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看点 / School Dynamics

  • 1月22日下午,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与南通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举行党团共建签约仪式,开启“校地共建、资源共享、共谋发展”的共建工作新格局。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施佺,南通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欣荣出席签约仪式。施佺介绍了我校发展历史、学科优势以及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效。他指出,南通大学始终秉承“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坚持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随着“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校地双方的协同发展将更为紧密。他期待双方以此次共建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各自的专业和资源优势,创新开展特色活动,在推动党建示范、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切实
    2025-01-23
  • 1月20日下午,国际教育学院举办2025年国际学生新春联欢会活动。来自摩洛哥、尼日利亚、日本、泰国、孟加拉国、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等国家的200余名留校国际学生欢聚一堂,共贺新年。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朱城,南通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支队长杨宇峰出席活动。朱城代表学校向国际学生们送上新春的祝福,并向南通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对我校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助力致以诚挚谢意,对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培养学院在国际教育工作中的辛勤付出给予肯定。他指出,过去的一年,国际学生们在各类赛事中奋勇争先,在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中积极展现,成为南通大学的多元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国际元素和浓墨重彩的一笔。他鼓励各方
    2025-01-23
  • 1月20日下午,省教科工会办公室主任王芮一行来校开展春节送温暖慰问活动,看望我校先进模范人物、在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项目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吉明明出席活动并致辞。南通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张华,南通市教育工会主席周淑平陪同慰问。吉明明代表学校欢迎省教科工会来校慰问,感谢省、市工会组织多年来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并介绍了学校工会2024年度取得的工作成果。他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建带工建,关心爱护教职工,引导广大教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他要求校工会坚持以教职工为中心,认真履行工会职责、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教职工思想引领
    2025-01-21
  • 1月18日,南通大学校友会常州分会举行2025年年会。常州市老龄协会会长、常州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常州分会名誉会长、医学1978级校友张云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校友会副会长施佺出席年会。施佺向与会校友介绍了母校的发展历程,以及近年来学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他对常州分会开展的各项校友活动和一直以来对母校建设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充分肯定,诚挚欢迎校友们常回母校看看。江苏伊思达集团董事长、常州分会会长、染整1984级校友恽中方回顾了常州分会2024年开展的主要工作。他表示,常州分会将继续加强与母校的紧密联系,为常州校友搭建共同交流、共同学习、互帮互助的平台,凝聚校友力量为
    2025-01-20
  • 1月18日,南通大学校友会文学院分会举行换届大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施佺,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如高出席会议。施佺在讲话中指出,校友是母校最珍贵的财富和最靓丽的名片,学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校友的关心和支持。他向与会校友介绍了学校和文学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充分肯定了学院的办学成果。他对新一届校友会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拓展校友联络渠道;二是要深化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质量,积极为校友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三是要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好校友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着力把文学院校友会打造成广大校友交流合作的高效平台和情感联谊的温馨家园,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
    2025-01-20
  • 为深化党建联建工作机制,激发共建共享活力,1月17日,财务处党支部携手南通市财政局第一党支部、中国建设银行南通分行营业部党支部开展“凝心聚力 携手共建”主题党日活动。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吉明明出席活动。此次党日活动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共绘蓝图”“同心筑梦”“旱地冰壶”等一系列活动挑战,党员们齐心协力、共同协作,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解锁了党史学习教育新模式。大家纷纷表示,本次活动增强了互动体验,加深了彼此间的友谊与信任,也加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各支部希望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党建共建,通过阵地联建、活动联办、工作联动、资源联用等形式加强交流合作,携手共进,以高质量党建为
    2025-01-19
  • 江风海韵,不忘先贤;教泽传承,砥砺奋进。今年,我校迎来了合并组建20周年。二十载栉风沐雨,二十载薪火相传。合并组建以来,学校始终秉承先校长张謇“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扎根江海大地,优化学科建设,大力培养人才,助力地方发展,阔步迈向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培养的学生中涌现出12名两院院士,9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成功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承担南通市产学研项目约四成,平均每年有2000多名毕业生留通创业就业……正是与南通这座城市融合发展、创新协同中,我校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众望所归,追求合并的最大值大学是所在地方的一张“名片”,既代
  • 9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在《2024中国大学评价》中位居第100位;累计为地方培养了25万余名高素质人才,涌现出12名两院院士……作为江苏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学校始终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精神和“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扎根江海大地,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将人才、科技等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增强学科人才队伍与城市智力资源的耦合度,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者。锚定“育人之要” 人才培养向新而
  • 实施尊师重才战略、筑原造峰战略、改革驱动战略、开放融合战略、文化引领战略“五大战略”,推进“培根铸魂行动”“科技攀升行动”“文科振兴行动”“开放拓展行动”“文化赋能行动”等“十大行动”,南通大学第四次党代会全面开启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新征程。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学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笃实的行动、更加卓越的精神,扎实走好改革创新之路、内涵发展之路、校地融合之路。固本培元 理论武装提效能“每个工作日,辅导员、专业教师轮班深入学生社区,送教、送学、送服务,护航学生成长。”在南通大学,10个已经建成投用的“一站
  • “我为自己能参与‘智慧天网’卫星通信创新工程感到荣幸和自豪!”看到所在的“追星通信”团队研发的面向“智慧天网”地面应用示范系统方案成功应用于我国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通信工程223班周艳平受到极大鼓舞,“我将持续聚焦新质生产力这一课题,学习前沿科技知识,围绕通信及其相关算法开展深入研究,为卫星互联和天地一体通信发展赋能添力。”近年来,我校主动适应学习革命与高等教育变革,将“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融入时代发展脉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加大教学投入,完善育人体系,多措并举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推动人才培养向“优质”“高质”“新质”方
  •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对帕金森病的确切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道医学难题。教育部·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孙诚教授团队深耕帕金森病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发现蛋白脱乙酰酶SIRT1对缓解帕金森病具有显著作用,并进一步研究阐明了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成果于今年8月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报道医学》上刊发,为深入探究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我校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一个生动缩影。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聚焦科技前沿,推动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是我校实施“科技攀升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征程中,学校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
  • 由我校发起的生物医药未来产业(长三角)创新联合体近日揭牌成立。该联合体聚焦生物医药未来产业新赛道,将进一步推动区域内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构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生态,为促进长三角生物医药未来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探路。自2023年10月与南通市人民政府签订“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协议以来,我校充分发挥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形成“名城名校”双向赋能发展新局面。优化学科体系 瞄准地方发展新需求微电子集成电路技术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石,在推动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去年11月,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我校成立微电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