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范曾先生《美的解释》给我校师生心灵的洗礼精神的享受

264
分享

阅读次数:264发布时间:2008-04-15 00:00来源单位:新闻网 责任编辑:

“宇宙万有从大不可方的恒星到渺乎小矣的尘沙、一片树叶、一滴露珠都生活于自在之中,它自在,是因为宇宙是秩序的,这秩序存在于日星的旋转、存在于草木的繁生,这大秩序是那样的和谐,以至天体物理学家开普勒称宇宙是六声部的交响乐,这其中没有杂音,只有无言的大美。”

4月15日下午,范曾先生一场《美的解释》学术报告会,给我校师生以心灵的洗礼,精神的享受。在两个小时的报告中,范曾先生以其睿智、幽默的语言,从宇宙的本原讲起,比较全面的介绍了中西方的绘画史以及成因,总结出东西方艺术对美的表达形式的不同追求,指出西方“后现代艺术”及现代抽象艺术是对传统艺术的颠覆实质在于对自然知之甚少、对大道缺少敬畏的浅薄。并亮出他的观点:美就是单纯、混沌和秩序。

范曾先生说,从遥远的上古,人们就咄咄追问宇宙的本相,而宇宙的无穷无极,决定了对宇宙的认识是一个无限的过程,于是在东方将宇宙的本初视为佛家的“空”和道家的“无”, “返朴归真”成了东方至高睿智的理想,并渗透到东方的诗艺、绘画之中。

范曾先生认为美存在于自然,人的本分是发现它。“得鱼而忘筌、得兔而忘蹄、得意而忘言”、“观于象外,得之环中”。一切艺术表现手段不能与此背道而驰。“于无字处读文,于无笔墨处看画。”今天,中国的艺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厥美长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文人对会意、苟简、为道日损、返朴归真等理念的认同。

范曾先生说,中国画只要抱着趋于宇宙本体的不朽信念,它就自然的接近宇宙的本初即“浑沌”,中国画自十一世纪后就一直做着“妙悟者不在多言”的减法,越简单、越淳朴,就越回归自然的浑沌。宇宙万物存在于自在之中,它的自在是因为宇宙是秩序的,而面对这样一种和谐的大秩序,永怀谦卑之心、永葆敬畏之心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教育部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洪教授对范曾先生报告进行了点评。他说,对美的解释角度很多,范曾先生对美的解释则是启发人如何认识美。美作为一种本体性的特质,对整个人类具有普适性的,但由于各自文化的差异、民族特性的差异,它呈现出的具体样子又是不同的。所以在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要对本民族创造的美要有一种充分的自信,我们要对本民族的文化的特性要有高度的自信;另一方面,大自然呈现出的这种美,你可以感知它,要相信自己的感知能力,不要被那些皇帝的新衣所误导。这也是范曾先生的演讲对同学们的人生道路,对将来的发展,最重要的指导意义。陈洪教授希望我校师生由此打开心灵的窗口,张开一片光明的天地。

  范曾先生回答了我校师生的提问,对中国文学中的对称性在中国的绘画当中是如何体现的,老庄美学的精髓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美是不言的大美,如何做才能从传统书画中找寻到自己的笔墨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报告会开始之前,范曾先生还向我校赠送他新出版的著作,校党委书记王德明代表学校接受赠书。报告会由党委副书记王嘉华主持。(记者徐凌文/张卫斌摄影)

 

 

范曾先生向我校赠送他新出版的著作,王德明书记代表学校接受赠书。

 

范曾先生学术报告会现场。

 



文字作者:
图片作者: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