩展的数字孪生平台,为未来智慧交通技术演进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在国际通信领域权威期刊《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and Tutor
  • 5月18日,我校美术馆内人潮涌动,2025“炫·青春”毕业展演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帷幕。这场以“向上而生”为主题的展演,不仅集中呈现了我校艺术学院2025届毕业生千余件毕业作品,更以学术论坛、系列画展、非遗展示、艺术市集、智能交互艺术展等多个版块的113场主题活动,构建起一个全域联动、全时在线的立体艺术生态圈。作为艺术学院深耕九载的文化品牌,“炫·青春”毕业展演如同一簇永不熄灭的艺术火种,在南通大学的沃土上生根、抽枝、绽放,以青春之名,串联起美育传承的匠心之路、服务地方的实践之志和对话世界的开放之姿。以美育人 构建多维美育生态2017年初夏,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内,首届“炫·青春”艺术展演
  • “虽然我是寨子里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但我从来没有后悔选择回到家乡。”在自己的故事被《人民日报》报道后,周金菊向一直保持联系的刘逸巍老师分享道,“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还有许多像我一样的青年人,我会继续扎根基层,和乡亲们共同奋斗,见证着家乡越来越美好!”6月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专栏,专题报道了我校政教师范专业2018届毕业生周金菊扎根西部基层,带领乡亲振兴乡村的奋斗故事。周金菊毕业后,以“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者身份回到家乡,在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流长苗族乡从事扶贫开发和农村电商服务工作。大学生基层服务志愿者考核连续两年获第一名,荣获家乡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七年来,
  • 以“通医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为原型,通过青年教师肖松、手外科医生唐波、血液科医生刘纯之等话剧人物的成长和奋斗历程,展现时代的变迁、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和医患双方的情感互动。作为庆祝我校建校113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连续在艺术中心剧场上演两场的大型原创话剧《通医人》,受到师生观众热烈欢迎。从“通医现象”到“精神解码” 20世纪90年代,“通医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称为“通医现象”,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号召全国人民学习,“立志成才、艰苦创业、爱国奉献、勇攀高峰”是对他们的高度总结。话剧《通医人》为《大国良医》系列三部曲之二,是继《通医魂》之后的又一现实主义话剧力作。该剧将镜头对准2
  • 一套一拉一扣,9岁的果果坐在轮椅上,顺利地穿上了志愿者姐姐递来的无障碍裤装。由于腿部肌无力,上肢力量不足的他从未完成自主穿衣,这是他第一次自己成功穿上裤子,果果妈妈在一旁既欣慰又感动。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我校“翼心衣意”无障助行社会实践团以志愿服务弘扬“平等、融合、共享”价值理念,聚焦残疾人群服装领域,创新穿脱方式,实现残障人士自主穿衣愿景;研制混纺纱线,以专业知识护航衣物舒适无菌;亲自走访设计,让“穿得好看”不再是梦寐以求。让残障朋友们不将就当前市场上的传统无障碍服装常采用前侧纽扣开口的穿脱设计,布料之间仅由纽扣链接,坐姿状态下极易露出大腿皮肤,版型松散又不美观,纽扣之间的缝隙往
  • “参加完这次活动后,我心中便涌起无尽的崇敬与感动。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们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面对困难时百折不挠、攻坚克难,而在荣誉面前,他们却谦逊退让。他们的事迹就如同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给予我源源不断的力量,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这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杜万聪同学在李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参加由辅导员老师组织的“科学家的故事我来说”活动后分享的内容。与辅导员一起驻守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还有科创导师、论文导师、心理咨询师、退休老教师和企业HR等,他们对学生进行面对面专题辅导交流,引导专业选择、督导课程学习、辅导学业科创。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作为牵头部

科研聚焦 / Research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